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湄南河平原的人在农业上有什么不同?

昭披耶河

梅纳姆河

印度支那半岛的大河位于泰国。又名赵皮耶河。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称,发源于泰国西北部的掸邦高原,其上游源头由北向南两条大河——滨河和南河汇流而成。两条河流在空旷的王沙汇合后,被称为湄南河。汇合后不久,最大的支流潘素吴立河从右岸分出,与干流平行,流入南部的曼谷湾。湄南河分支后继续向南流,贯穿泰国西南部,进入曼谷附近的曼谷湾,注入太平洋。全长1352公里,流域面积17万平方公里。主要靠雨水补给,6-9月的雨季是汛期。受西南季风影响,流量年内变化较大。由于流经山区,河流携带大量泥沙,使得河口每年都向大海延伸,汛期河口平均流量达到每秒3500立方米。河两岸的山谷很宽,被称为中央谷。河谷中部和沿海平原广阔,下游地区支流众多,河网密布。它是泰国的主要农业区,生产大米、玉米、棉花和甘蔗。主要城市曼谷和敦吴立位于河口地区,是泰国最大的工业和交通中心。海船可以从曼谷下方通过,河口可通航长达400公里。

又名“赵皮耶河”。泰国最大的河流。美南在泰语中是“河流之母”的意思。上游有滨河、旺河、永和河、南河四条支流,均发源于缅甸掸邦高原,王沙在此与湄南河干流汇合。在瓦欣附近,湄南河从右岸最大的支流潘素吴立河分叉出来,与主流平行流入曼谷湾。长1.352公里,流域面积1.7万平方公里。中下游形成广阔的平原和三角洲,是著名的水稻产区。河流运河纵横交错,灌溉航海方便,航程约400公里,海船可达曼谷。由于湄南河携带大量泥沙,河口每年向外延伸4.5-6米。水量变化很大,洪水期曼谷附近平均流量3500 m3/s,易发洪水。

虽然曼谷的湄南河上偶尔会有小贩来回划桨,但这只是为了响应游客的需求而出现的,并不是真正的水上市场。如果真的要赌水市的火爆场面,应该去塞布里的丹嫩萨埃杜海峡,但是因为离市区比较远,很多台湾的旅游团不会转向这个地方,只有曼谷的湄南河取而代之。所以这个多为欧洲游客的市场也被称为欧洲水。从曼谷往南开车大约需要2个小时,丹嫩萨埃杜的水上市场渠道很少,但船只数量相当多。有些船卖水果和蔬菜,有些卖手工艺品,有些还卖泰国菜。载着游客和这些水贩的船只拥挤在水面上。虽然水好像快到船边了,但船主和买主还是可以隔着船交易。因此,船主、游客或游客的叫喊声,

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亦称长江中夏平原或长江中夏平原。

摘要

中国长江三峡以东中下游带状平原。北以淮扬山为界,南以江南丘陵为界。地势低平,地面高度多在50米以下。中游包括湖北的江汉平原、湖南的洞庭湖平原和江西的鄱阳湖平原。下游平原包括安徽沿江、巢湖平原和江浙沪之间的长江三角洲,其中长江三角洲地面高度在10米以下。平原上河流、树枝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洞庭湖、鄱阳湖、太湖、高邮湖、巢湖、洪泽湖等著名的淡水湖都分布在这个狭长地带。湘乡素有“水乡泽国”之称,盛产鱼、虾、蟹、菱角、荷花和芦苇。气候温和,无霜期240?280天,江南可种双季稻,粮棉水产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素有“鱼米之乡”之称。长江中下游经济发达,有上海、南京、武汉等大城市,也有苏州、无锡、常州、南通、芜湖、南昌、长沙等中等城市。

中国长江三峡以东中下游带状平原。北部是淮扬山和黄淮平原,南部是江南丘陵和浙闽丘陵。它是长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的。面积约20万平方公里。地势低平,海拔大多在50米左右。中游包括湖北的江汉平原、湖南的洞庭湖平原和江西的鄱阳湖平原。下游平原包括安徽沿江平原和巢湖平原(安徽中部平原),以及江浙沪之间的长江三角洲。

气候大部分属于北亚热带,小部分属于中亚热带北缘。年平均气温14 ~ 18℃,最冷月平均气温0 ~ 5.5℃,绝对最低气温-10 ~-20℃,最热月平均气温27 ~ 28℃,无霜期210 ~ 270天。农业作物一年两到三次,年降水量1000 ~ 1400 mm,集中在春季和夏季。地带性土壤仅见于低丘和缓丘,主要为黄棕壤或黄褐土。南缘是红壤,平原大部分是水稻土。农业发达,土地复垦指数高(上海62.1%,江苏45.6%),是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盛产水稻、小麦、棉花、油菜、蚕、苎麻、黄麻等。

河流、树枝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湖泊面积2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平原面积的10%。包括小湖在内的大湖1.3万多个,面积1.2万平方公里,占两湖平原面积的20%以上,是中国湖泊最多的地方。有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等淡水湖,与长江相连,具有调节水量、削减洪峰的功能。它们出产鱼、虾、蟹、莲、菱和芦苇,以及中华鲟、扬子鳄和白暨豚等世界珍品。水产品在中国占有重要地位,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包括上海、南京、武汉、南昌、苏州、无锡、常州、南通、芜湖、长沙。

主要工业有钢铁、机械、电力、纺织和化学,是重要的工业基地。平原地处中国南北和东西交通网络的枢纽,水陆交通发达。长江贯穿中部,成为一条东西向的水路大动脉,其众多支流形成一个庞大的水路网络。

长江中下游平原是长江三峡以东,淮扬山、黄淮平原以南,江南丘陵、闽浙丘陵以北的长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它横跨湖北、湖南、安徽、江浙一带和上海,是中国三大平原之一。它包括四个部分:两湖平原、鄱阳湖平原、皖中平原和长江三角洲。中游平原地区比较广阔。长江下游的平原形状狭长。这里地势平坦,河流弯曲,湖泊密布。素有“水乡泽国”之称,是中国主要的农业区。平原上的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是中国五大淡水湖。

[编辑本段]作文

长江中下游平原是中国三大平原之一。位于湖北宜昌以东的长江中下游沿岸,由两湖(湖北江汉平原和湖南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苏皖沿江平原、何丽霞平原(安徽中部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平原组成,面积约20万平方公里。

(1)两湖平原包括湖南北部和湖北南部。在古代,这里曾经是一片云雾缭绕的梦境,后来被长江及其支流冲刷下来的泥沙填满。面积5万平方公里,分为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平原水网密布,被称为“鱼米之乡”。

(2)鄱阳湖平原位于江西西北部至安徽西南边缘,面积2万平方公里。地势低平,海拔在50米以下。

(3)皖中平原位于安徽中部长江沿岸,巢湖附近,面积不大。

(4)长江三角洲位于镇江以东,运河以南,杭州湾以北,面积5万平方公里。被长江和钱塘江冲积而成,这里海拔只有10米左右。三角洲上,河流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素有“水陆之国”之称。这里盛产水稻、鱼虾,粮食产量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历史上有句话叫“苏沪熟,天下足”。

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巫山以东的长江及其支流两岸,被周围的低山丘陵(见江南丘陵)分为四部分:两湖平原、鄱阳湖平原、皖中平原和长江三角洲,面积30万平方公里,海拔不足50米。长江三角洲位于江苏镇江东部,杭州湾以北,杨桐运河以南,面积约5万平方公里,海拔大多在10以下。这里被称为“水乡泽国”,是中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

两湖平原以荆江为界,北称江汉平原,南称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主要由长江和汉江冲积而成。自公元1300年前后荆江北堤流入江汉平原的入口被完全堵塞后,汉江携带的泥沙对江汉平原的发展起了主要作用,其三角洲成为江汉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汉江三角洲的地形也是由西北向东南略有倾斜,东南前缘湖泊密布。洞庭湖平原主要是由长江泥沙经荆江南岸的太平、藕池、松滋、条县(1958处受阻)向南流动而形成的。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大部分海拔在50米以下,北高南低,水网密布,土壤肥沃。鄱阳湖平原中部的泛滥平原,除了边缘的红土丘,主要是由江西、抚州、信江、鄱阳湖、秀山等河流冲刷淤积而成,其中以赣江为主。它占地约20,000平方公里。地势低平,大部分在海拔50米以下,水网密布,地表覆盖有红壤和河流冲积物。苏皖沿江平原主要指湖口至镇江之间沿长江两岸分布的狭长冲积平原,包括芜湖平原和巢湖平原。平原宽窄交替,河水流入流出,流速平缓;自大同以来,每次受潮汐支撑,流速变慢,泥沙淤积加强。特别是当河流经过被岩丘逼迫的岩头时,在分支之间出现河流分支和沙洲。这条河的两岸有许多湖泊。

长江三角洲是从镇江下面的河口发展起来的。三角洲的北面是何丽霞平原。平原是周代高、中、低三级的碟形洼地。洼地北缘是黄河故道;南缘是长江北岸的三角洲;西缘是洪泽湖和云溪大堤;东部边缘是苏北沿海平原。

[编辑本段]地貌

两湖平原北以江汉平原为界,南以洞庭湖平原为界。江汉平原主要由长江和冲积沉积物形成。自公元1300年前后荆江北堤流入江汉平原的入口被完全堵塞后,汉江携带的泥沙对江汉平原的发展起了主要作用,其三角洲成为江汉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汉江三角洲的地形也是由西北向东南略有倾斜,东南前缘湖泊密布。洞庭湖平原主要由荆江南岸经太平、藕池、松滋、条县(阻断于1958)南下的长江泥沙形成。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大部分海拔在50米以下,北高南低,水网密布,土壤肥沃。

鄱阳湖平原中部的泛滥平原,除了边缘的红土丘,主要是由江西、抚州、信江、鄱阳湖、秀山等河流冲刷淤积而成,其中以江西为主。它占地约20,000平方公里。地势低平,大部分在海拔50米以下,水网密布,地表覆盖有红壤和河流冲积物。

苏皖沿江平原主要指湖口至镇江之间沿长江两岸分布的狭长冲积平原,包括芜湖平原和巢湖平原。平原宽窄交替,河水流入流出,流速平缓;自大同以来,每次受潮汐支撑,流速变慢,泥沙淤积加强。特别是当河流经过被岩丘逼迫的岩头时,在分支之间出现河流分支和沙洲。长江沿岸有许多湖泊。按成因分,有构造湖和河流遗迹湖。

长江三角洲是从镇江下面的河口发展起来的。三角洲的北面是何丽霞平原。平原是周代高、中、低三级的碟形洼地。洼地北缘是黄河故道;南缘是长江北岸的三角洲;西缘是何云西堤;东部边缘是苏北沿海平原。

[编辑本段]地形

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由长江及其支流携带的冲积泥沙形成,总面积20多万平方公里,大部分在海拔50米以下。境内港口湖泊众多,素有“水乡泽国”之称。大约2000万年到3000万年前,镇江以下的长江口还像一个喇叭形的三角港湾,水面广阔,潮汐强劲。在潮汐的支撑下,长江带来的泥沙大部分沉积下来。起初,它在南北两岸堆积成一个巨大的沙堤。

北岸的一条从扬州向东延伸到南通。这片沙洲的北面是何丽霞平原,主要由古代淮河和黄河的冲积沉积物形成。长江南岸的一个沙洲从江阴向东南延伸至金山漕泾,与杭州湾北岸的一个沙洲相连形成包围圈,将三角港围成一个基本与大海隔绝的泻湖,但仍有一些缺口与大海相通。这是古老的太湖。后来由于沿沙堤缺口倒灌的潮水不断淤积,加上古太湖上游河流带来的泥沙,陆地不断扩张,古太湖不断萎缩,分成淀山湖、阳澄湖等许多小湖。与此同时,长江的泥沙继续沿海岸堆积,形成新的三角洲。

如今在上海西部,北起嘉定外冈,过上海县马桥到金山漕泾,还能看到一条断断续续的古贝壳沙带,那是五六千年前的古海岸线。这条线以东的陆地是5000年以来沉积物沉积形成的新三角洲的一部分。今天,上海东部的南汇嘴和崇明岛东端的土地仍在增长。

长江中下游年平均气温14 ~ 18℃;1月平均气温0 ~ 5.5℃;7月平均气温27 ~ 28℃,绝对最高气温可达38℃以上。年降水量1000 ~ 1500mm,季节分布比较均匀,但存在“夏旱”。无霜期210 ~ 270天,10℃以上活动积温达到4500 ~ 5000℃。农作物一年可收获两次,江南地区可发展双季稻三熟制。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油棉生产基地,也是我国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长江的天然水系和纵横交错的人工运河使这一地区成为中国最密集的河网地区。这个地区是中国淡水湖最集中的地区。著名的淡水湖有鄱阳湖、洞庭湖和巢湖。湖沼地区水生生物资源丰富,是我国水生植物分布最广、产量最高的地区。淡水水生动物也是中国最高的,除了静水,鳊鱼、鳊鱼、鲢鱼、鲤鱼、鲫鱼、绿草,以及河口的多种洄游鱼类,主要是鲢鱼、鳊鱼、香鱼、银鱼(包括银鱼、银鱼),至于中华鲟、扬子鳄、白暨豚,更是世界瑰宝。

[编辑本段]中药资源分布

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由低丘、盆地、湖泊洼地和沿海滩涂组成,包括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苏皖沿江平原、长江三角洲和何丽霞平原。平原上湖泊众多,河流湖泊串联。广阔的冲积平原和盆地,土壤深厚肥沃,为家养和野生药用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在气候条件上,江南和江北有一些不同:冬天江南气温略高于江北,江南有明显的亚热带特征,江北有向暖温带过渡的气候特征。

(1)常用药材种类

这里分布着一些重要的常用药材,可以供应全国,也可以出口。其中,高产优质的野生药材包括土茯苓、益母草、党参、葛根、虎杖、夏枯草、白花前胡、乌药、野菊花、地榆、茵陈、何首乌、女贞子、南沙参、百部、瓜蒌、桔梗、丹参、牛蒡子、淫羊藿、白薇、白花蛇舌草灌木有树莓、山毛榉、金樱子、木芙蓉、棕榈、山椒、冻青、野山楂等;栽培药材包括杜仲、厚朴、山茱萸、半夏、板蓝根、红花、补骨脂、桔梗等。

(2)水生药用植物

长江中下游有中国东部平原,也是中国湖泊密度最高的地区。中国五大著名淡水湖——洞庭湖、鄱阳湖、太湖、洪泽湖、巢湖都位于这里。这一地区濒临海洋,地处东南亚季风带,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富,面积大,湖区水生植被种类多。湖中水生药用植物从沿岸浅水到中心深水呈规则环状分布,依次为挺水植物、漂浮植物和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是指根部扎根于水底淤泥中,上部或叶挺生于水面的物种。多分布于内湖的浅水、浅塘、沟壑、水田。主要药用植物有芦苇、水烛、香蒲、荷花、荸荠、慈姑、泽泻、三棱、菖蒲、石菖蒲、葱白、郁金。它们大多分布在湖边、池塘、沟壑等静水区。主要药用种类有芡实、菱角、野生菱角、浮萍、满江红、满江红、叶平、凤眼莲、空心莲子草、莼菜、睡莲、紫茎泽兰、水蕨、水龙骨科等。主要药用种类有眼子菜、眼子菜、金鱼藻、马尾藻、苦豆子等。此外,还有水生药用植物,如灯心草、狼尾草、慈姑、白前、苋菜和水芹。湖区重要的栽培药材有芡实、泽泻,以及荸荠、菱角、荷花、蕹菜等。

(三)动物药材

该地区的动物药材有珍珠、珍珠母、蟾酥、地龙、刺猬皮、土鳖虫、鳖甲、龟甲、僵蚕、蝉蜕、水蛭、鸡内金、蜈蚣、牡蛎、睡莲、虻虫、蛴螬、蜣螂、蜣螂等。山区有蝮蛇、乌梢蛇、白花蛇、穿山甲、水獭、豹、猴、鹿、熊、果子狸等。

(4)矿物药材

矿物药种类不多,主要有萤石、磁铁矿、滑石、紫应时、秋石、无名氏、赤石脂、青礞石、代和石、芒硝、自然铜、阳起石、云母、赤石脂、郁亮石、琥珀、峨冠石、石膏。

[编辑本段]水环境现状

(1)长江三角洲水环境特征

长江三角洲的地理范围在北纬28° 45 '至33° 25 '之间,东经65° 438+065° 438+08° 20 '-65° 438+023° 25 '之间。行政区域包括上海、南京、杭州、镇江、扬州、泰州、南通、苏州、无锡、常州、嘉兴。长江三角洲土地总面积99600 km^2,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全区总人口约740471万,占全国总人口的6.05%。长江三角洲东临海洋,地势低平,河网纵横,湖泊众多。其水系包括长江口、太湖、运河、钱塘江和邕江,构成了水乡泽国独特的三角洲水系。

长江三角洲的主要湖泊是太湖,它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环湖河流220余条,其中人类湖泊70余个,湖泊150余个,库容46.7亿m 3。

长江三角洲,河渠相交,河流相连,水系发达。平原地区由于水位差小,流量低,受水利工程高度控制和闸门启闭、排水的影响,水流方向不确定。河流湖泊不仅承担当地地表水径流,还承担15上游省区约200万km^2.的来水在洪水年,长江三角洲是上游水系的洪水走廊。因为面向海洋,容易受到台风、暴雨、风暴潮的袭击,经常出现外洪内涝或外涝引发的洪水。在旱季,上游水的缺乏往往会造成严重的干旱,加剧河流和湖泊水质的恶化。此外,部分河流含沙量高,河道淤积,河床比降缓。水库泥沙淤积使泥沙吸附污染物,加剧了水环境污染,增加了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难度。

(2)长江三角洲水污染现状。

长江三角洲是一个著名的水乡。水资源是一大优势,不应该缺水。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长三角地区的水、土壤和大气环境质量与20年前相比普遍下降了很多。太湖流域是长江三角洲的心脏,是该地区的“心脏”。太湖水质60年代为ⅰ-ⅱ类,70年代为ⅱ类,80年代初为ⅱ-ⅲ类,80年代末为ⅲ类,部分地区为ⅳ-ⅴ类,90年代中期为ⅳ类,1/3湖区为ⅴ类或劣ⅴ类,蓝藻和空心莲子草频发,湖泊富营养化严重,饮用水安全难以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