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旋律
1.人参味甘,能大补元气,止咳生津,调容养身。
2.黄芪性温,能吸汗固表,托疮生肌,气虚足。
3.白术性温,健脾健胃,止泻除湿,化痰。
4.茯苓味淡,渗湿利窍,白化痰,清水道。
5.甘草味甘温,诸药调和。烤之时温,生之时泻火。
6.当归味甘,生血养心,益虚损,化瘀生新。
7.白芍性酸寒,能补元气,泻腹痛,虚寒不宜合用。
8.白芍性酸寒,能泻补,破血通经,产后不犯。
9.生地微寒,可消湿热、骨蒸、劳乏、消血。
10.地黄微温,滋肾补血,益髓填精,黑胡子黑发。
11.麦门冬性味甘寒,止渴除烦,养心清肺,虚热安神。
12.天门味甘,性寒,可治肺痈,祛痰止咳,喘息定喘。
13.黄连味苦,清心消肿,清热明目,稠肠止泻。
14.黄苓属苦寒、燥泻肺火、清肠、湿热。
15.黄柏苦寒,降火养阴,湿热蒸骨,出血尚可。
16.栀子性寒,解郁心烦,呕吐胃痛,降火利水。
17.连翘味苦性寒,能消痈、聚气、凝血,很温。
18.石膏凉性可泻胃火,生津止渴,缓解头痛,缓解肌肉紧张。
19.滑石能沉寒,滑能沉寒,止渴除烦,湿热皆可用。
20.贝母微寒,止咳化痰,肺脓肿肺痿,解郁烦。
21.大黄味苦性寒,有积实热、化痰润燥、通闭之功。
22.柴胡味苦,能泻肝火、寒热、疟疾。
23.前髯微寒,止咳化痰,寒热头痛,闷而安之。
24.升麻性寒,清胃解毒,升沉,牙痛可除。
25.桔梗味苦,治咽喉肿痛,增加载药量,开胸受益。
26.紫苏叶味苦,且风寒,气在梗下消痞。
27.麻黄辛,发汗,身痛头痛,舒筋活血。
28.葛根味甘,疏风散结,温疟,止渴。
29.薄荷味辛,最清头目,祛风化痰,蒸骨。
30.羌活性温,祛风除湿,引起全身酸痛头痛,舒筋活血。
31.一个人生活很辛苦,脖子很难放松,脚又湿,各种风能都可以去除。
32.知母味苦,热渴可除,骨蒸多汗,痰咳皆舒。
33.白芷辛温,阴阳头痛,风热瘙痒,流脓。
34.藁本性温,除头顶外,能散寒湿,能筛风邪。
35.香附坚硬,解郁止痛调经快,甚至消食。
36.乌药辛温,心胀痛,尿滑,气一般。
37.枳实味苦,助消化,除痰,冲墙壁。
38.苦橘微温,气促肠宽,胸中气结,胀满。
39.百口温心能化痰、益气和元、止呕和胃。
40.青皮味苦性温,能攻气郁,切肝和胃。
41.橘皮味苦性温,膈随气增宽,留白和胃,化痰消白。
42.苍术味苦温,脾燥湿,发汗宽和,更有消痢之功。
43.厚朴味苦性温,能消胀止泻,而且见效不慢。
44.南星热可治风痰,破强直,风颤。
45.半夏味辛,脾燥湿,痰多头痛,呕吐尚可。
46.霍心香温能止呕散寒,主要是霍乱。
47.槟榔辛温,破气杀虫,化痰排水,仅除重。
48.腹部皮肤微温,可降气,和胃健脾,消除水肿。
49.香薷味辛,夏天疼就涩,霍乱就是水肿,除烦除热。
50.扁豆性温,转筋吐泻,降气中和,撒毒化能。
51.猪苓味淡,能利尿通淋,消肿止渴,抑制出汗。
52.木之寒,热闭小肠,疏窍通络,是导滞的最佳方法。
53.若车前子寒,溺时目赤,小便可通,则狗可固。
54.骨皮寒,解肌热,发汗蒸,凉血。
55.木瓜味酸,脚气肿,霍乱转筋,脚湿。
56.凌薇味苦性温,有腰膝冷痛,化痰化痰化痰癖,风湿。
57.牡丹苦寒,血破,血热,无汗骨蒸。
58.玄参味甘苦,消肿排脓,养肝益肺,清热祛风。
59.丹参味苦,痈肿疮疥,新生事物,祛邪,消带崩。
60.苦参味苦,痈肿疮疥,血肠风,眉红。
61.龙胆草味苦性寒,治目赤疼痛,下焦湿肿,肝经热烦。
62.刺五加皮,祛除痛风和关节痛,强筋壮骨,益精止血。
63.防止自己受凉,风湿脚痛,膀胱积热,消痈消肿。
64.地榆性寒,血热可用,血痢伴虚脱,用金疮止痛。
65.伏心,善镇惊悸,恍惚健忘,而除怒。
66.远志的温度可以驱除惊悸,安神定志,使人记忆更加深刻。
67.大枣味酸,发汗烦,多与生同眠,不与炒同眠。
68.菖蒲性温、喜、助,除痹祛风,妙不可言。
69.白子味甘,养心益气,敛汗润肠,治惊悸。
70.益智辛温,安神益气,止遗精,治呕吐及不良反应。
71.甘松味美,善祛邪气,解郁醒脾,有腹痛。
72.茴香性温,能去疝气,腹痛,背痛,调理吗?胃。
73.八角辛,疝气脚气,膀胱肿痛,止呕开胃。
74.干姜味辛,说明性寒,火苦寒,尤其是虚热。
75.附子辛热,不能守性,肢冷,归阳。
76.川乌热,搜风入骨,湿冷疼痛,破事。
77.木香微温,能滞胃,调风能,泻肺。
78.沉香降气,暖胃追邪,护气更佳。
79.丁香性味辛热,能消除寒吐、心痛、暖胃。
80.砂仁性温,养胃食之,止产安胎,通经破滞。
81.毕成切心,除胀,消食,化痰止咳,驱寒暖胃。
82.肉桂辛热,善活血,腹痛,虚寒,温中可得。
83.桂枝有小梗,贯穿手臂,止汗舒筋,治足瘫。
84.吴茱萸性热,可调疝气,心寒疼痛,酸水可治。
85.胡燕乞求温暖,他心痛,他的血液流经经脉,他的血液崩溃了。
86.薏苡味甘,专治燥湿痹痛,束筋结络,肺脓肿痿软。
87.辛温,脾胃寒,泻不尽,功德可达。
88.草果味辛,助消化,消腹胀,止疟化痰,解除瘟疫。
89.常山苦寒,截疟化痰,解伤寒,扩水。
90.高良姜性热,气温低则霍乱转筋,酒食皆可攻。
91.山楂味甘,磨掉肉,治疝气生疮,消肿健胃。
92.神曲味甘,开胃消痰,调理中气下气。
93.麦芽味甘,性温,能消食隔夜,胀心,散血滞。
94.紫苏性温,祛痰降气,止咳平喘,润肺。
95.白芥子,专治痰、浮、肿,有益水安。
96.甘竹苦寒,破症消痰,面浮浮肿,有利水安。
97.大戟性寒,利水通便,腹胀。
98.芫花性寒,味苦,能消肿、利湿止泻、止咳化痰。
99.商陆味苦性寒,红白颜色不一。红者散风,白者得益于水气。
100.海苔性咸性寒,能消胀破。,水开了又关。
101.矮牵牛苦寒,利水消肿,嗜肿滞。
102.辛苦,利尿消肿,痰咳?治哮喘和痈。
103.曲麦患感冒,专治淋病,可以打胎。
104.三棱味苦,益血除瘾,气滞疼痛,虚损宜忌。
105.五苓散味甘,血淤腹痛,宜煎止血,血以生用。
106.莪术性温,味苦,是最好的止痛祛瘀之法。
107.干漆味辛温,能通经络杀虫,效果如奔马。
108.蒲黄味甘,祛瘀止崩,止煎,破血,用原料。
109.苏木味甘咸,能积血,通产后血,同时下坠。
110.桃仁味甘,性平,能润大肠,通经络,破瘀血,血香可口。
111.姜黄味辛,能消痈破血,引起心口疼痛,解气最快。
112.玉瑾味苦,破血行气,血淋溺血,郁结可舒。
113.金银花是甜的,没有正确的治疗方法。没完成就散了。如果完成了,就会崩溃。
114.芦苇漏寒,祛恶疮,补血排脓,生肌长肉。
115.白藜味苦,治疮痒、白癜风、头疮,除目。
116.白芨味苦,功能涩,肿毒生疮,手术最好。
117.蛇床坚硬,且气温低,疥疮疖子坏,祛瘀祛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