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夜仙笔下的人物生活

方业贤,浙江镇海人,1893,上海人。祖上世代经商,在上海、宁波等地开了不少钱庄、银号。光是钱庄就多达25家。在上海、宁波、杭州、绍兴、湖州、南浔、南京、汉口、宜昌、长沙、沙市等地,经营银行、糖业、舢板、银楼、丝绸、棉布、药材、南北货、典当、渔业、书业、房地产业等。到他父亲选清一代时,由于经营不善和对外关系,银行纷纷倒闭。方业贤出生的时候,家里只剩下几个钱庄。

方野娴少年时就读于上海中西学院。后来因为对化学感兴趣,就跟着共工租界工贸部的化学家窦伯烈学化学。他目睹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外敌的频繁欺凌,国内工业的衰败,于是萌发了兴办化工以实业救国的念头。他自费在住处建立了一个化学实验室,白天听老师教授讲课,晚上闭门专心做实验。在此基础上,他与亲友联合创办了丁奉搪瓷厂、龙华制革厂、硫酸厂和橡胶厂。这些企业都是中国人发起的,可惜因为洋货泛滥,资金薄弱,销售停滞,纷纷倒闭。

挫折接踵而至,但方业贤一直在前进。鉴于进口化妆品在市场上的倾销,他思虑再三,决定成立中国化学工业学会(以下简称“中化学会”),试制化妆品。他的父亲拒绝拨款,因为他未能一个接一个地建立工厂。方叶娴向她母亲求助。她妈妈很感动,拿出1,000元给儿子。1911中化学会在上海圆明园路安仁里挂牌。这一年,方夜仙才18岁。方业贤,工人和学徒在车间里日夜奋战。他亲自准备和操作食材,每晚睡到半夜,躲避风雨。最后,他成功试制出牙粉、雪花膏、生发水、花露水等产品,并雇人挑选产品,沿街叫卖。但由于无法打开市场,损失惨重。短短三四年,654.38+0万元的资本又被侵蚀了。

亲戚朋友劝他倒闭,他却回答说:“古往今来,谁成大事,谁绝不会是第一个受害者。”此后,他仍然设法自己筹集资金,甚至不惜以衣服为代价,还苦口婆心地劝说他的叔叔李和等以民族大义投资。有了5万元的资金,他继续生产化妆品,同时还生产鞋油、果子露等。他还成立了一个经销处,并雇佣了推销员,这使情况略有好转,但他每年仍然亏损。到1919年初,中化社会再次面临资金困难。方业贤感慨道:“我们的产品是香的,我们的生意却是臭的!”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给民族工商业带来了生机。同胞以购买国货为荣。商店和供应商已经向中化集团订购了国内商品。在中化的出版社,批发订单源源不断,即使加班加点,也是供不应求。

“中化社”的横空出世,让方野先深受鼓舞。他立即开始开发新产品,并要求他的叔叔,上海金融大亨方纪扬投资。方纪阳见中化社生意兴隆,于是投资1.6万元。方业贤将“中化社”改组为股份公司,出任总经理,方纪扬任董事长。生产发展,利润增加后,方业贤审时度势,建起厂房,雇佣技术人员和工人专门生产化妆品和牙膏。1923,第二工厂建成,专业生产味精和酱油香精。连同吴的味精,日本“香精”被挤出了中国市场。1928年,方业贤建立第三工厂,制造蚊香,生产淀粉。在方业贤的苦心经营下,“中化社”日新月异。1935年增资至100万元,方业贤将其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董事会,自己出任总经理。三年后,资本增加到200万元,于是建了第四个工厂,制造肥皂、甘油和薄荷油。其设备和规模在当时的上海首屈一指。

为了支持生产,降低成本,形成原料加工和成品包装一条龙的流程,方业贤还建设了晶明玻璃厂、中国制管厂、碳酸钙厂、盐酸厂等一批直接为中化集团服务的工厂,并在天津、南京、汉口、青岛、重庆、广州、香港设立了六处三室九部的综合管理办公室。至此,“中化社”业务蒸蒸日上,成为旧中国日化行业最大的公司。20世纪初,日本野猪蚊香统治了中国市场。早在1915年,方野贤就已经开始制作国产蚊香,但当时日本商人对蚊香的制造技术严格保密,只知道其主要原料是除虫菊,其他一无所知。方业贤接着用学到的知识分析了蚊香的成分比例,琢磨了它的制作方法。然后从日本购买了少量除虫菊,请了一个蜡烛店的老师傅。经过反复实验,终于用手压出了圆盘状的蚊香。点燃后驱蚊效果尚可,但香体松散易碎,易断,不便于运输、存放和使用。

决心把日本的机制盘式蚊香技术引进中国,方野先通过中化学会驻日特派员郭永康的活动,把自己的得力助手李曼·姚斌送到日本,在野猪蚊香厂当苦力。李不负重托,刻苦学习,终于掌握了全套技术,带着机器图纸回国。方业贤拨出专款买机器,做机制试验,终于成功了。然后批量生产,并命名为“福禄寿三星牌蚊香”。从此,国产蚊香开始进入市场。

三星蚊香一出,马上就被野猪蚊香砸了。日本商人凭借雄厚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优势,试图通过降价和送礼来吸引顾客,试图碾压三星蚊香。面对强敌的挑战,方野贤呼吁“中国爱国货,请用国产三星牌蚊香”,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同时,他也在业务上努力。第一种方法是给批发优惠,先发货后收款。每年5月出现蚊子的时候,把货送到批发商手里,等到中秋节后才付款,剩下的货可以退货。因为推销三星蚊香有利可图,一些小商贩甚至无业人员前来批发。三星蚊香销售点遍布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三星蚊香中国制造”的海报。第二种方法是对销售人员采取分级累积销售奖励制度。销售1万元以上的,奖励3%。超过2万元的为4%;3万元以上的给5%...鼓励更多的销售和更多的收益。方法三,还箱有奖。顾客可获得奖品,如手帕、毛巾、牙膏等。,通过购买三星蚊香后返还盒子,既增加了消费者的实惠,又降低了生产成本,吸引了顾客。

生产三星蚊香的主要原料除虫菊,最初是从日本采购的。方野先认为原料不应该从日本人那里进口,于是召回驻日采购员,从美国进口除虫菊,以解决抵制日货和原料供应的矛盾。没想到,从美国运来的除虫菊被发现有日文说明。经询问得知,美国不产除虫菊,所以只能从日本买,卖给中国。方野贤认为日本和中国地理位置相同,所以如果他们能成长,我应该也能成长。于是她在上海苏州河畔的安浪渡和于集墩建立了种植场,并聘请农学家于成如负责试种。试种成功后,在浙江温州、临平、江苏南通、海门农村推广。考虑到菊农资金不足,害怕亏损,他主动贷款,通过银行为他们提供无息贷款,并与他们签订合同,将除虫菊的价格折算成米价,以免他们遭受货币贬值的损失。为了多产、多收、多销,方业贤邀请技术人员到聚农办指导。于是菊农的积极性倍增,养殖户要求扩种,没有的要求种植。种植面积持续扩大,产量持续增加。最后原料完全自给自足,不再从日本进口。

几经努力,三星蚊香终于站稳了脚跟,野猪蚊香原来的垄断地位每况愈下。1925爆发五卅运动后,在中国市场几乎销声匿迹。在方业贤的成功中,除了对产品质量的严格把控和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外,还非常重视广告和促销。比如规定每年拿出营业额的0.3%作为广告费,高薪聘请资深媒体人朱星功担任广告科长,为三星品牌产品撰写报纸广告稿件。朱兴文专门为三星牙膏设计了一个抽奖广告,命名为“玻璃管中的秘密”。牙膏管里放一个小玻璃管,管里放三种彩票,面值分别是1元,5元,10元。更引人注目的是,还有“福禄寿”三星奖,组成“福禄寿”三星的幸运消费者将获得一等奖,并获得一套房子。于是,更多的消费者购买三星牙膏,很多人会一直坚持使用这个品牌。

中化还组织了一个“国内广告旅行团”,常年奔波,从上海到Xi,到四川,甚至到云南,到处立中化路牌。中化的各种产品,真正做到妇孺皆知。方野贤不仅严把产品质量关,还非常注重广告宣传。比如规定每年营业额的0.3%作为广告费,高薪聘请资深媒体人撰写三星品牌产品的报纸广告。还有一个特别的“福禄寿”三星奖——组成“福禄寿”三星的幸运消费者,如果获得一等奖,将获得一套房子。

此外,“中化社”还专门组织“国内广告旅行团”,从上海到Xi、四川甚至云南,到处都竖起“中化”的路牌。

20世纪30年代初,音乐家刘雪庵创作了一首探戈舞曲。1937年2月,上海宜化电影公司由中化学会主办,拍摄故事片《三星伴月》。导演方请写电影中的插曲,把5年前创作的歌曲送给导演,编剧贝林(笔名)作词,于是就有了这首家喻户晓的《你什么时候再来》。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拯救国家、经营化工厂的实业家和一个女歌手之间的爱情故事。女主角由著名的“金嗓子”周璇饰演。在周璇的演绎下,这首歌红遍上海,嵌入歌名的“三星”产品名称深入人心,成为一个绝妙的广告。“九一八事变”后,侵华日军占领中国东北三省,全国人民反日情绪高涨,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运动席卷全国。方业贤与上海的黄炎培、、蔡、严燕芳等都有长期交往。他们经常聚在一起讨论时局,探讨振兴产业,拯救中国的方法。为了进一步开拓国货厂商的市场,反击日本侵略,方野先采纳了中化社总经理李的建议,决定集结一些国货工厂,专营国货。他联系盛德织造厂、中华搪瓷厂、美亚织造丝织厂、中国针织一厂、三友实业公司、五河织造厂、华富帽厂、益新牙刷厂,与中化公司九家中国大厂一起,在齐化公司旧址举办了中国产品临时联合商场。

方夜仙特意选择了1932“九一八”一周年作为中国制造商场的开业日,以此来唤醒人们的国耻。

18绣花手帕、假牙筷、好吃的观音粉(味精)、肥皂、床单、袜子、卫生衫、牙刷、高档软呢帽、脸盆、真丝绉布等各种名牌国货,在9厂国内商场廉价出售。因为国货的推广和对日货的抵制,加上国货的质量可以和日货抗衡,客户爆满,原定低价销售7天。应消费者要求,推迟一天,以奖励热爱国货的同胞。为了向公众表明中国制造的商场不仅仅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国家利益,在方业贤的建议下,九厂一致同意提出总营业额的5%,由顾客投票捐给一项公益事业,比如告慰前方抗日将士、建立伤兵医院、救助难民等。

经过8天的廉价出售,以原价出售,买家依然热情高涨。9厂的国货临时联合商场虽然才开了两个月,但已经卖了不少国货给洋货厂。更大的意义在于,这是一次抵制日货、推销国货的宣传活动,收效很大。上海人都知道南京路上有个国货商场,都把亲自去逛、买货当成一件乐事。

9厂临时联合商场的繁荣让方业贤看到了国内市场的美好前景,于是萌生了开永久性国内商场的想法。经多方联系,中化学会、美亚丝织厂、五和织布厂、洪欣布厂、华盛电器厂、中华搪瓷厂等国内厂商集资65438+万元,租赁南京路大陆商场作为公司营业所。

2月9日,1933,元宵节期间,上海中国国货公司在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隆重开业。总经理方业贤满脸笑容,向各界嘉宾和观众致欢迎辞:崇尚国货。虽然这个口号喊了二三十年,但是洋货的进口是逐年增加的。为什么抵制洋货无效?就是因为没有组合集团,没有销售机构,所以国人对国货了解不多,不知道国货和洋货的区别...他的演讲赢得了观众的掌声。剪彩仪式结束后,人们蜂拥而入,中国集装箱前的采购商熙熙攘攘。

方业贤在上海各大报纸刊登中国国货公司开业公告,号召“国人应用国货”,并公开了八项经营目标。

为了把中国国货公司打造成名副其实的“国货总仓”,方业贤打出了“在中国推广国货,运销土货”的响亮旗帜,派出精干的采购团队到中国各省区采购当地土货。在公司的商场里,有各个国家的名品和地方特产,可谓琳琅满目,荟萃精华。那时候,名牌商品,名优土特产,只要顾客能指出来,都有。

方业贤特别强调销售人员的服务质量,规定销售人员去柜台接受顾客监督时,要佩戴有编号的公司胸卡。对客户微笑,回答问题,即使生意失败也要点头微笑;你必须熟悉各种商品的产地、特点甚至吃法和使用方法,以便随时提问。该公司还设立了方便顾客的服务,如邮寄、送货上门、发放礼券、代顾客赠送结婚礼物和免除车费...

由于中国国货公司商品种类繁多,服务优质,又实行低价销售,薄利多销的政策,供需双方都受益,人们向往爱国,都把购买国货视为爱国行为,所以商品如轮换,产销两旺。

为了把国货生意拓展到外地,方业贤联系了吴鼎昌、蔡、吴、王志新等工商界知名人士。1937年5月,在上海创立中国国货合资公司,将国货厂家的产品推广到各省各地区。他先后在南京、郑州、Xi、青岛、镇江、重庆、昆明、贵阳、长沙、桂林、汉口、成都等大中城市设立了中国代表处。这不仅为弱小的民族工业厂商提供了出路,也促进了全国抵制洋货、振兴国货运动的发展。由于方夜仙在国货运动中的作用和影响,被各界誉为“国货之王”。杀了1940 7月24日晚上,方业贤突然接到一个熟人的电话。那人在电话里说:“一个南洋的大商人想和你谈生意。你们见过面吗?”方业贤询问了业务项目,同意见面。约好第二天早上在国际饭店见面。7月25日上午,方业贤如期出门。相信我,我去了那里就再也没回来。原来这是一个骗局。关于“南洋”生意的电话是代理人王傀儡设置的。今天早上,绑匪埋伏在上海嘉坡路(现余姚路)的芳斋门口。方业贤的车刚一出院,绑匪就一拥而上,堵住了车的去路。方业贤的保镖立即拔出枪,被绑匪头目顾连开七枪当场击毙。挤进车内的绑匪抓住方业贤,逼迫司机向西行驶。方业贤被绑时的叫声被方宅和周边居民听到,几个仆人和租界的警察安南听到枪声就冲了过去。无奈之下,绑匪将司机踢到车下,调转车头,疾驰而去。带着方液仙走了,顾看到租界巡逻兵来了,开车去了特务组织二十二号在的另一个据点。顾给方液仙打了一针麻药,使她再次昏迷,然后悄悄运送到76号给吴世保。吴世保,原名吴四宝,是李士群的得力助手。他用暗杀、爆炸、绑架等手段杀害抗日民众和爱国人士,成为当时上海的一霸。吴世保为什么要绑架方业贤?一方在政治上不与日伪合作;第二方是大商人,他能赚很多钱。“肉票”到手后,吴世保对醒着的方业贤说:“你被捕是因为你在重庆和蒋介石有联系。现在,赶快认罪吧。”吴世保原形毕露,让方业贤给家里写信,让家里拿钱赎他。没想到,方野贤并不买账。他严词拒绝了他的一切无理要求,痛骂吴世保:“我和重庆根本没有联系。你绑架我并强加指控。你们是土匪强盗!”吴世保恼羞成怒,抓起皮带抽打方业贤的脸,又拿软管从方业贤的鼻子给他灌凉水。中枪失血过多的方野仙,遭受了这样的折磨,突然奄奄一息,被转出“76号”,没几天就停止了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