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膳粥怎么煮?
把中药和大米粥一起煮,叫做药粥。用药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药粥疗法。
药粥疗法应用于治疗疾病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如1973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医学文献中,就有用梁青大米粥治疗蛇咬伤,用加热的石头煮米汁治疗肛门瘙痒疼痛的药方。汉代的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有很多关于粥与药同用或服药后吃粥的论述,比如服用桂枝汤助药时一定要喝粥。再比如“白虎汤”、“桃花汤”、“竹叶石膏汤”,都是用米和药。唐宋以后,医家广泛使用药粥,关于药粥的记载逐渐增多。
唐代孙思邈《千金方耀》中有“牛奶粥”、“芦根粥”、“天花粉粥”等药膳粥方的记载。孟娥的《食疗本草》中也有许多药膳粥的方剂。宋代《太平盛辉方》载有129方药膳粥,如治疗老年人咳嗽的“杏仁粥”;“枣粥”在临床上仍被广泛用于治疗失眠。元代的《食疗方》和明代的《本草纲目》中都有很多药膳粥疗法的内容。到了清代,医家更加重视药膳粥的疗法。比如曹廷栋的《老恒言》,介绍了100种药膳粥。黄允和在光绪年间撰写的《粥谱》一书,收录了200多个药膳粥方。清末民初名医张锡纯,积累数十年经验,以“山药粥”为基础,根据病情创制了“逐瘀鲍尔粥”、“三宝粥”、“怀山药粥”、“鸡内参粥”。可见药膳粥疗法在我国历史悠久,深受历代医家的重视和百姓的欢迎。
粥是中国传统而独特的食物形式。粥的主要原料是糯米和粳米,本身就是一味健脾益气的佳品。清代王孟英曾在《息生饮食谱》中提出“粳米甘平,粥宜烹,粥为天下第一。”
药粥疗法既不同于单纯用药物治疗疾病,也不同于单纯服用米粒扶正。最适合中老年人自我保健,强身健体,帮助预防老年病,延缓衰老,也可用于急性病的辅助治疗,以及病后、手术后、产后各种慢性病的调理。
一、药膳粥的原料
1.药膳粥基本原料:一般以粳米为主,也有糯米、陈米、小麦、大麦、燕麦、小麦、小米、高粱米、玉米等作为基本原料。
2.药粥的药物:根据不同的情况,药性不同的药物一般可分为植物类、动物类和矿物类中药,以植物类最多。
3.药膳粥的调味:在熬制过程中或熬制后,可根据病情和药物加入盐、酱油、糖、蜂蜜、酒、醋、姜、葱、蒜、花椒、香油等调料。
二、药膳粥的制作方法
1.有药用功效的食物(如大枣、桂圆、羊肉、红豆等。)和粳米一起煮成粥。
2.将中药研磨成细粉(如芡实、人参、菱角、藕粉等。),然后用粳米煮粥。
3.用原汁(如牛奶、鸡汁等)煮粥。)和粳稻。
4.首先,煎煮中药(如黄芪、当归、何首乌、熟地等。)以获得药汁,并在米粥煮熟后将其与米粥混合。
5.一、煎服中药(如石膏、磁石、白术、枣仁等。)去渣,与药汁、粳米同煮粥。
6.用鲜中药(如鲜紫苏、鲜藿香、鲜荷叶等)煮粥。)直接或者通过取汁和粳米。
三、药膳粥的熬制
先将粳米等粮食和药物洗净,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汤或水,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煨至粘稠。药粥煮沸后,可根据情况加入适当的调料。
四、服务方法
1.根据不同的情况,药粥可以采用热、温、冷甚至冷冻的方式服用。
2.一般每天服用药粥1 ~ 2次为宜,每次250 ml左右(一小碗)。一般食疗药粥以7 ~ 10天为一个疗程,而老年人保健健身粥可以每天随意服用。
3.药粥,尤其是滋补药粥,最好空腹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