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锦草简介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中药词典3.1别名3.2来源与产地3.3性味3.4功能主治3.5化学成分3.6药理作用4全国中草药汇编4曹丁4.1拼音名4.2曹丁别名4.3来源4.4原剂型4.5性味4.6功能主治4.7曹丁用法用量4.8节选5中药曹丁5.12拼音名5.3英文名5.4别名5.5来源5.6原形5.7产地分布5.8性状5.9化学成分5.10药理作用5.11鉴别5.65438 8+02性味5.13功能主治5.14用法用量5.15各种论述5.16摘录

2英文参考文献[植物学]

非洲菊[21世纪英汉英双向词典]

莱布尼茨草[湘雅医学词典]

3《中药大辞典》是中药的名称,出自《本草纲目》[1]。

3.1地锦草别名,万寿菊[1]

3.2来源及产地菊科植物莱布尼茨(Leibnitzia anandria(L.) Nakai)的全草。分布在中国各地[1]。

3.3味苦性寒【1】。

3.4功能:清热利湿,祛风解毒,止咳止血[1]。

1.治疗肺热咳嗽、风湿性关节痛、肠炎、痢疾、尿路感染。煎服:6 ~ 15g [1]。

2.治疗乳腺炎、痈疖、膝疮、烧伤和外伤出血。捣碎或研磨并应用[1]。

3.5化学成分全草含有三丁酸甘油酯,即5甲基香豆素4葡萄糖苷、纤维二糖葡萄糖苷、龙胆葡萄糖苷、木犀草素7葡萄糖苷、野樱桃皮葡萄糖苷等[1]。

3.6药理作用丁酸氮芥和丁酸氮芥能抗菌,增强单核细胞的吞噬作用[1]。

4《全国中药材收藏》曹丁4.1拼音名称Dà d π n π c m: o

4.2大顶草别名:小火草、甜草

4.3资料来源是Leibnitz ia an andra(l .)Nakai[Gerbera an andra(l .)sch。bip。】,菊科大戟属植物,全草入药。开花前采集,洗净,鲜用或晒干备用。

4.4原始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较短,多为细长须根,味辛辣。春秋两季有两种:春型植株矮小,基生叶丛生,莲座状,茎长。春夏两季,白色的蜘蛛丝毛起初长得很密,然后逐渐脱落。花头单生,侧花舌状,淡紫色,中心花管状,黄色。秋型植物高大,秋季开花,只有管状花。瘦果为纺锤形,两端收缩。

4.5性味苦而寒。

4.6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止咳止血。用于肺热咳嗽、肠炎、痢疾、尿路感染、风湿性关节痛;外用治疗乳腺炎、痈疖、疥疮;烧烫伤,外伤出血。

4.7地锦草的用法用量为0.3 ~ 1两;取适量外用,研末,外敷或捣碎敷于患处。

4.8摘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5《中华本草》曹丁5.1源于《本草纲目》

5.2拼音姓名à d和nɡ c m: o

5.3英文名Herb of Common Leibnitzia

5.4地锦草别名:烧金草、豹子药、苦菜、米汤菜、羽蒿、白黍菜、pedadixiang、龙根草、白叶、小火草、草。

5.5来源:为菊科植物地锦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和动物矿物名称:莱布尼茨ia Anand RIA(l .)Nakai[Tussilago Anand RIA l;非洲菊Bip]

收获与贮藏:夏秋收获,洗净,鲜用或晒干。

5.6多年生草本植物地锦草的原始形态。植物有两种类型:春型矮,820cm高。叶广卵圆形或椭圆形阔卵形,长26厘米,宽65438±0.55厘米,顶端钝,心形基部或有时羽状复叶;头部紫红色;舌花长度为1012mm;管状花长约7毫米。秋株高3060cm高;叶片倒披针形,长圆形或椭圆形,长56cm,宽35.5cm,通常呈提琴形,顶端有椭圆形裂片,边缘有不规则齿,基部常较窄,延伸成柄状。头状花序紫红色,全管状花。瘦果长4.56毫米,有纵向条纹;冠毛长45毫米,呈肮脏的白色或黄褐色。春季花期为4月,秋季花期为8165438+10月。

5.7栖息地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路边、林缘、草地、沟边等阴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中国南北。

5.8性状鉴别本品卷曲成球,枯绿色。根茎短,有许多细须根,植株大小不一。基生叶丛生,呈莲座状。叶片椭圆形,宽卵形,长25.5厘米,顶端钝圆,基部心形,边缘有浅齿。花葶长819cm,部分有白色蜘蛛丝毛和条状苞片。花头单生,直径2cm。小植物花序边缘为舌状花,紫红色,中心花管状,黄色。这种植物只有管状的花。瘦果为纺锤形,两端收缩。轻微的呼吸,辛辣而苦涩的味道。

显微观察,根横切面在表皮细胞的1列,常为浅褐色或褐色,可见多数根毛或其残根,红色为浅褐色或褐色。皮层薄壁组织宽阔,有时可见裂缝(根较粗的部分);内皮层有1排细胞,凯氏点明显。中柱鞘细胞1列。外层坚韧的维管束,韧皮部束常为45;初生木质部常为45原型,次生木质部很少(根较粗的部分)。中间是较小的果肉。

叶横切面:上下表皮细胞各1排,角质层厚;气孔多见于下表皮;可见多细胞的非腺毛或基残体(下表皮丰富),非腺毛的顶端细胞非常狭长扭曲。叶肉叶片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没有分化,但上表皮下的细胞更加紧密和规则。两侧叶肉组织常与主脉处的上表皮相连。主静脉皮下可见约1排细胞组成的厚角质组织(或不明显)。主脉维管束圆形,木质部以上、韧皮部以下可见厚角质组织。

5.9化学成分本品地上部分含有苯并吡喃[1],prunasin,5甲基香豆素4oβdgglucopyranoside[2],Gerber inside [3]。4羟基5甲基香豆素、3,3亚甲基双(4羟基5甲基香豆素)、琥珀酸、木犀草素7βD葡萄糖苷、5甲基香豆素4纤维素二糖苷、5 5甲基香豆素4基因二糖苷、塔拉沙醇、β谷甾醇[4]、3,8二羟基4甲氧基香豆素(3,8二8二羟基4甲氧基香豆素)、3,8二羟基4甲氧基2氧代2H1苯并吡喃5羟基酸(3,8二羟基4甲氧基2氧代2h1苯并吡喃

5.10地锦草的药理作用1。体外抑菌试验(杯碟法)、地锦草水煎液(10%50%)、苷和苷元(5×1042×103)、地锦草组分I。小鼠腹腔注射5g/kg水煎液或乙醇浸剂和40240mg/kg葡萄糖苷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也有一定疗效。葡萄糖苷对铜绿假单胞菌的ED50为46.2mg/kg[1]。

2.网状内舌皮肤系统的吞噬作用。腹腔注射2056mg/kg葡萄糖苷可增加家兔和小鼠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1]。

3.小鼠腹腔注射200500mg/kg毒性葡萄糖苷,3天内无死亡。家兔静脉注射20mg/kg,每日2次,7天后血、肝、肾功能无异常[1]。

5.11鉴别理化鉴别(1)取本品粗粉0.5g,加10ml乙醇,浸泡过夜,滤过,滤液于白瓷皿中蒸发,加入5%樟脑浓酸溶液,静置至紫红色。

(2)取本品粗粉0.5g,加乙醇5ml,用温水浸泡65438±00min,滤过,加入滤液65438±0ml,加入3%碳酸溶液65438±0ml,沸水浴加热3min,冰浴冷却,加入新配制的重氮试剂2滴,显红色。

5.12味苦;性冷淡

5.13功能主要用于清热利湿;解毒消肿。肺热咳嗽;湿热泄泻;热水淋浴;类风湿关节痛;痈疖毒;痘痘;早期蛇咬伤;烧烫伤;创伤性出血

5.14景天的用法用量:汤剂,1530g;或者泡在酒里。外用:适量,捣实。

5.15各种博览会1。贵州民间医学:治风湿麻木。2.《贵州草药》:祛风除湿,止咳平喘,解毒。

5.16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