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疮的黄金药方是什么?

冻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是由于寒冷侵袭造成局部瘀血和皮肤肌肉损伤而引起的。比寒冷的冬天还要多。临床表现:起初多发生于暴露部位,如手、足、耳等。,且皮肤苍白、冰冷、疼痛或麻木,继而红肿,自觉灼热或瘙痒;严重者局部出现水疱、肿块,甚至深入皮下组织、肌肉,导致坏死。疼痛剧烈或感觉消失。天气变暖后会自行痊愈。但是会复发。

(1)治内病方药——当归四逆汤出自《伤寒论》,由12g当归、9g桂枝、9g白芍,6g炙甘草、通草,8g大枣、3g细辛组成。

功效: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用法:水煎去渣,分三次服用。

方格桂枝加当归汤由桂枝加赤芍9克,当归12克,甘草4克,生姜4克,红枣6克组成。

功效与营卫散寒,温经通络。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三薏苡仁汤由生薏苡仁6克、陈皮6克、猪苓皮6克、半夏4克组成。

健脾祛湿的功效。

用法:以水代茶煎服,经常服用。

方四桂枝红花汤来源于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皮肤病,由桂枝、牛膝、威灵仙、当归尾、白芍、红花9克,干姜、甘草6克,细辛3克,鸡血藤15克组成。

功效:活血通脉,温经散寒。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吴芳黄芪桂枝五物汤来源于山东中医杂志,1990: (3)。

包括黄芪、桂枝、芍药、生姜、大枣、鸡血藤、制川乌。

功效:益气通脉,温经散寒。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2)外治法方中舒脚汤出自《生肌宗录》,由川椒3克、白芷3克、防风3克、盐3克、川芎9克组成。

祛风行气养血的功效。

方法:水煎我。

使用方法温水洗涤。

方格羊肉汤来自盛记总卤,由250克羊肉和250克洋葱组成。

功效:温经散寒。

方法切得很细。

用5升水炒3升,不包括我。温洗,每日2 ~ 3次。

方三松叶汤是用500克生肌宗禄松叶熬制而成。

功效:温经散寒。

法律被粉碎了。

用5升水,煎3升,温水洗净。

治疗手足冻僵的配方来源于千金方毅,由花椒、川芎各150克,白芷、防风、生姜各0.3克组成。

功效:辛,温,寒。

用水煎服,洗净。

吴芳龟速液来源于中医杂志,1984: (11)。

桂枝50克,紫苏叶50克。

功效:温经散寒。

用法:加水500毫升,煮沸15分钟,去渣,待药液冷却至40℃左右时,将患部浸入药液中约15分钟,每日三次。

方六桂福建源自广西中药,1985: (1)

包括桂枝50克、红花20克、附子20克、荆芥20克、紫苏叶20克。

功效:温经散寒,活血化瘀。

用法:加3升水煮沸,稍凉后浸泡患处,每次20 ~ 30分钟,每日3次。

方芪加味当归四逆汤来源于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89: (1)

它由当归、桂枝各30克,红花、细辛各10克,黄芪20克组成。

功效: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用法:加水2升,煎15分钟,温热后浸泡患处15分钟,每日2 ~ 3次。

方八橘皮姜汤来自福建中医,1991: (1)。

由3-4个鲜橙和30克生姜组成。

功效:温经散寒。

用法:加水2升,煎30分钟,温热后浸泡并用残渣覆盖患处30分钟,每日1次。

方九桂枝血藤汤来源于《中医外治法杂志》,1999: (4)

包括桂枝30克、附子30克、草乌30克、干姜30克、附子30克、当归30克、鸡血藤30克、红花30克、肉桂30克、麻黄30克、细辛30克。

功效温阳通络,行气活血。

用法:水煎30分钟,取汁熏洗患处。

注:如已溃烂,减川椒、干姜、麻黄、细辛,加白芨、苍术、甘草、黄柏各30克。

防石黄儿散出自《普济方》,由黄柏和黄连等份组成。

功效祛湿消肿。

制备方法是细粉。

用法先用甘草煎剂洗净患处,用9克粉末和少许轻粉,用生香油涂抹患处。

方希白蔹粉,生肌宗露的一个来源,由0.9 g白蔹粉、15 g白芨粉和2份香油组成。

功效:滋润肌肤,愈合疮口。

制法:将萝卜1片烂粉蒸熟,与药拌匀,与酒调成糊状。

用法:先用小儿便洗净疮面,敷之。

处方十二白蔹散二源仁斋知止方由黄柏15g和白蔹15g分别组成。

祛湿敛疮的功效。

法学研究的方法是目的。

用法:先用汤洗净,再用香油涂抹。

方十三桂花粉来自四川中药,1981: (4)

它由甘草和麦芽2份、肉桂和艾叶65,438+0.5份、花椒0.5份和适量樟脑粉组成。

功效:温经散寒。

研磨和混合方法。

用法:每次取10g,用开水1l冲服。温度在40 ~ 50℃时,浸泡患处20 ~ 30分钟,按摩。

方十四红花樟脑粉的产地研究,1983: (12)

包括红花200克、当归250克、生姜250克、胡椒20克、樟脑10克和60%乙醇。

功效温阳通络,活血散寒。

方法将红花、当归、生姜碾成粗粉,用5升乙醇浸泡7天,过滤取液,将樟脑溶于65438±0升乙醇中,然后混合30克中药液。

使用方法:将棉球敷于患处,每日3 ~ 4次,然后用手轻轻按摩。

方氏乌米岩散来源于中医杂志,1984: (2)

芒硝20克,黄柏20克。

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敛疮的功效。

如果不打破用法,芒硝用量是黄柏的两倍;对于已经溃烂的人,黄柏的用量是芒硝的两倍。这两种药物都是极细的粉末。使用时用冰水或雪水(凉开水不好)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若局部症状较轻,可按未溃烂者用药比例,将黄柏水煎溶解芒硝,再外洗患处。

方十六桂枝五物散来自广西中药,1985: (1)

由桂枝30克、防风20克、白芷12克、川芎12克、苍术15克、吴茱萸10克组成。

功效温阳通络,活血散寒。

用法:将1 ~ 2 ml水加入药物中,煮沸15 ~ 30分钟。使用时将患部用温水浸泡10 ~ 20分钟,每日2次。

方17不溃烂冻疮秘方来自中医论坛,1987: (3)

樟脑和胡椒平分。

功效温阳通络散寒。

使用时,将药物研磨后涂在患处(薄薄的一层),然后用胶带固定。24小时后移除石膏。

方石坝桃红洗液来源于《中医皮肤科纲要》,由桃仁90g、桂枝90g、红花30g、川芎30g组成。

功效:温经散寒,活血化瘀。

用法:水煎服,熏洗,每日2次。

防石灸草乌洗液来源于《中医皮肤科纲要》,由草乌9克、川乌9克、当归9克、红花6克、透骨草12克组成。

功效:温经散寒。

用法:水煎外洗,每日2次。

配方20甘草芫花水源自用于伤口和溃疡的外用药物,由甘草和芫花各15g组成。

功效:温经消肿。

用法:加1升水煎洗患处,每日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