鲢鱼的腮有点白,有些地方腮充血。用手一碰,血就会流出来。原因是什么?是什么鱼病?

防治淡水鱼暴发性出血病的几点体会?疫情及症状该病的流行季节一般为5-10月,主要与水温有关,尤其是6-9月水温保持在26℃以上,最严重的种类为鲢鱼、鲫鱼、黑鱼,发病率在65%以上,死亡率为65430。主要症状是鱼的各个器官和组织出血或充血。急性感染时,鱼的上下颌、口腔、鳃盖、眼睛、鳍基部及两侧轻度充血,肠道内无食物或末端有少量食物,肠道内有轻度炎症和水肿。严重者鱼体表严重充血,眶周血液也充血,眼球突出,肛门红肿,腹部肿胀,腹腔内积聚淡黄色透明腹水或红色混浊腹水;鳃、肝、肾颜色淡而斑驳,病鱼严重贫血,肝、脾、肾肿大,脾脏紫黑色;胆囊肿大,有时棕黑色,肠系膜、腹膜、肠壁充血。肠内没有食物,但粘液很多,有的肠内积气,肠肿得很粗;有的病鱼鱼鳞立起,肌肉充血,鱼鳔充血,鱼鳃末端腐烂,有时发现有的鱼无明显症状死亡。这种疾病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急性病来势凶猛,发病1-2天后死鱼往往呈几何级数增长,即今天个位数死亡,明天两位数死亡,后天三位数死亡,以此类推。5天左右死鱼减缓,但池塘中最易感染的鳊鱼、鲫鱼、鲢鱼往往很少。对于慢性疾病,每天都有几条到十几条鱼死亡。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死鱼现象会持续几个月而没有明显的死亡高峰。亚急性表现介于两者之间。二。病原体和病原学暴发性出血病的病原体为嗜水气单胞菌和温和气单胞菌。发病原因复杂,主要包括饲料质量差、鱼类种质退化和外界感染。寄生虫经常存在于爆发疾病的池塘里的鱼身上。特别是一些精养池塘,由于长期不用敌百虫和硫酸铜,娃娃鱼和轮虫寄生严重。实践中,几乎一半以上的病塘用常规方法处理不好,而这也往往是改用硫酸铜后隔天死鱼现象停止的原因。三。预防措施首先,预防措施当然是合理放养,选择健康的鱼种,投喂优质饲料,增强鱼类体质,保持优良的水质,充足的溶解氧,有效的病虫害防治,定期消毒。1.在预防上,可以首选高浓度强氯精的片剂或颗粒剂,因为其质优价廉,而且能直达池底,杀灭细菌,降低亚硝酸盐含量,改善底层水环境。缺点是刺激性强,不适合鱼生病。2.二氧化氯性价比高,低浓度能有效杀灭水中的大部分细菌和病毒,受水质影响较小,尤其是在雨天。疾病来临时,往往是阴天闷热,二氧化氯往往能显示其独特的价值。缺点是当鱼类暴发性出血病来临时,尤其是急性时,往往无法有效控制病情。二氧化氯最好用作预防药物和雨天使用。3.复方苯扎溴铵溶液。该消毒剂具有杀菌作用强、迅速、低毒、无刺激性、渗透性强等特点。生产中可单独使用或与戊二醛结合使用,在碱性水中效果显著。4.二硫氰基甲烷溶液应该是防治的好选择。药敏实验表明,嗜水气单胞菌对其高度敏感,能有效杀灭水中的细菌、真菌、藻类甚至原生动物。除了正常用药后的消毒外,尤其需要加强阴雨天之间和阴雨天之后的消毒,因为该病往往最容易在连续阴雨天之后的高温天爆发。还有多种内服药物可以抑制淡水鱼暴发性出血病的病原菌。目前应用较多的有恩诺沙星、氟苯尼考、诺氟沙星、三黄散。以上西药中的一种可单独使用或与维生素K3、VC合用治疗,预防推荐三黄散。但内服时,一个疗程一般持续5-7天。实际上,应该在死鱼停止后至少2-3天服用。在生产实践中,对该病的诊断往往是凭经验。如果早上巡塘时发现野生杂鱼、鲫鱼零星死亡(往往先死亡),就会引起高度重视;当发现鳊鱼、鲫鱼、鲢鱼(草鱼往往不会与之发病)两种鱼同时死亡,身体发红时,几乎可以确诊,需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参考资料:

/binghai/show-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