人物体验,赵志全

位于沂蒙老区的鲁南制药有限公司是一家发展中的企业。十年间,从一个不起眼的校办小厂,迅速崛起为总资产十几亿元的国家大型综合性医药企业和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它还拥有博士后研究中心和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有人说这是奇迹。内部人士说,这是赵志全的努力。提到创业和在商界待了十几年的历程,赵志全感慨地说:“回忆起那些日子,真的很辛苦,也很刺激。”

和所有知名企业一样,“鲁南”的成长也并非一帆风顺。鲁南制药集团,原名潭南制药厂,1968年由几名下放干部在潭南农校创办。1987之前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校办工厂。1987 10 10月25日,31岁的赵志全在临汾市第一次公开招标承包经营试点中脱颖而出,成为厂长。当时的潭南制药厂破旧不堪,设备简陋,产品单一,人心涣散,体制陈旧,面临诸多经济困难。当时账面资产只有654.38+0.9万元,仓库里的原材料中标后只能维持生产三天,只有2万元作为启动资金...赵志是返老还童的全能专家吗?很多期待、观望、狐疑、担忧的目光,立刻转向了这个在老沂蒙山区深处的一个村子里长大的农村孩子,一个刚刚大学毕业五年的年轻人。

赵志全用事实回答了人们的问题。

赵志全上任伊始,针对企业存在的一系列弊端,进行了人事制度、劳动制度、分配制度三项改革,确定了任人唯贤、任人唯贤的干部制度;打破条条框框,从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生产一线选拔了一批德才兼备的年轻干部,充实到管理岗位;全厂中层实行聘任制;我们“消肿”了机关,压缩了人员,精简了机构;根据劳动条件、工作难度和产品质量,拉开了收入差距,极大地调动了干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三年后,潭南制药厂正式更名为鲁南制药厂,产值17万余元,利润16万元。

十多年来,赵志全一直坚信:“不可战胜,人提议,人打败,人创造,人做。”人才是企业成功的关键。赵志全经常对鲁南员工说:“企业管理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和造就人才,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要积极探索吸收、培养、选拔和使用各类人才的途径和机制,积极创造条件,多产生人才,快产生人才。这不仅是我们面临的迫切需要,也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是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赵志全以各种方式吸引和重用人才。鲁南公司5000名员工中,博士生15人,研究生78人,执业药师56人,专业技术人员2000余人,其中3人享受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人员津贴。

鲁南的这艘叶船,终于发展成为一艘巨轮,成为医学领域的一面旗帜。2005年公司工业总产值1.5亿元,销售回款1.3亿元。看着这来之不易的成绩,赵志全深情地说:“我深深地爱着鲁南和每一位员工,我孜孜不倦地追求着鲁南繁荣的不朽梦想。我们要成为一流的企业!”NPC代表建言献策

2003年春,赵志全当选为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肩上已经很重的担子更重了。说到当人大代表,赵志全笑着说:“这比办好一个大企业难多了。”面对如此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赵志全不敢懈怠。他利用一切业余时间倾听社情民意。熟悉赵志全的人都知道,赵总还有一个“第二职业”——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

早在1998,赵志全当选临猗市人大代表时,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就正式成为他的“第二份工作”。他总是忙于工作和接待人们的来访。无论多忙,无论心情如何,每当见到来访的群众,赵志全总是热情接待,认真倾听,并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

2002年,山东发生旱灾,沂蒙山区部分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出现困难。费县水莲乡农民李胜利来到赵志全反映情况。”赵副警长听了,满头大汗,青筋直跳。他的心和我们一样焦虑。”李胜利仍然不能忘记那个令他感动的场景。”我的话还没说完,赵代表就起身向领导汇报去了。很快,为我们打了一口井,建了三座拦河坝,一下子解决了问题。”

除了开会时间和睡觉,赵志全总是没完没了地接电话,问他是否无聊,但他说:“这是人民对我的信任。”

呼吁控制吃牛医疗广告

因为是医药界的人,有自己的拳头产品,赵志全对医药方面的广告特别重视。

这几年,赵志全发现,走在街上,经常有人给你发医疗的小广告;打开电视,就会看到所谓的“病人的样子”药品广告;当你翻开报纸,你会发现“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中国每年有数百万人被虚假广告误导而吃错了药,这严重危害了人们的健康。赵志全对这些虚假医疗广告感到愤慨。他说:“一些企业在广告中公然撒谎,声称他们已经‘征服了世界难题’,甚至癌症和牛皮癣等疾病都可以治愈。”某药厂生产的胶囊明明是保健食品,只具有辅助疗效,企业却在宣传中宣称具有治疗癌症、抗癌的功效,并附上多份“典型案例”报告。一个癌症患者因为相信了它的宣传,才吃了这种所谓的能治癌的胶囊,治疗被耽误了。

赵志全表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非处方药和疑难病药品是虚假广告的重灾区。非处方药不需要医生处方,所以一些企业经常使用普通消费者无法理解的医学术语,并在广告中加入高科技术语,使消费者感到困惑和受骗。疑难病如慢性肝病、肾病、糖尿病、老年病等。仍然缺乏有特殊疗效的药物。一些药品生产企业利用消费者治病心切的心理,今天推出一个新品种,明天又推出一个新品种,贴上“祖传秘方”“最新科技发明”等混淆视听的字眼,诱骗你从口袋里掏钱。有患者曾拿着虚假广告资料莫名其妙地问赵志全:“人家说糖尿病三个月就能治好。为什么你们这些大厂家生产不出这种药?”

因此,在2004年的全国人大会议上,赵志全建议医药行业加强自律,遏制虚假医药广告。赵志全说,诚信是企业生存的基础。企业只有坚持诚信经营,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为教育做贡献。

生活中的赵志全是个有心人。他发现,教育的不合理收费,尤其是一些“明星学校”收取的高中择校费,已经被公众深恶痛绝。“明星学校”收取的“择校费”,本质上是优质教育资源在经营活动中产生的收入。由于“明星学校”的教育资源是国有的,所以这笔“择校费”也是国有资产的收入。所以,这笔收入的处置权应该属于政府。普遍存在的情况是,“明星学校”在“择校费”的收取和处置上有太多的自由裁量权,“择校费”的收取和支出甚至成为教育腐败的黑洞。因此,赵志全认为,政府应该收回“择校费”的管理权,在科学制定“择校费”收费标准的前提下,保证其中相当一部分用于薄弱学校的投入,改善其办学条件,提高教职工待遇。

在2004年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赵志全说:“如果地方政府真的实行教育经费统筹政策,公平分配教育资源,就会有很多优秀的教师愿意到基础差的中学教书育人。学校的教育质量会普遍提高,所以不会有那么多学生择校,自然也就没有择校费了。学校将无处收费。”因此,要从根本上消除高中择校费问题,就要对症下药,调整教育资源配置,结合市场经济改革教育投资体制。

2003年3月,正在北京参加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中国农业大学大一新生刘寄来的成绩单。鲍超家住山东农村,2002年考入中国农业大学。但由于家庭困难,他已经打算退学工作。赵志全听后,立即给了他6000元钱,让他好好学习,不要为家里担心。

而这绝不是偶然。此前,赵志全已经这样做了十多年。其中捐款捐物帮助了近150名小学生和大学生,累计财产达100多万元。让一批像宝超这样的孩子重返校园或者实现大学梦。对此,赵志全说:“作为一名来自农村的人大代表,我想积极回报社会。”

重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培训

非常关心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赵志全,看到家乡的一些农村青年初中毕业后闲在家里,非常着急,一直在收集当地的就业信息,帮助他们进城打工。几年前,赵志全推荐了一批农村青年到棉纺厂工作,在高温下工作确实很辛苦。赵志全说,“我原以为农村孩子能吃苦,能适应这份工作,但我错了。很快,他们就因为受不了高温的生产环境,三班倒的生产方式和思乡之情,回家了。鲁南制药公司也安置了一些农民工。虽然经过培训,但由于文化程度低、操作技能低、自律能力弱、不能适应公司的规章制度,他们纷纷离职或被辞退。”

就业是民生之本,能否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已成为影响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在2013的人代会上,赵志全提出政府要加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综合培训。他说:“面对劳动力市场的新形势和经济发展的要求,政府要制定全面完整的培训计划,乡镇和县要利用农闲时间,积极组织农民进行法律法规、组织纪律和专业技能的系统培训,从根本上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和竞争力。同时,农民工也要加强自律,转变思想,更新就业观念,尽快融入市场经济大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