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问重庆直辖市荣昌县的历史沿革。

荣昌县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平行岭谷地带的交界处,重庆西部,东邻大足,南接永川、卢希安,西接隆昌,北接内江、安岳,总面积1.079平方公里。全区地貌以浅丘为主,土地肥沃,地势平缓,平均海拔380米。山南有一座古佛山。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降水量1099毫米,年平均气温17.8摄氏度,年总积温6482摄氏度。平均气温稳定通过温度总积温5633摄氏度,无霜期327天,月极端最高气温39.9摄氏度(1972),月极端气温-3。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282小时。[编辑本段]历史沿革荣昌县历史悠久。大约两万年前,荣昌地区就有原始人。西汉以后的郡基本都是江阳、汉安两郡。唐二年正月,即公元758年,建立常州,辖长垣、靖南、大足三县。长垣县的建立是荣昌县建立的开始,是唐昌府的所在地。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改称荣昌县,辖今长垣镇,属重庆府。民国时期隶属于重庆蜀军政府和四川省政府。1949 65438+2月7日,荣昌解放后,县人民政府成立,县政府内已设立长垣镇,先后隶属江津地区、永川地区,1983并入重庆。荣昌县人才济济。张培觉,县城人,积极参加反清革命,发动重庆起义。他首先建立了四川第一个省级政权——蜀军政府,并升任巡抚。温德尔·迪金森藤县长源镇镇长王麟在台儿庄战役中英勇牺牲;刘乃夫抗日战争时期,鲁孔镇人,文化勇士,在山西毛金渡口光荣殉难。双河镇人荣增明、荣龙镇人潘宏志,在重庆解放前夕,在渣土洞上挥洒热血。目前主要有中央电视台资深导演邓在军,原国家科委副主任、学部委员赵宗穗,著名党史专家李欣,中国画家陈子庄,青年作曲家刘青等。【编辑本段】人口与民族根据2007年荣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7年末全县常住人口650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2.54万人,城镇化率34.7%,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按户籍人口统计,年末全县总人口为827487人,比上年末增加5178人;人口性别比为105.7;全年出生人口10212,出生人口性别比110.5,出生率12.4 ‰。死亡人口5741,死亡率7.0‰;荣昌县,自然增长率5.4‰,是一个少数民族杂居的县。全县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傣族、黎族、彝族、佤族、拉祜族、水族、纳西族、土族、达耳族。少数民族人口2300人,其中回族人口最多,达706人,约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30%,主要居住在刘清、觉远和盘龙镇。约80%的少数民族人口从事农业生产,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相对较低。荣昌县,行政区划,现辖16个镇,5个街道,209个行政村,41个社区。这五条街是长园街、长洲街、广顺街、安福街和双河街。16镇为清江镇、荣龙镇、龙集镇、蟠龙镇、觉远镇、吴佳镇、关胜镇、铜鼓镇、刘清镇、仁义镇、河堡镇、古昌镇、高枫镇、智胜镇、陆空镇、庆胜镇。【编辑本段】第一个地域特色是特色美食:荣昌饮食文化历史悠久,特色美食自成体系,风味小吃独具特色。传统小吃如红烧白鹅、黄凉粉、铺盖面、羊肉汤、猪油泡、烤乳猪、清江豆豉等独具特色,风味独特。其中黄凉粉、炖白鹅、羊肉汤被授予“中国名菜”、“重庆名小吃”等称号,成为巴渝飘香、享誉全国的经典美食。二、特色产品:荣昌得天独厚的特色资源,特色产品发展潜力巨大。夏布、茶叶、陶器、折扇等传统特色产品不断发展,脆竹、兰草、鱼苗等新型特色产品初具规模。夏布产品系列开发已列入重庆市百亿科技兴渝工程。产品主要销往韩国、日本及港澳台地区,年产值6543.8+0.2亿元,出口创汇6543.8+0.5亿美元。荣昌是中国最大的黑碎茶出口基地县,年出口黑碎茶2万吨。中国拥有自营出口权的茶叶生产企业5家,已建成茶叶生产基地1.6万亩。绿茶“天岗俞晔”以1.997获得中国农博会金奖。已建成1.5万亩生姜基地,鲜姜常年出口日本。农业年创汇2000多万美元,农产品出口总额占全市第一。荣昌陶器是中国四大名陶之一,已有800多年的生产历史。现在西杜涛艺术博物馆和陶豆特色小镇正在建设中,将再现中国三大陶豆风格。荣昌折扇已有300多年的生产历史,与苏杭扇并称中国三大名扇之一。脆竹是荣昌结合退耕还林工程培育的特色新产品。计划建设脆皮竹生产基地1.5万亩,现已建成基地7万多亩。加工的“包黑子”牌脆皮竹制品在中国第十四届竹文化节上获得四项金奖,产品供不应求,市场前景十分看好。三、特色产业:荣昌是畜牧名县,畜牧资源和科技优势明显。是全国畜牧兽医科技示范县和全国无规定动物疫区示范区。中国重庆畜牧科技城1998经重庆市政府批准成立。荣昌猪、鹅、蜂在重庆畜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荣昌猪是世界八大名猪之一,中国三大名猪之一。母猪存栏量常年在65438+万头左右,占全市十二分之一。肉鹅出栏量约654.38+0.5万只,占全市六分之一;蜂产品1400多吨,占全市四分之一。全县形成了以猪、竹、茶、桑为支柱产业,以无公害蔬菜、养蜂、鸡蛋、孵化、名贵花木、水稻制种、中药材为主导产业的农业产业化格局。全县有专业合作社109个,综合服务社116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从业人数1.3万人,年销售收入6.3亿元,利税3850万元。全县有60多家饲料生产企业,9家兽药企业通过GMP认证。兽药饲料企业年产值165438+8亿元。西部地区饲料兽药年销售额超过6543.8+0.59亿元。西部饲料和兽药市场于2003年7月建成。目前已有160多家商家入驻,涉及国内27个省市426家企业和国外106家企业的产品,市场入驻率达到100%。市场二期工程也在建设中。市场全面建成后,将是国内同类市场中规模最大、功能最好、信息最全、档次最高的专业市场。【编辑此段】基础设施繁华,交通便利。县内公路交通发达,形成“两纵三横”纵横交错的公路交通网络,实现了乡镇通水泥路或柏油路,初步实现了村村通公交;有一个功能齐全的三等站和一个二等汽车站,四个铁路运营站,两条铁路专用线,一个完整的客货运输网络。我县铁路34.8公里,公路2037公里,水运127.5公里。全县有车辆4184辆,营运船舶159艘。按行政等级,有一条国道(成渝高速),长29.6公里。省道(S108线-玉龙路)长33.8km县道七154公里;33条乡道229.3公里;村道1576公里。荣昌通讯发达。福杭桂城国家一级光纤干线经过荣昌,拥有国际国内程控电话网,装机容量3万线,可提供国内国际电话业务以及电报、传真、无线通信、数据传输和互联网业务。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网通、中国铁通、重庆广电等均已入驻荣昌,形成了良性竞争的发展格局。移动通信、广播电视信号实现了全覆盖。荣昌供电稳定。全县农村电网改造已全面完成,城市电网改造正在积极实施。全县有火电厂2座,小水电站1座,总装机容量5.4万瓦,扩建后可达15.4万千瓦,年发电量20亿千瓦时以上;110KV变电站2座,3KV变电站8座,110KV变电站6座,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输变电网络,全县供电稳定。荣昌有丰富的水资源。全县径流量3.25亿立方米,有莱西河、刘清河等溪流148条。各类水利工程11104座,总蓄水抽水量15163万立方米,有效水量10939万立方米;全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41983万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为521立方米。全县形成了环状供水管理网络体系,日供水能力达5万吨,供水充足。荣昌天然气储量丰富。全县天然气储量6543.8+00亿立方米,气井34口,日产量40多万立方米。民用燃气管网已经实现,供气有保障。【编辑此段】经济发展工业经济荣昌工业主要分布在成渝公路、成渝铁路、成渝高速公路、长垣、广顺、仁义、安福、双河等荣路公路沿线城镇。机械、丝绸、建材、食品、饲料产业是全县主导产业,生物制药、兽药等新兴产业快速崛起。2001年,荣昌有工业企业3400多家(含个体私营)。其中,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企业33家,实现总产值28.7亿元,上缴税金28.7亿元,其中年上缴税金10万元以上企业10家。荣昌的生猪、夏布、陶瓷、碎红茶、折扇等五大传统产业初具规模。荣昌夏布被列入该市“科技兴渝十亿工程”,荣昌也是中国最大的红碎茶出口基地县。荣昌县仁义镇是远近闻名的大镇,有万亩蚕桑产业基地。以重庆荣昌仁义丝绸公司为龙头的蚕桑产业,年产鲜茧1.300吨,生丝1.50吨,蚕桑产业占荣昌种子产量和蚕茧产量的80%以上。重庆仁义丝绸公司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增加了农民收入,带动了当地就业。成为蚕桑产业龙头企业,带动了全镇乃至全县蚕桑产业的发展。自然资源丰富,已探明的有煤、天然气、粘土、石灰石等主要矿产资源。煤炭可采储量9600万吨,石灰石储量13万吨,粘土页岩探明储量3亿吨,天然气储量丰富。畜牧科技人才优势明显。全县不仅有西南大学荣昌校区、重庆市畜牧科学院、重庆市养猪场,还有500多名中高级畜牧科技人才。传统产品独树一帜。农村经济荣昌是一个农牧民生产的县,常年光热资源丰富,土地、饲料、化肥、劳动力、技术资源丰富。荣昌县有粮油作物、经济作物、药用植物、园林植物、家禽家畜、淡水鱼类等生物资源160余种。其中粮食品种较多,以水稻、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油菜、茶叶、桑树、水果、西瓜等为主,家禽家畜品种465,438+0,以猪、鹅、蜜蜂为主。全县粮食种植面积57788公顷,粮食总产量29.73万吨。在粮食作物中,主要是水稻、小麦、玉米和甘薯。2002年农林牧渔总产值为15。8654.38亿元,增长6。2%。全年粮食种植面积57788公顷,粮食总产量29。73万吨,增长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