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战!牧原、温氏、正邦宣布630万头母猪、6543.8亿头猪到货。

“没有野心,就没有财富!”用这句话来形容现在的养猪企业再合适不过了!据统计,全国10大生猪企业能繁母猪630万头,四大生猪企业年产量可高达10亿头!牧原将冲刺6000万头,温氏、新希望营收过千亿,但最神奇的还是正邦。......

穆远——不敢吹牛。随着5438+00年6月各大猪企“越来越精彩”销量的公布,行业迎来了一轮大瓜,这既凸显了集约化养猪的疯狂,也隐藏了后市的危机。一只新的“雏鹰”可能会诞生。......

首先是“猪毛”牧元,6月5438+10月销售生猪477.9万头,环比上涨7.1%,销售收入达到14937亿元,环比上涨24.9%,同比上涨110.4%!

牧源的营收让人羡慕,6月5438+0-6月5438+00生猪总销量高达5000.3万头。对此,他们表示,“2022年出栏量有望超预期,全年出栏5600万头以上是大概率事件。

"

要我说,穆远不如别人——他不敢吹牛!(其他养猪公司是怎么吹的?回头见。)

牧源明确表示,10个月已经卖了5000万头猪,就算每个月只卖400万头,也能卖5800万头。他甚至只是说“5600万头以上是大概率事件”。

其实今年沐源完全有可能达到6000万头!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基于前10个月牧源平均500万头的销量,后两个月要做到10万头并不难。

第二,牧源的屠宰量在年底一直居高不下。2021年,牧原全年出栏4026万头,月均出栏335万头,但11和65438+2月出栏近900万头!而如果穆原在2021和10没有“恐慌性屠杀”,其年底的屠杀会更高。

第三,随着猪价上涨,牧源迅速调整生产计划,大幅减少仔猪销售。5-6月,牧原分别销售“仔猪654.38+0.28万头、仔猪98.6万头、仔猪56.9万头、仔猪30.3万头、仔猪27.3万头、仔猪654.38+0.85万头”。牧源的仔猪销量已经连续六个月“断崖式下滑”,积极扩大自主育肥产能,所以他们年底和明年的产能都很充足!

综合以上三点,不难发现,木渊完全有能力冲刺6000万年,就看他们如何综合考虑了;此外,穆远已经开始“对舆论敬而远之”,尽量不要像去年那样制造热点话题。毕竟“吹牛吹了一阵子,事后很难收场!”

四大猪企冲刺1亿头产能!在牧源的带领下,四大猪企今年产能有望冲刺上亿。

温1652400猪10月份出栏,环比上涨4.29%,收入54.74亿元,环比上涨18.69%。生猪销售均价26.69元/公斤,环比上涨11.72%。

在高猪价的刺激下,温氏的出栏量从6月份开始逐月增加,第四季度通常是他们出栏的高峰期!因此,判断全年出栏654.38+08万头的目标很有可能实现,预计保有量在654.38+07.5万头以上。

新希望6月份销售生猪145.55万头,环比增长24.70%,收入36.08亿元,环比增长19.35%,同比增长170.87%。

至此,新希望实现产量1135.59,距离14万的目标“近在咫尺”。

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也在月初明确表示,“今年生猪出栏14万头,似乎问题不大。

明年肯定会在这个基础上有所增长。

"

此外,正邦虽然没有公布5438+00年6月的屠宰数据,但从5438+0年6月到9月,共屠宰生猪702.07万头,平均每月78万头。即使5438+00年6月、5438+06年6月、5438+02年3个月只屠宰了200万头猪,但今年,

总结一下:四大猪企6000+1800+1400+900 = 101万头,即使其中一家有所懈怠,今年总产能达到1亿头也不难!但这几天最惊人的消息不是产能激增,而是来自正邦的“最终决定”。......

正邦:整顿工作已经全面展开!据“正邦视界”11.8消息:11月,作为曾经的中国第二大、世界第四大养猪巨头的正邦企业,在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正在依法有序推进司法预重整和司法重整程序。

注意,这已经不是两个公司的公司了,而是国企!锤子终于落地,正邦依然迎来了“淬火重生”的日子!这也是对债权人、对正邦员工、对养猪业最负责任的结果。希望尽快还清外债,恢复正向运营!

最尴尬的是,就在一年前,2021 11年末,正邦还宣布了“五年实现产值3000亿,离世界500强还挺近”的宏伟目标。

当时正邦定下这个目标的信心是2020年总产值突破1000亿,达到6543.8+0037亿元;预计2021年产值将达到120亿,正邦集团及旗下正邦科技为中国企业500强。

所以正邦说“有条件、有实力竞争世界500强,可以实现超常规、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

其中甚至放出豪言壮语——要在海外重建一个积极的国家!

谁能想到,一年后的今天,它依然没有抵挡住猪周期的滚滚车轮,进入重组阶段。

这再一次提醒我们,饭要口吃,猪要先养!优化生产成本是扩张的第一步!

近日,业内某公司再次提出“跨越式”产能增长目标。

猪企扩张的尾声据财联社165438+10月7日报道,天邦食品在互动平台上表示,预计明年初期出栏量在800-10万左右,包括仔猪出栏,将根据市场情况动态调整。

天邦的8-10万头猪的目标相对于四大猪企来说不算太宏大,但是相对于自身产能来说,差距很大!

天邦食品2022年6月销售商品猪38.56万头(其中仔猪18.95万头),环比增长4.54%,同比下降28.1%。销售收入8036965438+万元,环比下降12.48%。

显然,天邦的产能增速并不快。

并且从6月5438+0到6月5438+00,天邦食品销售商品猪347.74万头(其中仔猪35.94万头),与“8-10万头猪”的能产水平相差甚远。

最重要的是,天邦能繁母猪30万头。如果明年要达到几千万头母猪的产量,就需要大量的外包育肥,增加了经营的风险。

当然,只要天邦能显著优化养殖成本,快速增产就是锦上添花。

据悉,天邦最新的养殖成本是18元/斤,如果他们能降低1-2元,就能达到行业内较好的水平。

其实很明显,经过这一轮非瘟疫之后的“最强猪周期”,养猪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外包育肥”曾经是行业内养猪大企业的普遍做法,现在基本都会远离。要想提高出栏量,首先要多养母猪,这就导致了规模化养猪企业的母猪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据统计,牧原、温氏等10大型养猪企业,母猪630多万头。详情如下:

三季度末,牧原259.8万头,石闻654.38+0.34万头,新希望85万头,正邦35万头,傲农34万头,天邦食品30万头,大北农30万头,天康、神农集团654.38+0.35万头。

这意味着养猪业“一超多强”的格局已经完全形成!未来3-5年,大部分头猪企业产能会逐渐稳定,不会无限增加,最终导致养猪业成为“寡头市场”。

养猪业作为重要的传统农业,还是要给养殖户留一块蛋糕,一些超大规模的养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内部不能适应超大规模,最终可能会倒闭。

吃饭还是要结巴,猪养不了几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