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的功效与作用

山药的功效与作用

很多人对山药的功效和作用不是很清楚。有些中草药并不适合所有人都吃,这对人的健康是非常有益的。这种食物经常出现在养生食谱中。山药的功效和作用对健康至关重要。

山药的功效与作用。1 1.《日华子本草》记载怀山药。助五脏,强筋骨,长心神安神,控精排精,强身健体。朱振恒:生膏药性硬,有毒,能消散。

2、《别录》记载:怀山药主头风,风头(一头风)眩目,降气息,止腰痛,治劳瘦,补五脏,除烦热,强阴。

3、《101选方》记载:山药治痢疾:干山药一半炒黄,一半用。磨成细粉,喝下去。

4、《生肌宗录》山雨丸记载:淮山药治脾胃虚弱不愿入饮食:淮山药、白术各一两,人参三分。后三种口味都可以。将白面糊熬成丸,如服30粒小豆前先温饭。

5、《药性理论》记载:胡爱山医学补五株七伤,除风寒,止腰痛,宁心安神,补心气不足,人体虚损。

6、《本草求真》记载:怀山药为食物,古人用汤剂,说是补脾益气清热。但气虽温但平,能养脾肺之阴,故能濡苔生肌,不像黄芪能养肺阳,白术味苦燥,能养脾阳。且味涩,甘咸,能益肾强阴,故六味地黄丸用其佐地黄。但其性质虽为阴滞,却能渗湿止泻。敷痈疮,消肿硬,也是滋阴清热的意思。向云补阳消肿,益气散结,虽原理可通,但所涉及的语言含混不清,似有不实之处。用煎剂治疗虚火、险火时,很难接近奏效,所以要多用方法医治,以其性抚慰耳朵。养阴药宜生吃,健脾药宜炒黄。

7、《儒教》记载:山药治小便多,滑数不禁:茯苓(去黑皮),干山药(去皮,用明矾水煮沸,文火焙干)。前两种口味,各等分,都是细粉,稀释后的大米混合。

8、《本冯静元》记载:怀山药。久治乳房成瘾及各种疼痛,且坚硬不崩:鲜山药。和白糖霜* * *捣碎,敷在患处。涂了之后痒的受不了,久了就渐渐不痒了。

9、《内经》记载:山药主伤,补虚,除寒热邪,补虚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精明。

10,《医经集》记载:干山药虽单从太阴经入手,其力亦可强阴,手太阴在原之上,既滋补又无用。

11,《药意》记载:山药性温而不突,微香而不燥,有调肺之功,治肺虚久咳安全。因其味甘香,用于助脾,治疗脾虚泄泻,四肢懒倦。取其甘能补阳,以补中焦,补筋,为肺脾之要药。土旺生金,金盛生水,二者作用还是一样的。故用于六味丸治疗肾虚腰痛、遗精梦遗、体虚阳痿。但性发育迟缓较弱,剂量要加倍。

12,《救急方》记载:结核,或治山药后红肿硬痛:生山药1立(去皮),蓖麻子2粒。贴上同样的研究。

13,《纲要》记载:山药益肾气,健脾胃,止泻,化痰生津,润泽皮毛。

14,《纲要》胡爱山药酒记载:山药治诸眩晕,益精气,健脾胃:山药粉,用曲米酿酒;或与山茱萸、五味子、人参一起浸泡在酒中。

15,《普济方》记载:山药用于治疗心口胀满,手脚冰凉,或饮苦寒剂,晨起食前呕吐,或闻食而吐,不思饮食。这是脾胃的软肋:山药像小豆子一样一味地锉,一半炒一半生吃,末了喝米饭。

16,《简方》记载:山药治痰平喘:山药捣烂半碗,加甘蔗汁,混匀,热饮。

17、《西游记》珠玉鲍尔粥记载:山药治诸阴虚:土怀山药二两生糯米二两柿饼八元。前三味中,山药、糯米捣成粗渣煮至熟透,柿霜饼切碎融化随意取用。

18,《本草郑铮》记载:山药能健脾补虚,益精强肾,治诸虚诸损,治五株七伤。第一,气轻而慢,不等于专职。所以补脾肺一定要重在人参和外科,补肾利水一定要对朱和地好,涩浊一定要破,所以要一起研究。药丸应捣成糊状以巩固精华。总之口味偏弱,但可以武力辅助。

19,《食疗本草》记载:山药治头痛,助阴。

20.《伤寒论》记载:胡爱山山之药不足,虚热分明。

21,《盛辉方》记载:胡爱山医学补下焦虚寒,小便频数,形体消瘦无力:怀山药用沙盆研磨,放入铁锅,加酒一茶匙使其芳香,旋加酒一杯,搅拌均匀,空心饮之,每旦一服。

22.《湖滨见闻录》记载:山药用于治疗湿热泄泻:山药与苍术平分秋色。饭,药丸,米饭都有。

23、《儒教》记载:山药治冻疮:将一点山药在新瓦上磨成泥,抹在疮上。

24、《普济方》记载:淮山药治肿毒:淮山药、蓖麻子、糯米为一处,用水浸泡研成泥,敷于肿处。

山药的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

怀山药的主要成分。是淀粉16%(淀粉酶)、蛋白质(糖蛋白包括16种氨基酸)、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皂甙粘液、维生素、铁锰等多种成分,特点是直、色白、足粉。

铁棍山药是温县出产的山药品种,属于怀山药中的“极品”。其主要成分有皂甙、粘液、胆碱、薯蓣皂甙元、淀粉、糖蛋白、游离氨基酸、多酚氧化酶、维生素C、碘、16氨基酸以及铁、铜、锌、锰、钙等多种微量元素。具有健脾补肺、强肾健脑、益智养颜、抗衰老、抗肿瘤、抗疲劳、抗有害物质刺激、调节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功能、促进生长、调节内分泌、调节肾功能、兴奋造血系统、调节神经系统的作用。是中药中最有价值,滋补效果最好的品种。

经常食用不仅能强身健体、养颜美容、延缓衰老,对肾虚腰痛、痛经、肾精不足、食欲不振、少吃糖、脾虚泄泻、肺虚久咳、肥胖等也有很好的疗效。

二、药用价值:

山药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是一种重要的滋补药物,具有滋肾益肾、健胃化痰、补中益气、祛风散寒、宁心安神、强筋生髓的功效。

临床上常用于脾虚厌食、慢性腹泻、肺虚气喘咳嗽、肾虚带下、小便频数、虚热消渴、神经衰弱等症。生山药常用于手脚冻疮、痰多气喘、尿频等症,是中医方剂中常用的滋补品之一。加工后的山药被称为广山药。山药入药前,要用清水浸泡30-40%,捞出充分润透,晾干至40%,润至内外均匀,切片烘干入药。

三、特点:

山药又名怀山药,是一种红薯。其根入药,因其功效可与人参相提并论,故又称“怀参”。为多年生缠绕草本植物,根肉质,略呈柱状,长短不一。山药是一种珍贵的药材,具有健脾和胃、滋补肝肾的作用。我国山药的产地很多,但以河南焦作的山药为最佳。焦作古称怀庆府,所以这里的怀山药也叫山药。山药。一直被医师评价为“温补”、“性平”,是“药食同源”的典范,可作为正常食物充饥,使用者无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