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十年背包旅行的反思

除了经历,旅行应该给我们留下难忘的回忆。记住每一道迷人的风景,每一个帮助过你的人,每一个羞涩的微笑。以下是我对“背包旅行十年”的思考。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看完《背包十年》(1)看《背包十年》的标题,有一种懵懂的赞叹。也许这才是真正的本性,自由的本性。但现实中有太多被压抑的天性和本性,或许不够勇敢,或许不够坚定,或许...障碍太多了。在这样一个膨胀的物欲横流的社会,想要放下沉重的包袱,收拾好行囊,用足迹衡量生活的益处,让精神在路上探索洗礼的人太少了。这些都是我们向往却不敢去的方向。

我突然想起一个关于一个穷和尚和一个富和尚的寓言:蜀中有两个和尚,一个穷,一个富。穷人对富人说:“我想要的南海是什么?”富人说:“我怎么能靠呢?”穷人说:“我一瓶一碗就够了。”富人说:“多年来我一直想买一艘船,但一直没能买到。”第二年,穷人将从南海回来告诉富人。富人有羞耻心。去西蜀南海不知有多少里路,但富僧不可去,穷僧不可去。人之志向不如蜀中卑微的高僧,所以聪明敏感,可恃而不可恃;自恃其聪明灵敏而不学,弄巧成拙也。迷茫和平庸可以被限制但不能被限制;那些在昏睡和平庸中不自限,在机械中不知疲倦的人,也是自立的。

能当贫僧,那么洒脱,坚韧,精明,犀利,就像今天小鹏这样的背包客能有几个。

他见过手持莲花的少女,见过在铁轨上踢足球的少年,观察过有思想的撒拉威人和专注的爱尔兰少女,去过爱丽丝的仙境,去过没有竞争的天堂,有过无数完美的瞬间,也尝过酸甜苦辣。露宿街头,遭遇小偷,在海关被脱光衣服,做志愿者...十年来,他干过不同的工作,睡过不同的床,见过不同的人,有过快乐,有过孤独,有过骄傲,有过沮丧。

他漫不经心地说着这些话,好像这与自己无关。或许这就是背包客的洒脱心态吧。漫长的旅途中一切都是那么完美,一切困难都是那么稀疏平常。听起来很简单,却带给我们太多的惊喜。

他从自己崇拜的三毛、格瓦拉、堂吉诃德身上汲取力量,一直“在路上”,真正将自己融入旅途,在永远阳光灿烂的天空中放飞心灵。所到之处,他都会精力充沛,不断驱使他不知疲倦,快乐无比。

看完这本书,我真的有一种背包旅行的冲动,但是我想像小鹏一样洒脱,放下白领的工作,放下父母的牵挂,实现自己的理想。这才发现我真的做不到。也许背包客并不知道这是他真正的理想,但这只是他对自由的天然渴望。

回归生活,回归自己真实的生活、工作、学习,把背包客的冲动放在心里,花时间去体验旅行的乐趣。也许有一天,如果你不想回来,你会成为一个真正的背包客。

关于背包旅行十年的思考(2)就我个人而言,游遍全国是我儿时的梦想。我喜欢南方夏天的绿色和北方冬天的雪白,但在我心里我更喜欢在陌生的土地上行走的自由。看了十年的背包旅行,突然觉得像是在放纵自己追逐儿时的梦想。我明白,长大后,所有的绝对自由都离我远去了。

想想当下的生活,因为成长带来的责任让我们的生活充实而有价值,但也让我们无法随心所欲地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很多时候人都是在做自己控制不住的事情,但是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做到自己想做的事情呢?

一个人的成长总是充满很多梦想,却很少有人坚持,所以有很多遗憾和回忆。但是,作者能够自始至终朝着同一个目标前进。一开始他从固定工作变成一无所有的职业旅行家,让他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但即使不懂那么多,他还是坚持了下来。最后,在别人的赞助下,他的梦想之旅终于变成了现实。成长与梦想,自由与坚持,无数人在苦苦寻找,却不知道,其实只要能一直做自己想做的事,就一定能找到。

我们总是抱怨生活没有乐趣,生活让我们失望,因为我们的梦已经在遥远的记忆中遗忘了我们。社会的集体性使人无法真正脱离人与人之间的束缚,成为自由的人,而生活的负担又总是让人对做事充满期待,于是我们最初的追求就永远迷失在记忆中。但是不用担心,其实只要你能勇敢的站出来,迈开追风的脚步,人生还是会那么辉煌,人生还是会那么精彩。

背包旅行十年反思(三)《背包旅行十年》是一本在网络上很流行的旅行书籍,但它更多的是讲述作者小鹏的成长轨迹。学生时代的我,无所畏惧,被商旅束缚,放弃工作,一无所有的流浪,直到成为职业旅行家。堪称中国版心灵鸡汤,尤其是后半段。当我们走出困境,重见彩虹时,阳光的激动和喜悦无处不在。让人有一种抛弃一切去追逐梦想的冲动,值得一看。

这本书被作者分为三个部分:背包环游世界,艰难旅行,看到自己的彩虹。65,438+000个故事连接着小鹏的成长过程。作为学生的不成熟和无所畏惧就像一束阳光,试图穿透一切阴影。露宿街头,搜身,抢劫。旅途的艰辛令作者兴奋不已。

正如小鹏自己所说,“我一直对我从未经历过的事情抱有极大的热情。”回国后从漓江的闲适到北京的忙碌白领,甚至在街头乞讨。高原反应九死一生,亲人的支持。我现在的精神状态已经和之前的欧洲之行不可同日而语了。看着已经渐渐迷失自我的作者,毫无感觉,这孩子真的是为流浪而生。直到2007年的绝望之旅,梦想终于照进现实。旅行,写作,拍照,再旅行,成了生活。

看着小鹏在城市间自由行走。或驻足融入那个世界,陌生而新奇;或者像一本书一样匆匆离去,只留下印象,没有脚印。那种绝对的自由,只有我们这些整天坐在写字楼里的房奴、车奴、孩奴才能羡慕,我们却无法追随。毕竟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要肩负的责任,是不允许这么放荡不羁的。

但至少我可以把自己的灵魂连同作者的画面和文字一起放逐,暂时抛开一切羁绊。“简单是自由的同义词。大部分人,一直在做加法,积累很多。当他们想把它放下时,却发现自己像温水里的青蛙,没有力气跳。而且因为我没有负担,所以可以飞得越来越高,走得越来越远。”

所以他终于可以看到彩虹了。然而“没有负担”这个词对我来说只能一笑置之。也许在10年后,小鹏也会有同样的羁绊,毕竟只要人们无法摆脱社会的游戏规则。但至少他疯了,自由了,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我很喜欢这段话:“不是我们的生活平淡无趣,而是我们不够勇敢。所谓勇敢,就是你有实现梦想的行动,比如收拾行李,上路,去梦想的地方。没有什么是放不下的,但我们想放下。”我想说的是,每个人的生活福利都不一样。做好自己,不要后悔!让了解我的人更了解我,不喜欢我的人给你一个真诚的微笑,因为我要感谢我生命中的每一次相遇,如此精彩感人,如此值得珍惜!但是,最重要的是,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为自己而活!

背包旅行十年反思(4)背包旅行,想象中总会有些流浪。流浪的人,心里是否有牵挂;漂泊的人,心是否会归属。这是我对身边朋友,背包或者户外不断的猜测和怀疑。

我是小鹏所说的有固定模式的一方。我不明白我的顾虑从何而来,他们的自由从何而来。

你的梦想不切实际,能看到未来的生活。或许,没有不切实际的梦想,只有不努力的梦想;或许,没有未来的生活,有时候真的看不到。

流浪本身并不孤独,行走本身也不孤独。孤独的是流浪的,孤独的也是行走的。

小鹏第一次去欧洲,他说他会想念一个人;我想小鹏肯定会想念另外两个人,但他没有写下来。小鹏应该想写,但他不知道怎么写。

这个时候,弥漫的中草药气味给我一种安心感。真的,我一直很喜欢中草药舒缓的味道。不会让人浮躁,也不像西药或者苏打水那么冰冷。

一个朋友给了我十年的背包旅行。第一次翻开《活着的废墟》这本书,发现了两个错误。一个是《胡渣儿》,我觉得应该是《胡痴儿》;另一种是日本建筑师的名字,分别用“今井健二”和“今井健二”。这可能是我读书的一个苛刻的缺点。然后我带着批判的眼光从头读了一遍,但是没有重新发现其他的错误。

小鹏的文字不是我最喜欢的写作风格,但我读起来仍然很舒服。

我没有和小鹏一起去背包旅行和散步。我想在小鹏的文字中找到我一直在寻找的问题和答案。

当我读到“我想念你的天空”这几个字,看到“法兰克福”这几个字的时候,我突然看到了一个不祥的结局。其实对我来说一直是个疑问。在那里,依然是孤独漂泊的结局。

今天早上在公车上,我还在想《背包十年》里的徐霞客。不知道当时的徐霞客是个什么样的模特?或许,他也是一个背包客。

下车后,我买了一抽屉包子和一根油条,边走边吃,然后走进弥漫着中草药香味的大厅,在冬日的阳光下读着《背包十年》。这些中草药的味道,老人,时间;与喧嚣、浮躁无关,我像一个视角在漂浮。

中草药的味道,浸在背包的文字里,书读了一半。我不知道小鹏是妥协还是叛逆。毕竟,这前半段文字,小鹏肯定错过了,但没有写下来。

不知道为什么,很长一段时间,我喜欢这种中草药的香味,喜欢里面的宁静。

看完《背包十年(五)》翻开《背包十年》的时候,16彩色照片里有两张普通的照片,但是下面这句话深深打动了我,正好印证了作者后来写的话:“独特的视角是成为顶级旅行家的底牌”。一张是佛祖在吴哥窟的微笑,图中只展示了他宽厚的嘴唇。上面写着“我理解信仰是嘴角上扬的一种生活态度……”对于作者来说,旅行是他的信仰。另一张是一对夫妇仰望被晚霞染成淡紫色的天空和大海。上面写着:“我羡慕他们一起嘲笑风和云。”旅行的时候真的抛开一切,享受自由,真的很令人向往。

作者用了十年的时间才学会放下这种境界。旅行时,他像影子一样思念父母。选择旅行的罪恶感和让家人担心,让他时刻警惕着不要忘记回家的路。世界上最幸运的事,就是完成自己想做的事,过自己喜欢的生活。只要父母知道你爱他们,孩子的成绩就是父母的荣耀和骄傲。作者的父母给了他实现理想的充分自由,但作者不负家人的期望,勇敢地大步向前。这难道不是彼此相爱的表现吗?

读完《背包十年》,我合上书,努力回忆书中的片段。在意大利比萨露宿街头,与斜塔共度良宵;我在印度机场脱光了衣服,遇到了你好先生,司机先生,奶茶先生。在西藏遇到一次严重的高原反应,差点睡不着;在加拿大的鬼屋酒店过夜;我在布拉格的一座桥上走了九次,发现风景不一样;一个人在桑托尼看日落;加尔各答和四川志愿者;看着撒哈拉沙漠美丽的星空…每次想到一个,脑海里就在播放画面。

书中的信息是关于作者十年来去过的地方,在每个地方遇到的故事,包括他(她)自己的经历,遇到的事情,或者他(她)过去在那个著名的地方发生的事情,都是作者的题材。每一个标题都充满诱惑,每一个故事的开头都给你往下看的动力。

每个故事都不长,就一两页,但很有代表性,结尾有一些作者的感受。在我一次性看完整本书后,我意识到作者和修改者把书设计成没有图片是明智的,因为彩色的图片会隐藏作者文字的魅力。

作者在书中提到了很多观点,我很赞同。

旅游的时候,很多人感叹有时间没钱,有钱没时间。但这里似乎忽略了关键的东西——健康和欲望。看似健康,我们都隐藏着一颗定时炸弹。我们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爆炸。有些人一辈子都会好,但谁能预知明天?其实无论是旅行还是做其他事情,只要你想,你的意识已经达到了顶级,无论你有钱还是有时间,哪怕你是残疾人,只要你想,你都能达到。

“旅行者的认真不在于记录枯燥的数字和年份,而在于相识的感动。”旅行是无法复制的。除了观光风景,品尝美食,了解文化历史,旅行前收集资料,旅行后规划路线,安排行程,整理照片,写游记,都是值得享受的过程。

但眼下旅游业蓬勃发展,参加旅行团方便、快捷、省力、省心,但“他们看到的只是停车和出发之间的美景,却体会不到真正接触当地人的粗鄙。”我不羡慕他们的旅行,因为我不想错过一半宝贵的旅行。“李欣频说不要做一个总是向别人寻求现成答案的人。很多跟团旅游回来的人说,想赶鸭子上架。回来后只知道好玩,风景很美,其他的不知道。那些既定的旅行模式,对于热爱旅行的人来说并不好,因为他们都喜欢走自己的路。

“街头艺人BLACKPINK,对他们来说,到处都是舞台。虽然旅者面向天空,但对我们来说,生活无处不在。”有人说,人生就像一场旅行,我们无法决定它的起点和终点,但我们可以增加它的重量,让它更精彩。

每一次旅行都像是人生的缩影,有起点也有终点,还有未知的未来。它要经历各种考验,有些考验惊心动魄,最后又回到原点。但生命只有一次,旅行随时可以回来。

“作为生活在那种固定模式下的当事人,这是他们主动的选择还是被动的理解?如果是前者,他们习惯妥协吗?如果是后者,他们会背叛离开吗?”每个人都有固定的生活轨迹,工作,生活,吃饭睡觉,然后工作,生活,吃饭睡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旅行就是从自己活腻了的地方去别人活腻了的地方。”有点消极,但是很真实。

让我想起一部电影,两个生活在不同城市的女主角去网上找愿意换房的人。他们交换房子,过着彼此的生活。其实,偶尔让自己从千篇一律的麻木生活中抽身出来,逃离让人喘不过气来的工作压力,换个风景,接触新鲜事物,或许也是一件好事。我们是正常人,正常人过着正常的生活。这叫妥协吗?偶尔旅行。这叫背叛离开吗?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相对性,做自己喜欢的就好,想太多只会杀死脑细胞。

“所谓生活的艺术,就是用心去研究生活中的小趣味。所谓艺术人生,就是那种享受一点点乐趣的情感。”我很喜欢“心”这个词,生活就是用心经营。周末,看一部想看很久的电影,可以写影评,看一本有价值的书,写影评,打扫房间,擦桌子地板,整理旅行的照片。虽然一切都显得有些无聊,但日子已经很长了。回首往事,总有惊喜。看了之前的文字照片和感受,发现积累变成了收获。

“旅游圈里流行一句话,除了脚印什么都没留下,除了照片什么都带不走。但这就够了吗?那些天天被偷拍的孩子,付之一笑。他们得到了什么?”一个值得反思的问题。上大学的时候,有个老师在课堂上跟我们说,她说,真正的旅行,不要带相机,只带眼睛,把所有的事情都记在脑子里,永远不要忘记。

除了经历,旅行应该给我们留下难忘的回忆。记住每一道迷人的风景,每一个帮助过你的人,每一个羞涩的微笑。那些天天被偷拍的孩子,还指望你继续无辜。不要期待什么,因为我们可能给不了你什么,但我们会永远记得你的微笑。

“所谓的坚强,不是在灾难面前不哭,而是微笑应对。”我之前经历过一次痛苦,这次经历让我明白了人生无常。做我想做的事,请从现在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