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化苦为乐?
完整的人生,不是你一辈子没吃过苦,没失过爱,而是你经历过,体验过,面对过苦,超越过苦的感觉。
苦是乐,乐是苦,苦乐的感觉都在一个心里。法面墙被大家称为苦修。谁知达摩祖师在静修中心属于空灵、智慧、宇宙,身体、皮肤的痛苦化为灵魂的极乐,根本没有痛苦。
佛说:快乐来自苦难,苦难和快乐是人生的盛宴。佛曰:涅槃无声。世间众生。总觉得苦大于乐。你必须痛苦才能快乐。所以佛教是一种从苦中得乐的哲学。只有对苦难的深刻体验。为了彻底理解音乐!
经典故事
有一个关于“苦”的老故事:
一群信徒要去朝圣。师父拿出一个苦瓜,对弟子们说:“你们把这个苦瓜带着,记得在你们经过的每一条圣河里泡一泡,带进你们供奉的庙里,放在圣桌上供奉。”
弟子们朝圣了许多圣河寺庙,并遵循师父的指示。回来后,他们把苦瓜交给师父,师父叫他们做晚饭吃。吃饭时,师父吃了一口,然后认真地说:“真奇怪!泡了那么多圣水,进了那么多庙,这苦瓜还没变甜。”几个弟子一听,立刻开悟了。
这真是一个感人的启示。苦瓜本质是苦的,不会因为圣水寺而改变。人生是苦的,修行是苦的,爱情产生的人生本质也是苦的。这点连圣人都改变不了,何况普通人!但是,世界上很多成就非凡的人,都不怕吃苦。他们往往会拿出自己的智慧和心力,把苦难变成快乐,让生活变得更加平静和成功。世界作家巴尔扎克是一个善于以苦为乐的人。
巴尔扎克是法国现实主义作家的代表。巴尔扎克一生完成了90部小说,平均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每天晚上12点,仆人会叫醒他。他穿上白色修道士服,立即写了一本书。一般他会连续写五六个小时,直到极度疲劳才会离开桌子。
巴尔扎克是世界公认的观察和分析人性的专家,但在现实生活中,他并不怎么聪明。他年轻时生意失败,欠了六万法郎。他成名后,虽然赚了很多钱,但由于铺张浪费,最后还是入不敷出。在他入不敷出的日子里,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
巴尔扎克一天晚上醒来,发现一个小偷在翻他的抽屉。他忍不住笑了。小偷问:“你在笑什么?”
巴尔扎克说:“真有趣。白天翻了半天,一毛钱也没找到。在黑暗中你还能发现什么?”
小偷切断了自己的路,转身离开了。巴尔扎克笑着说:“请随手关门。”
小偷说:“你家四周都是墙。你为什么关门?”
巴尔扎克幽默地说:“它不是用来防盗的,而是用来挡风的。”
巴尔扎克曾夸口说他会超过拿破仑。“他的剑做不到的事,我的笔能做到。”他做到了。虽然他只活了五十岁,但他留下了许多伟大的作品,为全人类提供了巨大的精神财富。
生活的智慧
在一般人看来,和尚的生活是很辛苦的,但对于真正的和尚来说,他们并不觉得辛苦,反而以此为乐,并从中获得真正的快乐。其实真正获得快乐的方法不是逃避痛苦,而是把痛苦变成快乐。
苦与乐不是对立的,而是和谐的,互补的,相互转化的。就像哈密瓜比蜂蜜甜,吃在嘴里让人开心,苦巴豆比难吃的中药更苦。但是,种瓜的老人告诉我们,哈密瓜要种在地里半颗苦巴豆,才能茁壮成长,结出蜂蜜般的果实。
对于生活来说,悲伤总是不可避免的。多一些痛苦,少一些快乐,这是生活的必然。所以,我们要懂得幽默的智慧,享受智者以苦为乐的从容,享受佛教徒化苦为乐的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