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插山茱萸除了表达思想外,还有什么含义?

吴茱萸是庆祝重阳节的传统习俗。山茱萸其实是一种灌木,也是一种小树。古人插吴茱萸不仅是为了表达思想,也是为了避难消灾,入乡随俗。重阳节插山茱萸的历史悠久,早在晋代的历史文献中就有记载。九月九日把山茱萸放在头上,可以祛邪防寒。这种习俗在唐代最为盛行,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在九月九日插山茱萸。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插山茱萸的习俗演变成了不同的含义。

在王维的一首诗里,有一行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许多古代诗人都描述过这一传统习俗,李白和杜甫也写过关于山茱萸的诗。

另一层意思是避难消灾。古人认为九月九日是个不吉利的日子。山茱萸被称为“辟邪翁”。在门上插一个角木就可以消灾避祸。或者把山茱萸的果实装在香囊里,随身携带,可以辟邪。

另一个意思是入乡随俗。战国时期,楚公主曾经佩戴过山茱萸饰品,九月九日爬山,佩戴过山茱萸香囊,喝过山茱萸酒。所以人们至今还保留着这个传统。

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插山茱萸是中国的传统习俗。像这样的习俗还有很多,但渐渐被人们淡忘了。现在国外的文化和节日不断的输入到我们国家,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忘记了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和习俗。也许我们应该更多地了解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和文化,经过仔细的思考和观察,我们会发现它们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