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联系山东中医药大学?

山东中医药大学联系方式:0531-7030405

山东中医药大学风景名胜简介:

山东中医药大学,原名山东中医学院,创建于1958。是省级重点院校,也是全国较早的中医药高等院校。学校的发展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1978)56号文将学校列为全国八所重点中医院校之一,是目前山东省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医科大学。建校以来,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端正办学指导思想,明确办学定位,强化优势特色,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可喜成绩,培养了一大批面向医疗、科技、教育、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

学校位于山东省济南市,本部位于风景秀丽的千佛山脚下,占地面积217亩,建筑面积15.7万平方米。新校区位于济南长清大学科技园,占地1748亩,规划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2005年,一期工程竣工,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容纳学生4000余人。学校仪器设备总值58,765,438+0,000元,拥有图书89万册(其中电子书32万册),配备齐全的计算机校园网和现代教育技术设施。

学校现设有基础医学院、药学院、针灸推拿学院、护理学院、人文社科学院、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体育艺术学院、信息管理学院、临床学院、第二临床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14个学院。

学校注重加强学科建设,形成了一批优势特色学科。目前有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医史文献两个国家级重点学科,既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学科,也是省级重点建设A级学科。有中药经典方剂、中药炮制、种质资源等3个山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部门建立了中医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两个重点专科:外周血管疾病和老年病。此外,还有15个省级重点学科、重点专科和重点实验室,13个局级重点学科(专科)。形成了医史文献研究、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药研究、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等一批优势学科。学校中医文献在学科建设、学术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是学校的特色工程。

学校教育层次比较齐全。有中医、中药学两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医、中西医结合、中医学均为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共有15个博士学位,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临床基础、中医病史文献、中西医结合基础、中医方剂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 针灸推拿、中医骨伤科、中医儿科、中医五官、中西医结合临床。 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生物医学工程、药学等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有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临床基础、方剂学、中医诊断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基础、药物化学、生药学、针灸推拿学、中医病史文献、生物医学工程、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中医骨伤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中医五官科、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眼科、药学。应用心理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等26个硕士学位授予点。硕士学位点涵盖了中医、中西医结合、中医学全部两个学科,并已开始向周边学科渗透。并有权授予临床医学博士和硕士学位。现有20个本科专业,包括七年制中医、五年制中医、中药学、制药工程、针灸推拿、市场营销、护理、英语、应用心理学、中西医临床医学、康复治疗、药学、法学、运动人体科学等20个专业方向,36个专业方向,涉及医、理、文、工、管、法、教育等7个学科,其中,法、医、药、医、药、医、医、医、医是以中医为主体的教育结构体系和

学校重视临床和实践教学。有两个直属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省中医院)和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原济南铁路中心医院)。非附属医院7所,教学医院16所,教学科研基地84个。目前全日制在校生9971人,其中专科生8467人,研究生65438人+0061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全日制成人高校学生1人,专科生5593人。同等学历申请硕士的在职学生440人。各类学生16000余人。

学校具有很强的科技创新能力。有4个研究所(文学、自然医学、针灸、中西医结合)和6个独立的研究实验室。两项成果获首届全国科技大会奖,1成果获第十四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1991以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发明奖等国家级科技奖励6项,部、省、厅级科技奖励257项,转化科研成果60余项。目前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2项,国家级项目26项,省部级项目45项。《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由山东中医药大学主办,是我国科技类核心期刊,在国内同类期刊中享有较高声誉。由山东省中医药学会共同主办的《山东中医杂志》入选2001中国期刊方阵。并承担《中国肛肠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杂志》的编辑出版任务。自1990以来,他已编著出版了1200余部医学、社科类教材和专著,并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新世纪高级中医教材编写中担任32部教材的主编和副主编。根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上发表的结果,我校连续两年2000年和2001年发表的科技论文在全国医学院校中排名前30位。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技术支撑单位和国家中药现代化产业化标准化种植项目承担单位。

该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3340人,其中本部教职工937人。现有专任教师508人,终身教授1人,山东省泰山学者2人,博士生导师32人,硕士生导师194人,教授、主任医师167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45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7人,省部级拔尖人才14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7人,全国优秀青年中医5人,省部级中青年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22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老中医5人,山东省中医药专家31人。37名教师获山东省千名知名技术专家称号。特别邀请了四位院士作为学校的名誉教授。

学校十分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与日本、韩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及东南亚十余所高校建立并保持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与德国、英国相关医疗机构合作办医出国,经教育部批准,与马来西亚中医学院合作办7年制本科、研究生、研究生课程。留学生规模位居全省高校前列。

目前,学校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并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万众一心,开拓进取”,全面落实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确立的基本办学战略和两步走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创建评估优秀学校和建设新校区两大再创业工程。 并为实现建设全国中医药院校前列强校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