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炎、结肠炎、腹泻是怎么回事?我该怎么办?

慢性结肠炎是指直肠和结肠各种致病原因引起的肠道炎症性水肿、溃疡和出血性病变。通常根据病因分为特异性,即有明显病因的结肠炎,和原因不明的非特异性结肠炎。慢性结肠炎必须通过内窥镜诊断,以明确不同的炎症范围和病变程度。经过病理检查和连续的定期内镜随访,可以不断调整治疗方案,使结肠炎得到合理有效的治疗。因此,慢性结肠炎的诊断较为复杂,往往需要进行反复的排除性检查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慢性结肠炎的诊断包括临床类型、严重程度、病变范围和病程阶段。治疗要中西医结合,以辨证论治为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纤维少、脂肪低的食物能促进肠道蠕动,刺激肠壁,但不易消化,对肠道不利,应加以限制。油性和脂肪多的食物,除了难以消化外,还因为有滑肠作用,会使腹泻加重,所以煎炸、油炸、肥肉要少吃。◆注意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饮食应选择优质易消化蛋白质食物,如富含维生素的鱼、蛋、豆制品、新鲜叶菜等。最好吃蔬菜汁,减少纤维摄入。由于慢性结肠炎患者消化吸收功能差,应采取易消化、少残留的半流体饮食,多餐少食,增加营养,改善症状。◆脱水、低钠患者可多吃菜叶汤,补充水分、盐分和维生素。◆排气过多、腹泻时,应减少糖类和产气食物,如土豆、豆类、牛奶等。◆柿子、石榴、苹果都含有鞣酸和果胶,有收敛止泻的作用。患者可以适量食用。◆慢性结肠炎患者大多身体虚弱,抵抗力差,胃肠道容易并发感染。他们应该更加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吃冷、硬和变质的食物,禁止饮酒和辛辣刺激性调味品。◆患者应密切观察自己对各种食物的适应性。如果吃了某种食物后腹泻加重,尽量不要吃这种食物。慢性结肠炎的饮食调理慢性结肠炎是指由已知和未知原因引起的具有炎症改变和功能障碍的结肠疾病。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肠鸣音、跌倒、大便带粘液或稠血、便秘或干燥,病程缠绵反复。由于消化功能障碍导致营养来源缺乏,患者可能会出现消瘦、贫血、疲劳甚至体力下降。严重者常并发肠出血、肠穿孔甚至癌症。患了慢性结肠炎,除了去医院治疗,饮食调理也很重要。日常饮食应采用松软、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还可以选择吃一些具有抗菌消炎、清热解毒作用的食物或药物,如马兰头、马齿苋、菊花脑等。在疾病的间歇期,可以选择吃一些有收敛收敛作用的食物,如莲子、薏米、芡实、陈米等。此外,您还可以选择以下治疗处方。一、金银花红薯粥:红薯300g,大米200g,金银花15-30g,生姜2片。将红薯切成小块或磨成细粉,加入金银花(视临床症状轻重而定)和生姜,按通常方法煮饭或粥。一日三餐,坚持不少于3-4个月,才能逐渐见效。红薯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可以加强肠道蠕动,其维生素E参与胶原蛋白的合成,可以促进溃疡面的愈合,而其大量的胡萝卜素对上皮组织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在红薯饭中加入金银花,无疑会增强抗菌消炎的功能,再加上生姜调理肠胃的作用,可以缓解腹胀腹痛。二、_马齿苋大米马齿苋100g,大米250g。马齿苋洗净切碎,与大米混合,用水煮熟。可早晚服用15天以上。本方对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有效。马齿苋是清热解毒、止痢止泻的常用中草药,也可作为食物。在农村可以用马齿苋和肉做馅,包饺子,做包子,可以防治肠胃炎和细菌性痢疾。3.山药芡实豆饼鲜山药250g,红小豆150g,芡实米30g,白扁豆、茯苓20g,乌梅4片。先将红豆做成豆瓣酱,加入适量的糖备用;将茯苓、白扁豆、芡实研成细粉,加少量水蒸熟;将鲜山药蒸熟,去皮,加入茯苓等蒸熟的药粉,拌匀成泥;在盘子上铺一层薄薄的药泥,再铺一层豆瓣酱,这样铺6-7层成千层饼形状,然后放在锅里蒸,熟了就可以取出来了。将乌梅和白糖熬成浓汁,淋在蒸饼上即可食用。山药益气健脾治本,芡实坚涩,白扁豆、茯苓助山药,乌梅收敛与芡实配伍。此方标本兼治,但更适合疾病缓解期,能健脾止泻,但抗菌消炎解毒功能略差。4.荞麦山楂石榴饼小麦粉1000g,鲜山楂500g,陈皮、青皮、砂仁、枳壳、石榴皮、乌梅10g,糖适量。首先将陈皮、青皮、砂仁、枳壳、石榴皮、乌梅与适量白糖加水1000毫升煎煮,30分钟后滤渣留汁;鲜山楂煮熟去核磨成泥备用;荞麦面用药汁做成面团,山渣泥揉成面团做成小饼,烤熟。一天两次,1次,1元就够了。以上剂量为1,服用后可继续服用。养麦,又称清肠草,主要作用是清除肠道污垢;山楂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石榴皮性涩,橘皮、青皮、枳壳均重在通腑理气,故本方具有疏肝理气、健脾止泻的作用,也适合在疾病缓解期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