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应情绪、悲伤、恐惧和震惊的器官

《苏文·阴阳应象大论》说:“怒伤肝,喜悲,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

五种情志分为属于五脏的五种情志活动,分别是:喜在心、怒在肝、思在脾、悲在肺、恐在肾。所以五脏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关系到喜、怒、思、悲、惧的活动变化。喜、怒、思、悲、惧五种情绪的变化,也会影响脏腑相应的功能活动,如心满则笑,肝满则怒。同样,喜多悲多,怒多伤肝,思多伤脾,悲多伤肺,恐多伤肾。

心,心是快乐的。从心主意识的功能分析,可能有太多或太少的病变。如果心主心智功能,就会让人笑个不停;心主神明,就会让人难过。正如《苏文条经纶》所说:“神若够,则笑不尽,神若不够,则悲不尽。”另一方面,因为心是情感的主宰,“哀愁使心动,心动五脏六腑。”心脏的功能异常不仅表现为过度喜悦或悲伤,还常常表现为各种情绪变化。

肝,肝怒志。肝体阴阳并用。如果肝的阴血不足,肝的阳气升泄过多,就会稍有烦躁,容易生气。正如苏文《脏气法论》所说:“肝病者,腹疼于两胁之下,使人生气。”如果肝不藏血,血不养心,就容易恐惧和惊。比如《灵枢本身》说:“肝藏血,血舍魂。肝气不足会让人害怕,其实会生气。”肝衰竭、气滞也会引起抑郁综合征等病变。

脾,脾就是思维。临床上,脾气的盛衰可直接影响思维的正常活动,而脾虚则容易引起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智力低下等疾病。归脾汤可以治健忘。同时,脾属土,为情志之枢,脾功能的盛衰通过气血的转换和气机的升降影响各脏腑的功能,可引起其他情志的变化。比如《俞素文纪真脏》说:“恐惧导致脾气。”《苏通玄冥五气》中,五精合则“畏当合脾”,马妈注:“脾虚合余脏精气则善畏。”

肺,肺忧志。如果肺虚,机体对外界非良性刺激的耐受力就会降低,容易产生悲伤的情绪变化。《苏文宣明五器》说:“精...连带着肺都难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