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治疗MDS-RAEB的好的中药药方!
(1)外邪阻滞
中年以后,肝肾亏虚,气血不足,外防不固,风湿寒邪侵袭虚损,导致气血凝滞,从而导致颈肌络脉不通,气血失温失养。
症状:头颈部、背部及四肢疼痛,局部疼痛,恶热恶寒,颈部僵硬,活动受限,后颈部有索状物及压痛点,上肢沉重无力,伴有头重、胸闷厌食等症状,舌正常或无光泽,舌体有齿痕,脉迟或弦滑。
治法:祛风散寒,舒经通络,消痹。
处方:蠲痹汤。羌活15g、防风12g、当归12g、炙甘草6g、白芍12g、炙黄芪15g、莪术12g、生姜6g、苏木10g。
这个方子是为那些比较麻木,而且比别人有更强的风邪的人设计的。若疼痛剧烈,寒邪旺盛,加制川乌、附子、阿莎丽、桂枝散寒止痛;若湿邪优于胜者,可加海桐皮。野草路路通祛风除湿,疏通经络。
(2)痰湿阻滞
中年以后,肾气渐弱,气化无力,水不能化气,即停藏饮痰;而且体质虚弱容易吸引邪风入侵,风痰互搏,堵塞颈部经络而得病。
症状:头颈部剧痛,肩臂不适,四肢沉重,头胀脑胀,胸闷,少食多眠,苔白腻,脉沉滑。
治疗:祛湿化痰,理气通络。
药方:指加味的密茯苓丸。茯苓12g、黄芩10g、陈皮12g、五味子10g、桔梗6g、姜半夏9g、白芥子10g、地龙12g、胆南星10g。
本方祛湿化痰,理气通络。如果同时看到经络不通,可以加入三七、穿山甲、地龙,帮助其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若同时见风寒,可加桂枝、羌活、灵仙等。祛风除湿,止痹。若同时出现眩晕,加天麻、白术;胸痹患者加丹参、瓜蒌、郁金。
(3)气滞血瘀
由于外伤和劳损,椎体边缘组织间隙出血,形成瘀血,瘀血阻滞经络。
症状:头、颈、肩、背及四肢麻木、刺痛、疼痛,拒按,夜间加重,伴有头晕、视物模糊、失眠、健忘、焦虑、胸闷、胸痛、烦躁、面色晦暗、舌质紫,或有瘀斑,脉细弦涩。
治疗:活血化瘀,疏通经络。
处方:化瘀通痹汤。当归18g、丹参30g、鸡血藤21g、丹参9g、延胡索12g、葛根18g、透骨草21g、姜黄12g、穿山甲10g、地龙12g。
本方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感冒时加入桂枝、制草乌、阿莎丽;热者加败酱草、牡丹皮。气虚者加黄芪;若同时见痰湿,加白芥子、胆南星;胸痹患者加薤白、郁金、瓜蒌、半夏。
(4)气血两虚
年老体弱,气血少衰,气虚导致病机致密,虚寒之邪侵袭,经络不通,气血运行不畅,血虚筋骨失养,均可致病。
症状:头痛不适,肩臂麻木,少睡多梦,自汗盗汗,头晕心慌气短,面色苍白,女性患者症状逐日加重,或月经紊乱,舌淡苔薄白,脉弱。
治疗:益气养血,通络活痹。
处方: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1 5g,赤芍12g,桂枝10g,鹿角粉6g(分),鸡血藤15g,生姜6g,大枣4枚。
本方有益于温经、和营、除痹。风湿患者可选用灵仙、透骨草、葛根、羌活、炒苍耳子等。应加祛风除湿止痹。血瘀者,加地龙、桃仁、红花、当归尾,帮助其活血化瘀。肾虚者,淫羊藿、菟丝子、狗脊等。宜加补肾阳,通督。
(5)肝肾亏虚
肾藏精,主髓;肝藏血,主筋。年老体衰,肝肾精血越来越少,筋骨失光。
症状:肩颈部不适,脑肿胀疼痛,头晕目眩,不能侧转,精神疲劳,健忘,睡眠不足,腰膝酸软,舌淡少苔或无苔,脉细。
治法:滋阴补肾,滋阴熄风。
方药:左归丸加减。熟地黄15g、山药15g、山茱萸12g、枸杞子15g、菟丝子10g、白芍12g、石决明15g、当归9g、炙甘草9g、黄精24g。
本方能滋补肝肾,息风。如果有风湿,加领仙,?野草和鹿蹄草能祛风除湿止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