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子的锤子有意思

王晓理:4000锤子不一样。

是废金属吗?还是收藏?在其他人不解和惊叹的目光中,民间收藏家王晓理从来不解释一个字。他在三年内收集了4000多把不同形状和大小的锤子。收藏的冷门物品很多,但他的冷门物品太“冷”,让人倒吸一口凉气,也让家人朋友感到不解。而王小利则为自己的锤子收藏做了最后的决定:每一把锤子都代表了一种手艺和劳动方式,它们是历代能工巧匠劳动的工具。劳动创造了历史,收藏锤子正是为了以另一种更生动的形式沉淀和记录历史。面对冷嘲热讽甚至误解,王小利总是神秘地笑着:要收藏好锤子,我的耐心和毅力必须经过千万把锤子的锤炼。

锤子很奇怪。

65438年2月26日上午,记者来到王小利家。他把阳台、柜子、床底下的藏品都拿出来给记者看,像个天真的孩子一样把自己的玩具展示给客人看。很少见到地上有床的锤子:最大的锤子是形似鼓的“鼓锤”,重几十公斤,据说是用来打木桩的;最小的锤子不到100克,工匠在雕刻、刻字首饰和金银器皿时使用;最长的是一把登山锤,锤柄1米长;“1945”这几个字,在一把表面被腐蚀的多刃锤子上,依然依稀可见。来自美国的一款蟹爪锤设计更巧妙,因外形酷似蟹爪而得名。据说19世纪在美国被广泛使用。数量最多的磅数有大有小,头圆颈细。其中一把配套的小锤子和铁罐就更难得了。锤子的顶端可以用手指抬起,铁罐可以用手指托住,这样人们就可以随时随地捣毒品了。此外,葫芦锤、猪蹄锤、鹤嘴锤、坐垫锤更是琳琅满目。

锤子活了过来。

王小利告诉记者,每当遇到拆迁,他都会赶去“淘金”。别人眼里的废铁,在他眼里是无价的。每次收到眼里的“宝贝”,他都会用洗衣粉浸泡擦洗,然后拿在手里琢磨欣赏。他说:“收藏可以让人上瘾,让人感受到无穷的乐趣……”有时候,这些锤子“活”在王小利的脑海里,打铁时的大锤,分明是火旁那个赤裸的、汗流浃背的男人;将小手锤放在耳边仔细聆听,叮叮当当的声音仿佛穿越时空触动了人们的心弦;一个个“胖乎乎”的药锤,仿佛让人看到了“药箱”的纯真,中药里略带苦涩的香味扑面而来。

锤子的“身世”模糊不清

住在家里,谁能在家里养这么多锤子?提到丈夫王晓理的特殊爱好,王彩云的脸上立刻露出了抱怨的表情。作为妻子,她看到王小利不吃不穿,大冬天骑着破自行车,特别心疼。当王小丽把家里的钱换成一把把奇怪的锤子,骂老公是“败家子”的时候,她却默默的帮老公打理这些她眼中的废铁。王彩云说:“这是他的爱好。我从来不拦他,因为他说我不懂。”

王小利始终认为,锤子是历史的缩影,具有工艺和文物的价值,自己冷门的收藏在国内也是绝无仅有的。不过他也有自己的困惑,因为有些锤子拿到手后不知道具体用途,需要咨询老艺术家和工人,这也是他之前不让新闻媒体采访的原因。他说他有一个愿望:当他了解到每把锤子的“身世”后,他打算举办一个有特色的小型展览,让大家看看他的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