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的药用价值
杭白菊,菊科植物杭白菊的干燥头状花序,为常用中药,具有疏风清热、明目解毒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头痛、头晕、目赤、胸闷、疔疮肿毒。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菊花具有治疗冠心病、降血压、预防高血脂、抗菌、抗病毒、抗炎、抗衰老等多种药理活性。目前,我国市场上的药用菊花主要有八大来源,即杭白菊、杭白菊、杭白菊、杭白菊、杭白菊、黄鞠。中国药典一部(2000年版)根据菊花的不同产地和炮制方法,包含杭白菊、杭白菊、杭白菊、杭白菊四个品种。杭白菊是一种药食同源的植物,其分类、鉴别、化学、临床、药理等方面国内外均有报道。本文对国内外杭白菊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进行了综述。1.化学成分杭白菊的化学成分因产地和品种而异。目前药典中已有4个来源菊花化学成分的报道。研究发现,菊花化学成分复杂,其中黄酮类、三萜类和挥发油是主要有效成分。从菊花中已分离出黄酮类化合物:香叶醇、芹菜素、木犀草素、槲皮素、香叶醇70β D葡萄糖苷、芹菜素70β D葡萄糖苷、木犀草素70β D葡萄糖苷、阿拉伯胶70β D葡萄糖苷、棉酚五甲基1醚、5羟基3。7四甲氧基黄酮、橙皮素、金合欢素、橙皮苷、刺槐素、阿拉伯胶70β D半乳糖苷、芹菜素70β D半乳糖苷、4 '甲氧基木犀草素70β D葡萄糖苷、黄芩苷、金合欢素70β D葡萄糖、薯蓣皂苷70β D葡萄糖。1.2三萜和甾醇——从菊花中分离出5种甾醇,分别是棕榈酸16 β、22 α二羟基假蒲公英甾醇酯、棕榈酸16β、28二羟基羽扇豆醇酯、棕榈酸16β羟基假蒲公英甾醇酯、假蒲公英甾醇和蒲公英甾醇。Motohiko Ukiya等学者从菊花中分离出一系列三萜二醇、三醇及其酯类化合物,其中从菊花提取物的正己烷部分分离出3 O脂肪酸酯等32种三萜化合物,包括棕榈酸酯、肉豆蔻酸酯、月桂酸酯和硬脂酸酯;从非皂苷脂溶性部位得到24种三萜二醇和三醇,包括乌苏烷型、羽扇豆烷型、齐墩果烷型、蒲公英型等。1.3挥发油——测定了四种不同产地的菊花,即杭白菊、黄菊花、黄菊花中挥发油的含量,发现杭白菊中含量最高;同时,用GC-MS对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初步研究,鉴定出20多种萜类化合物。摘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杭白菊和杭白菊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和性质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杭白菊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单萜类、倍半萜类及其含氧衍生物。此外,从菊花挥发油中鉴定出40种化合物,从菊花挥发油中鉴定出27种化合物。最近还用GC-MS分析了杭白菊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鉴定出50种化合物,并测定了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该实验值为进一步开发菊花挥发油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1.4其他成分除了上述成分之外,还有正戊基甲基葡糖苷、丁基咖啡酸和乙酯、绿原酸、4 O咖啡酰奎宁酸、3,4 O二咖啡酰奎宁酸、3,5 O二咖啡酰奎宁酸、NISButyl6 (2噻吩基)2E、4 EHexadienamide、NISButyl2E、4 E、10 E、12 Etetradecatetraen 8 ynamide、Nisobutyl 2" E主要含有挥发油,主要由冰片、樟脑、菊酮、木犀草素-7-葡萄糖苷和科斯莫素组成,即芹菜素-7-O-葡萄糖苷(芹菜素-7)。金合欢素-7-Orhamnoglucoside、芹菜素、芹菜素-7-O-鼠李糖苷、金合欢素-7-O-糖苷、槲皮素-3-O-半乳糖苷、木犀草素-7-O-鼠李糖苷、木犀草素-7-O-鼠李糖苷、木犀草素、β-榄香烯、麝香草酚(麝香草酚)、二十六烷、二十三碳烷。2.药理作用2.1心血管药理作用菊花酚性部位能增加离体豚鼠心脏冠脉流量,提高小鼠对减压缺氧的耐受力,对家兔心、肝、肾功能无明显毒性作用。杭白菊总提取物对离体心脏和心肌细胞有正性肌力作用,对乌头碱诱发的大鼠和氯仿诱发的小鼠有抗心律失常作用。2.2抗病毒作用国外研究人员发现,菊花对单纯疱疹病毒(HSV1)、脊髓灰质炎病毒、麻疹病毒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此外,菊花还具有抗艾滋病作用,能抑制ZV逆转录酶的活性和HLV复制。其中从菊花中分离的金合欢7 OβD半乳糖是其活性成分,毒性很小。2.3抗衰老作用菊花能增强谷胱甘肽过氧化还原作用,明显延长家蚕寿命;还能提高小鼠心脑耐缺氧能力,延长存活时间,清除自由基。但有研究发现,菊花提取物对生物膜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主要是通过甘油酯直接进入细胞膜。这一新发现使菊花有可能开发成新的功能性食品,尤其是抗衰老食品。2.4抗炎作用早在1950,就有研究者发现菊花提取物可以影响小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毛细血管的阻力,从而具有抗炎作用。近年来,国外学者发现从菊花中分离的三萜二醇、三醇及其相应的棕榈酸酯、肉豆蔻酸酯对12O十四烷酰基大戟二萜醇13酰基(TPA)诱导的小鼠耳肿胀有明显的抗炎作用。2.5抗肿瘤作用从菊花中分离的蒲公英三萜醇对TPA引起的小鼠皮肤肿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此外,从菊花中分离的15三萜二醇和三醇对TPA诱导的早期BVEA抗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6个化合物已对肺癌、结肠癌、肾癌、卵巢癌、脑癌、白血病等60种人类肿瘤细胞进行了体外细胞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化合物arnidiol对白血病HL60细胞具有极其显著的细胞毒性,其GI50为0.47 μ mol/L。药用价值功能主要用于祛风清热、平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头痛,头晕,目赤,肿痛,视物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