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直肠脱垂的治疗
2.脱垂是这种综合征的主要症状。轻者排便时出现直肠黏膜脱垂,排便后可自行返流;日积月累,逐渐发展为全层直肠脱垂,除排便时,甚至咳嗽、行走、下蹲时,都要用手推回或卧床休息后才能恢复。如果脱垂没有立即返回,直肠粘膜充血和水肿,出血或糜烂。可伴有肛门周围皮肤湿痒,腰部及骶腹部肿痛。脱垂时间稍长,‘不及时复位可引起嵌顿,粘膜由粉红色变为暗紫色,甚至糜烂坏死,肿胀疼痛,体温上升,排尿困难,内急,肛门沉重。
3.该病常分为I、II、III度。
I度:直肠黏膜脱垂,淡红色,长2 ~ 5厘米。柔软,不易出血,排便后可自然恢复。
ⅱ度:直肠完全脱垂,长度5-9 cm,呈圆锥形,淡红色。表面为环状、层状粘膜皱襞,厚而有弹性,排便后需用手复原,常伴有肛门松弛。
ⅲ度:直肠及部分乙状结肠脱垂,长10 cm以上,呈圆柱形,呈浅环状皱襞,括约肌无力。
4.此病需与内痔相鉴别。虽然中晚期也可出现内痔,但痔核明显突出,表面多为暗红色或蓝紫色,容易出血。
-
直肠症状
该病是由于小儿气血不足,发育不全,或老年人气血下降,或因分娩而气血两虚,或慢性腹泻、痢疾、咳嗽,导致中气不足,气机郁滞,不能吸收升降,肛门松弛,直肠移位。如果肛门因手术或外伤受损,肛门失去固定,也会导致此病。
病位大肠,病因复杂,但根本原因是中气不足。虚证在临床直肠脱垂中较为常见。中气不足,气虚下陷,五脏六腑不能上提,气虚固肛无力,排便时脱肛或腹压增高。脱出后若不及时回纳,局部气血凝滞,湿邪积聚,生热,则脱出的肿痛合而为一,内急而后重。这个时候就是精气不足了。治疗的基本原则是补中益气,扶正举本。
-
直肠脱垂的治疗
中气不足型
症状为直肠粘膜脱垂或全层脱垂,轻重不一,有的排便时脱垂,有的腹压增高时脱垂,粘膜微红,粘液不多,腹胀疼痛不明显,伴有进食不畅。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治疗方法可以补中益气,强身健体。
药方上的草药
1.主方补中益气汤(高力《东原十书》)加减。
处方:党参30克,黄芪30克,升麻9克,柴胡6克,当归9克,白术12克,炙甘草3克,大枣9克,金樱子12克,续断9克,五倍子12克。水煎服,每日1剂。
虚寒患者,加肉桂(范)3克,熟姜9克,熟附子9克。发热者,加黄连6克,黄芩9克,槐花9克。慢性腹泻、痢疾患者,加诃子12g,碎纸9g。
2.中成药
(1)补中益气丸,每次9g,每日2次,温开水冲服。
(2)人参杨蓉丸,每次9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3.片面的处方
(1)人参芦(顾伯华中医外科临床手册)
处方:人参芦1(地)。1片一天,温开水送服。
②乌龟的头(朱仁康的中医外科学)
处方:龟头3克(晒干研末),口服,每日3次。适合脱肛儿童。
(3)直肠脱垂处方(柯泽春处方)
药方:将一定量的君子肉捣碎,加入适量的麦芽糖制成药丸。每粒3克,每次1粒。炖100-150g瘦猪肉,取肉汤。每3天服用药丸和肉汤1次,3次为1个疗程。适用于I、II度脱肛儿童。
(4)菝葜金英汤(曹会清证)
处方:菝葜90 ~ 120g,金樱子(根)60.90g。加水煎煮3次;孩子要减少。
(5)生仙回肠汤(王建业等证明。)
处方:党参30克,升麻9克,甘草6克。加入400毫升水煎至200毫升,过滤取汁,加入300毫升水煎至150毫升。将药液混合两次,早晚各服一次。外洗:用芒硝30克,甘草9克,加水2500-3000毫升,煮沸5分钟;早晚坐浴1次。
湿热型下焦
症状为直肠黏膜脱垂或全层脱垂,灼痛肿胀,黏液多血,内急,小便多,肛门扩张,疼痛剧烈。舌红,苔黄腻,脉数。
治湿热,解毒消肿。
药方上的草药
1.黄连解毒汤(王导《外台秘方》)、地榆散(王怀印等《太平盛辉方》)加减
处方:黄连6克,黄芩9克,栀子9克,黄柏9克,地榆12克,赤芍9克,甘草3克,苍术9克,泽泻9克,槐花9克,凤尾草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湿热消肿止痛后,治疗原则仍为益气升举,以中气不足证为治法。
2.中成药
(1)黄连解毒丸,每次10g,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2)地榆槐花丸,每次9g,每日2次,温开水冲服。
3.单方指中气不足证的单方(1) ~ (4)。
-
直肠脱垂的外部治疗
1.熏洗可选择苦参汤、石榴皮、明矾、五倍子汤熏洗;或将蛇床子、明矾、乌梅、槐米、地榆、防风、洋葱叶放入汤中煎煮,先熏后洗,每天两次。
2.上药可用马勃、木贼,烧成灰,研成细粉,混匀。将粉末涂在患处,使其复原。
3.直肠脱垂恢复后,必须立即恢复;如果脱出时间长,局部充血肿胀,就很难恢复。手术时取侧卧位,黏膜涂润滑剂,脱垂部分缓慢推入;然后将食指伸入肛门,检查是否推到括约肌上方。由于疼痛;如果难以回复,可以在局部麻醉下进行。病人术后要卧床2 ~ 3天,这样就不会再下床了。
4.采用注射法将药物注入直肠黏膜下层,使黏膜与肌层粘连;注入直肠周围的空间,使直肠壁与周围组织粘附固定。这种方法对儿童有很好的效果,对做了缩肛手术的成年人也可以治愈。如果剂量过大,浓度过高,可能引起直肠粘膜或直肠周围组织坏死,甚至感染和脓肿形成。
(1)黏膜下注射:①适应症:小儿直肠黏膜脱垂。禁忌症:急性直肠炎症、腹泻和持续性腹压增高。③医学:脱肛。④操作方法:取侧卧位或截石位,局部消毒后暴露肛门外直肠黏膜。用鼠牙钳固定脱垂的黏膜,用细针在牙线以上1 cm处穿刺黏膜下层,进行点状或柱状注射。每穴注射0.1-0.3 ml,点距0.5-1 cm,每次总剂量约为12 ml。注射完毕消毒后,立即在肛门内外放置无菌纱布。术后酌情服用肠道消炎药。
(2)双层注射法:①适应症:成人二、三度直肠脱垂。禁忌症:痢疾、腹泻、急性肛肠炎症。③医学:脱肛。④操作方法:常规备皮和清洁灌肠。取侧卧位或截石位,舒窈麻醉,肛门常规消毒,铺毛巾。要求病人排便,尽量让直肠从肛门出来。用0.1%新洁尔灭消毒直肠黏膜后,用鼠牙钳2-3固定脱垂黏膜顶层,用细肌注射针向上注射黏膜下层,再向外注射黏膜下层,剂量约10 ml。脱垂的直肠全部注射完毕后,消毒后再回到肛门。换6号针(8 cm长),分别在3点钟和9点钟位置,距肛缘1.5 cm处进针。先将左侧皮肤皮下和外括约肌刺入坐骨直肠间隙,约4-5 cm,针遇到轻微阻力时会到达肛提肌,穿过肛提肌针感觉受挫时再进入盆直肠间隙。此时左手食指伸入直肠,当确定触针位置在直肠壁外、盆直肠间隙内时,再深入2-3 cm。一般针刺深度男性不超过7.5厘米,女性不超过5.5厘米。然后拔针慢慢注射药物,呈扇形注射5-10 ml。换针,同样方法注射对面;最后将针注入背部,并使针略呈弧形,刺人肛门与尾骨之间,沿骶骨弯曲针,将食指伸入直肠内引导针进入直肠后间隙,注入3 ~ 5 ml药物。三点注射的药物总量不能超过25ml。
手术
(1)疤痕支架固定:
适应症:成人ⅱ、ⅲ度直肠脱垂。
禁忌症:直肠脱垂后的嵌顿、水肿、坏死。
操作方法:常规备皮,清洁灌肠。舒窈麻醉,截石位,常规消毒,铺毛巾。直肠用0.1%新洁尔灭消毒,分别取左右两穴。在齿线以上1.5 cm位置,用鼠牙钳垂直夹住直肠粘膜。然后用弯针和0 #羊肠线在镊子下结扎1针,垂直间断结扎4 ~ 5针,针距1 cm,对侧同法结扎。手术后,在直肠内放置凡士林纱布,并用无菌敷料固定。
(2)肛门紧缩:
适应症:直肠脱垂合并肛门松弛、不完全失禁。
禁忌症:急性肛周炎症、腹泻、痢疾、排便频繁。
操作方法:常规备皮,清洁灌肠。舒窈麻醉,截石位,常规消毒,铺毛巾。在肛门后方2 cm处沿左右肛缘做一个“V”形切口,切口的长度视肛门松弛程度而定。若肛门松弛,可用3指以上插入,可收缩1/2;3指以下,拧紧1/3。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游离皮瓣至齿线处向上牵拉,露出肛尾韧带、外括约肌皮下部分和肛管后三角;缝合外括约肌2针,闭合肛管后三角,缝合皮肤V形切口,再切∧形向上游离皮瓣。止血后肛门内放置凡士林纱布引流,外覆无菌纱布。5-7天拆线,术后可服用抗感染药物。
-
如何治疗脱肛?
1.针灸疗法
体针:取长强、百会、合谷、足三里、成山、阴陵泉、三阴交、八休等穴。小儿取百会穴,用艾条灸。每次10分钟,每天1次,7天为1个疗程。
耳针:取直肠下端、神门、皮质下,捻转1 ~ 3秒,留针30-60分钟。
梅花针:刺破肛门周围皮肤,增强括约肌和盆腔肌肉对直肠的支撑固定作用。
2.饮食疗法
黄芪蒸鸡:黄芪50g,母鸡1只,盐少许。母鸡去内脏、毛、爪,将黄芪塞入鸡腹,放入器皿蒸熟,加盐调味,分餐吃肉喝汤,适用于中气不足之证。
升麻大枣猪肠汤:升麻10g,大枣30g,猪肠500g,盐少许。升麻用纱布包好,用大枣和猪肠炖至猪肠熟,加盐调味。去升麻,吃枣,吃肥肠,吃三次汤。适用于中气不足。
马齿苋升麻粥:马齿苋200g,升麻10g,粳米50g,盐或糖适量。将马齿苋和升麻加水煎煮去渣,然后放入粳米中煮成粥,用盐或白糖调味。适用于下焦湿热证。
栀子无花果膏:栀子10g,无花果500g,糖少许。将栀子研成细粉,将无花果捣碎,加入栀子粉和糖,随意服用。适用于下焦湿热证。
3.预防和护理
避免长时间增加腹压的活动,改变蹲太久的坏习惯。
内痔、直肠息肉等经常脱垂的疾病患者应及时治疗。
预防便秘或痢疾、腹泻、频繁排便等增加腹内压的疾病。
对于气虚体弱、胃下垂、子宫脱垂的老年人,补中法既能达到治疗效果,又能防病治病。
脱肛后一定要及时复位,三度脱肛者要用棉垫和“T”带固定,防止嵌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