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先进的前辈能说说中医在欧美的情况?

中药在美国的市场现状和潜力

[日期:2009-01-15]来源:唐汉中医药网作者:不详[字体:大中小]

在美国市场,中药基本被纳入草药行业。那么,中药在美国的市场情况如何呢?在这方面,更直接有效的方法是统计从美国进口中药的数量。

(1)美国从中国进口中药的统计分析

中国对美国的中药出口贸易从建国前就有,但当时出口量很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药对美国的出口贸易逐渐增加,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幅增长,增长势头基本保持稳定。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年鉴,从1986到1993这7年间,中药直接出口美国的货值如下表所示:

美国直接从中国进口中药材和中成药(1986—1993) ①【资料来源:中国海关总署统计年鉴:1986—199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草药和中成药合计

数量(吨)比上年增加(%),总额(万美元)比上年增加(%)。

1986 657.7 442.8

1987 647.0 -1.6 605.2 36.7

1988 720.8 11.4 777.9 28.5

1989 1070.9 48.6 955.3 22.8

1990 3593.4 235.5 1408.0 47.4

1991 3735.0 3.9 1467.2 4.2

1992 4077.0 9.2 1169.3 -20.3

1993 7375.0 80.9 2135.4 82.6

————————————————————————————————————

表中数据为出口时按照中药向海关申报并纳入海关统计的数据。如果考虑到未进入海关统计范围的出口,比如带出境,未按中药申报,那么中药实际出口值应该大于表中数值。但海关统计数据要反映中药对美出口的基本价值和增长率。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美国从中国进口中药主要是药材,药材与成药的比例约为7:3;在这七年间,中药进口快速增长,从1986增加到653吨,从1993增加到7375吨,七年增长了10多倍,年均增长率为41.2%。

1986年从美国进口中药总额为442.8万美元,1993年增加到21354万美元(其中中药16003万美元),年均增长25.2%,但远低于进口中药年均增长速度。尤其是1990,El进口的中药材数量比上年增长了2.4倍,而总量增长不到0.5倍,这表明美国从中国进口的中药材价格趋于下降。

除了从中国大陆进口中药,美国还从香港、台湾省甚至日韩进口中药。通过香港转口到美国的中药(尤其是中药材),无论是数量还是金额都比较大。从下表可以看出,在1993和1994中,通过香港转口到美国的中药金额分别占转口总额的10.8%和9.9%。如下表所示:

经香港转口到美国的中药货值单位:万美元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1993中草药1994中草药1994中成药

数量(吨)金额数量(吨)金额

4494.8 1676.2 4673.9 1808.7 94.3

(6.3) (10.8) (6.0) (9.9) (3.8)

据粗略估计,1994年,美国进口草药约11亿美元,从中国进口中药约4000万美元(含香港转口),约占美国草药进口量的4.5%,美国草药市场供应量的3.3%。

(2)中药在美国市场的销售。

中药在美国的主要消费者是中国人,尤其是台湾省、香港和广东的移民,其次是韩国人、日本人和越南人。现在一些拉美裔也开始接受中医。

中药在美国主要通过专业渠道销售,也就是中医针灸师。最常见的销售场所是中药店和中医针灸诊所附属的中药店。其次是华人在华人社区经营的超市、保健食品店、杂货店。日本人、韩国人和越南人也以类似于中国人的方式经营中药,主要服务于他们的社区同伴。这一餐,在少数主流超市、保健食品店、杂货店,也有少量知名的中药补品出售,如人参、蜂王浆等。

美国约有10000名持牌针灸师,其中很多人对中医有不同程度的了解,能开中药处方;在这里,有相当数量的中医没有针灸师执照。虽然不能合法针灸,但可以给人开药——中医在美国通常被视为健康食品,开药相当于食物建议,不属于医疗行为。这些中医针灸师主导了美国的中医消费。

患者往往根据中医针灸师的处方或建议购买中药。在有中药房的诊所,患者直接凭处方买药。在那些没有中药店或者中药品种不足的诊所,患者凭处方去中药店买药。很多中药店都聘请中医坐在教室里,为顾客诊断开药,指导购药。

当然也有顾客带着广告或者自己的中医知识自己去中药店买中药。在旧金山、洛杉矶、纽约、休斯顿的唐人街(中国城),中药店和中医针灸诊所的密度其实比中国城市要高。韩国人、日本人、越南人社区的中药店、诊所(名义上不一定叫“中医”或“传统中医”,但叫“韩医”、“中国处方药”、“东方药”等等)密度也不低。大多数中药在这些华人和亚裔社区流通。

下表反映了65438到0994在美国通过专业渠道销售中药的一些基本情况。

美国中医专业人才市场概况

拥有热感照片的专业人士数量从8000到10000不等

开中药的人比例是70%到80%

全年治疗患者1000000人。

患者购买中药的总金额为3000万美元。

使用的单味中药大概有400多种。

使用的处方数量在400张左右。

主要针对疾病或问题

免疫疾病15%

妇女保健20%

紧张性抑郁障碍20%

不足20%

(3)市场趋势

近年来,美国中药市场逐渐呈现出以下三个有利趋势:

第一,学习、了解、使用中医的针灸从业者越来越多。有中药店的针灸诊所越来越多。普通大众和针灸师都越来越认识到针灸不是中医的全部,只是中医的一部分。中医比针灸有更广泛的作用和适应症,要重视。这样,中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销售量也在迅速增加。

第二,中医虽然现阶段主要服务于美国的华人和亚裔人群,但近年来开始向主流社会渗透。这也主要归功于中医针灸师。在很多中医针灸诊所,尤其是西方社区和有西方人开的针灸科的诊所,中医针灸师往往建议西方人不仅要接受针灸,还要服用中药,甚至只服用中药。许多西方患者接受了医生的建议服用中药,包括中药汤剂。吃中医的西方人往往比中国人更看重中医。此外,一些西方人也去超市、药店和天然食品商店购买知名的中药,尤其是人参和蜂王浆。

第三,虽然从事中药的企业大多是中国人、韩国人、日本人、越南人,但西方企业也开始涉足中药。中国的冬季蔬菜也进入了美国著名草药公司Natur@Made的产品系列。众所周知的银杏叶制剂已经成为许多美国草药公司的产品,也是德国一家著名草药公司在美国的拳头产品。俄勒冈州尤金东地球草药公司。对美国草药领域有一定了解的,是一家不折不扣的美国白人公司,其创始人佩吉·布雷福特(Peggy Brevoort)女士曾任美国草药产品协会主席。公司从经营产品起家,也擅长经营中药产品,在美国草药界小有名气;并且公司经常运用中医的理论、思路和方法开发草药产品。

(4)中国传统医学在美国的情况及分析。

除了中药在美国的基本市场情况外,以下几点中药在美国的情况值得特别注意:

第一,路线不当及其造成的困境。在美国市场流通的中国大陆生产的中成药,大部分是通过非正常渠道进入国内,或者是根据美国有关部门的法律要求,经营中药产品的进口和营销,实际上可以说是非法进口。导致这些中药只能在华人社区的中药店和针灸诊所销售,无法进入主流销售渠道。这些产品既不能在主流媒体上做广告,也不能购买产品责任险。而且由于这些中药是非法进口的,存在很多美国法律不允许的问题,使得它们始终面临着被FDA和州政府卫生部门没收的可能。虽然大多数情况下,联邦和州政府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民不举,官不究”的态度,但几乎每年都会采取一次例行的扫荡行动。在搜查的时候。这些无良中药不得不下架避风头。万一被抓,货就空了。而且一旦客户投诉或者发生严重的产品责任事故,进口商和销售商都很难全身而退,从赔偿到追究刑事责任。中药流通量最大的加州卫生局和FDA总部,都有禁止或限制在美国进口或销售的中药名单。名单上的这些中药已被认定有问题,进口和经营这些中药是违法的。在高度合法化的美国,很难想象这种隐秘的生意能做大。这些中药的经营无法成规模、成气候是必然的。

二是外观低劣,价格低廉。按照我国的中药质量标准,我国生产到美国的大部分中药质量不仅合格,而且上乘。但美国市场上的中药产品,与美国本土生产或欧洲进口的草药产品相比,可以说是疗效一流,外观二流,价格三流。无论从临床经验还是实验室研究的基础来看,中国的中医在美国草药领域都算得上疗效卓越、疗效确切。然而,中国的中药产品的出现与欧美相比相形见绌。外观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产品的剂型,二是产品的包装。我国的中成药剂型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与欧美的草药产品剂型相比,总体上还是落后的。不要说传统的丸、散、膏、丹都很难被西方人接受。即使是现代的胶囊、片剂、酊剂,也远远不是美国草药市场的主流产品。产品包装的差距就更大了。我国中药产品的外包装在材质、造型、规格标准化、密封性能、标签印刷质量等方面普遍不如欧美产品,虽然近年来我国少数中药产品的包装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基本接近欧美产品。中药产品和欧美草药产品最大的差距就是价格。美国市场进口中成药均价约3美元一瓶,而欧美产品均价约12美元一瓶,相差4倍之多。虽然价格差那么大,但中成药的销量远不如欧美草药产品。大概“便宜没好货”是中外人的一种偏见吧。在美国,从事中药进出口的商家大多是中国人,中国人最常用的竞争方式就是根据情况讨价还价。最后的结果就是价格一再保持下跌,以至于中药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被大大削弱,因为经营者无法从产品价格中留出营销费用,陷入恶性循环。这也是中医在美国难以进入主流社会的一大原因。第三,市场份额与草药大国地位不符。从产地和市场销量来看,美国草药市场上最强大的草药产品是来自美国的,其次是来自西欧(主要是德国)的,其次是来自韩国和日本的,最后是来自中国、印度、东南亚、中南美洲等地区和国际国家的。中国的中药产品约占美国草药产品供应市场的3.3%。由于中药零售价格较低,中药在美国草药零售市场的比例不会高于3%,且集中在销售规模最小的专业市场和华人社区圈,基本进入主流市场。中国全国出口到美国的中药仅相当于美国一家中型草药制造商的工厂销售额(在5000万美元到1亿美元之间),中药在美国零售市场的年销售总额还不到美国珊妮毛蕾等家族企业年销售额的1/3。

中国中药产业的生产能力、生产技术水平、产品开发能力、产品品种、产量、原料资源和产业经济实力在世界上首屈一指。它是草药领域的超级大国。而中国传统医药产品在美国的市场份额如此之小,竞争力如此之弱,与草药大国的地位真的是天壤之别。以中国中药行业的综合实力,无论是美国的草药企业,还是美国的德、韩、日草药企业,我们都有压倒性的优势。以中国传统医药行业的综合实力,中国草药产品在美国草药市场的份额应该达到30%;以目前美国草药市场的进口量和零售额来看,中国每年对美国的中药出口额应该超过3亿美元,中国每年在美国草药市场的零售额应该达到1亿美元。其实这个数字只是美国一家大型膳食补充剂企业的年销售收入。让我们以民族中药行业的实力和能力,与一家美国膳食补充剂公司一较高下吧!

美国中医在美国市场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差距如此巨大。原因是什么?归根结底,中国的中药行业积极开拓美国草药市场的意识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