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用药对胎儿有什么影响?妊娠期用药风险等级的分类
孕妈咪服用的药物首先在肠道内被吸收到血液中,然后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胎盘具有通过脐带将母体吸收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给胎儿的功能。但同时,母体摄入的药物、酒精、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通过胎盘传递给胎儿。
一些药物容易通过胎盘,而另一些药物不容易或不能通过胎盘。甲状腺素等高分子量的药物不能通过胎盘,而抗生素(青霉素、头孢菌素等。)、性激素、维生素A剂等。很容易通过胎盘。
所以在用药时,要考虑到胎儿和母亲是一起用药的,胎儿的肾脏和肝脏的功能还没有成熟到可以充分代谢和排泄这些药物,有可能造成致畸。所以孕妈妈要慎用药物。
孕期用药的风险分类孕期用药有五个级别:A-E。
A级对动物和人体无明显影响,按常规剂量用药被认为是安全的。
B级常规剂量使用时,动物实验未发现对胚胎有不良影响,一般A、B级均可;
C类动物实验对胎儿有不良影响,权衡母婴利弊后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D级明确证据对人类胎儿有不良影响,某些情况下必须用于母亲;
X类对胎儿有明确的影响,但对母体不合适,原则上不应使用。
孕妈咪遵循用药六原则,告诉医生怀孕的时间。
怀孕时注意月经期,怀孕时告诉医生;有可能怀孕的时候,要注意月经是否已经过期。
你不能自己吃药
孕妈咪的病也会影响胎儿,所以你既不能滥用药物,也不能生病。你不能选择自己用的药物。你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已被证明对胎儿无害的药物。
能用或不能用的药物尽量少用
尤其是怀孕前三个月,可以停用或暂时停用的药物,应考虑不用或停用。
掌握用药剂量和持续时间。
一定要注意孕周,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持续时间。坚持合理用药,病情控制后及时停药。
尽量选择危害较小的药物。
当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疗效相同或相近时,考虑选择对胎儿危害较小的药物。如果有甲、乙类药品,应选择甲类药品;在没有甲、乙类药品可供选择时,慎用丙类药品;d类药物只有在没有其他选择,孕妈咪病情严重需要用药的情况下才使用。
绝对禁用的致畸药物
如果可以单独用药,应避免联合用药,如果可以使用结论肯定的药物,不需要更新的药物。
怀孕初期不小心吃了药。我该怎么办?
一旦怀孕,准妈妈遇到小病小痛都会选择自然痊愈,肯定不会吃药。但是在孕早期发现怀孕之前不小心吃了药怎么办?
谨防在胎儿发育的致畸敏感期吃错药
胎儿发育过程中,有一个致畸敏感期,即绝经33天至妊娠12周。在致畸敏感期,胎儿的器官开始分化,准妈妈服用的药物很可能对胎儿的器官发育造成严重危害。例如,如果药物在胎儿心脏发育过程中受到影响,可能会引起先天性心脏病,如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
致畸敏感期意外“吃错药”如何补救?
在致畸敏感期“吃错药”的孕妇处于高危妊娠状态,应进行产前产前咨询和产前诊断。这些检查包括孕早期(11-13周)的b超筛查和孕中期(20-24周)的彩超检查。唐氏综合征早期和中期筛查;绒毛膜活检在7-10周进行。16-20周进行羊膜穿刺术;20周后可以取脐带血做检查。
非致畸敏感期服药对胎儿有影响吗?
致畸敏感期为绝经后33天至妊娠12周。那么,绝经后前33天不小心吃药,有什么影响呢?绝经后的前33天,受精卵正在进行细胞分裂,细胞数量不断增多,但尚未定向分化为头、手、心脏等器官和组织。药物对胚胎的影响是“全或无”,即药物造成的影响要么特别严重,导致流产,要么完全没事,胚胎继续发育无畸形。因此,在此期间,如果胎儿没有出现流产的迹象,意外“吃错药”的准妈妈也不必担心药物致畸。
附上孕妈妈需要注意的几种常用药物:1、胃肠类药物:大部分调节肠胃的药物都属于乙类药物。如果孕妇服用后感觉不适,最好尽早就医,以免耽误最佳治疗时间。
2、感冒药:怀孕后,女性身体抵抗力会降低,很容易感冒。感冒药大多属于乙类或丙类药品,可能会对宝宝造成伤害,所以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3、便秘药物:由于怀孕后胃酸分泌减少,胃肠道平滑肌张力降低,胃的蠕动速度会变慢,所以孕妇经常会有便秘的问题。在选择药物时,建议准妈妈选择软化粪便的便秘药物,对宝宝更安全。
4、中药:不要以为中药副作用小,有些药材对孕妈妈也是有害的。如果生病了,想用中药治疗,一定要按照中医的处方服药,保证母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