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宜黄的人才培养
赵在杭州医学院药学系任教13年期间,曾教授过药用植物学、生药学和卫生化学三门课程。当时这三门课国内都没有教材。他每周要教65,438+06个小时。放学后,他要收集资料,为这三门课编写教材和讲义。他经常工作到深夜,节假日也没有时间出去探西湖胜境,受到全校师生的称赞。
建国前,他曾数次离开教学岗位,但他始终关心教育事业。1929年,他到中研院工作后,在为南京中央广播电台撰写的题为《谈中医》的演讲中,批评浙江教育当局停办浙江医学院药学系近三年,再次要求把药学系建成药学院。到上海后,他不仅在中法大学药学专业任生药学教授,还在生药学讲座的基础上,与徐伯云教授共同编辑出版了《现代本草生药学(上册)》。这本书不仅引用了大量的中外文献,而且吸收了他在生药学研究方面的成果。它是中国第一本生药学教材,改变了生药学只包括外来药材的倾向。蔡元培为《诚信是新2000年中药学的屏障,它对医学领域的贡献将是无限的》一书作序药学界公认他是我国现代本草学和生药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在北京大学中医研究所工作期间,积极参加创创医学院药学系。他用人力物力支持教学工作,他带来了生药学教室使用的参考书、药物标本和显微镜染色试剂。经过两年的努力,在北平建立了培养药学人才的基地,为后来的北京医学院药学系奠定了基础。在北平陆军医院期间,他不仅在北平市立药学工场和沈阳医学院兼职,还通过药学学会的提议,呼吁政府教育部门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为基础建立药学院。
65438年至0949年,他回到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任教时,已年近古稀。他一生的梦想实现了,他变得更加精神焕发,更加努力。1950年冬,因过度劳累导致左眼青光眼失明,带病仍坚持工作,为新设立的药学专业拟定教学大纲,编写生药学和实用生药学讲义;65438-0953,教生物制药专业的药物学。他根据自己一生积累的本草知识,撰写了本草讲义,并谆谆教导学生热爱祖国的医药事业,学习中医,研究本草古籍。
在教学中,他认真备课。实用生药学的内容都是常用中药。当时没有现成的教材。每讲一个中医,都要查阅很多书籍,用实物标本证明,画图等。为了保证教学效果,他必须在上课前把讲义发给学生。赵从事药学教育工作40余年,为我国培养了几代药学人才,其中有的是我国近代著名的药师,有的是当代我国药学战线的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