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15个月多一点。最近总是拉肚子,断断续续2个月左右,一天5次左右。它是水状的,偶尔有泡沫。我该怎么办?
内容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2065438+2002年5月8日10:37]
儿童腹泻多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原因多为外感风寒、湿热,饮食内伤,脾胃虚弱,导致脾胃运化失常,水谷郁结,浊浊交杂,而致泄泻。治疗小儿腹泻应根据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腹泻粪便的性质、舌苔等。,辨泻寒热之虚,辨证论治。
厌食引起的腹泻
喂养不当,小儿食后积滞,腐臭之物积于胃肠道,出现腹胀疼痛,啼哭焦虑,厌食,泻前腹痛,泻后疼痛,便酸,舌苔厚腻或苔黄,指纹紫滞,脉滑实。证候属于脾胃受损,水谷难以分解,导致腹泻。消食和胃、清利湿热的方剂为保和丸,由焦山楂、炒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炒莱菔子、木香、厚朴、藿香、鸡内金、生姜等药物组成。
风寒泄泻
孩子内伤湿滞,外感风寒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溏混沫,恶寒发热,头痛胸闷膈,舌苔薄白或腻。证属湿郁中焦,胃肠不和,治宜散寒和中,调气调浊。该方剂由药用的藿香正气散,如藿香、紫苏、白芷、大腹皮、茯苓、白术、陈皮、半夏、厚朴、桔梗、木香、砂仁、神曲、山楂、甘草,
湿热泄泻
小儿受湿热之邪侵袭,食不洁之物,会引起腹痛腹泻,大便稀薄或水样,有异常腥臭,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发热乏力,口渴,小便短赤黄,舌苔黄腻,脉微滑。证属湿困脾土,不宜外解肌表,内清湿热。该方剂由葛根、黄芩、黄连、蚕媒汤,以及葛根、黄芩、黄连、僵蚕、木瓜、通草、薏苡仁、栀子、半夏、吴茱萸、甘草组成。
脾虚泄泻
小儿脾胃虚弱,腹泻,便溏,常轻常重,坚持不懈,以致面黄肌瘦,乏力,抵抗力差,舌淡苔白,脉缓弱。证属脾虚湿阻,运化失调。处方为沈凌白术散、药用人参(也可以是党参)、茯苓、白术、炒扁豆、山药、莲子肉、炒桔梗、薏苡仁、砂仁。
脾肾阳虚泄泻
多发生于长期腹泻的小儿,食后腹泻,便溏内食物未消化,体质虚弱,精神萎靡,四肢不温,脱肛,面色苍白,睡眠时眼露,舌淡苔白,脉弱。证属脾肾阳虚,无权运化,治宜益气健脾,温肾回阳。该方以附子理中汤加减,并配以药用人参、干姜、白术、黄芪、升麻、诃子、赤石脂、玉玉良、甘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