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粘膜怎么修复?
起初,他们去医院看鼻炎是因为鼻塞。经医生诊断,他们接受了微创手术,切除了部分鼻甲。但术后出现了鼻咽干燥、肺部不适、鼻塞、精神萎靡、失眠等症状。因为去医院做了各种复查,诊断显示正常,但是不舒服的症状一直存在。
“一进空调车,每一次呼吸都感觉到冷空气直接进入肺部。”
“鼻子不疼了,人难受头疼,整夜睡不着觉……”
“晚上睡觉就像‘烙大饼’。左鼻子堵了向右翻,右鼻子堵了再向左翻,半夜起来喝水经常堵或者喉咙干。仅一个晚上就翻了100多次。”
呼吸无时无刻不在,每一次呼吸都是痛苦。鼻粘膜有加热、加湿、过滤空气的作用。手术切除部分鼻甲黏膜后,其功能被破坏。吸入鼻腔的干燥冷空气就像一把尖刀直插肺部,刺激分布在鼻腔的神经末梢,引起反射性头痛。缺乏对空气携带细菌的有效清洁和过滤也可能导致呼吸道感染。
肿胀的黏膜去除后,鼻腔变宽,应该是通气顺畅。为什么会鼻塞?那是因为鼻粘膜丰富的末梢神经可以感知气流。一旦被破坏,就会感觉不到空气流动而鼻塞,并伴有头痛、嗅觉下降等症状。
除了上面提到的鼻甲切除术,还有其他可能引起“空鼻综合征”的风险包括黏膜外黏膜消融术(如浅表烧灼术和激光治疗)和黏膜下消融术(如黏膜内烧灼术、射频消融术和激光治疗),存在“空鼻综合征”的风险。
还有一种中药鼻药膏或鼻粉需要特别警惕。经常可以看到,在一些打着“治鼻炎”旗号的机构里,人们坐在小椅子上,把棉签蘸上中药膏,往鼻孔中间塞,面前放着一个小垃圾桶,一把鼻涕一把泪。
在中医疗法中,确实有一种“取喷嚏”的治疗方法,即人工诱导喷嚏以驱寒,使鼻腔畅通。但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鼻粘膜下有密集的微血管,可以直接进入血液,通过粘膜吸收绕过胃肠屏障,所以通过鼻腔给药的方式必须非常谨慎。
中药鼻膏、鼻粉通常是由苍耳子、阿莎丽、白芷、鹅不食草等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草药经粗加工制成。具体成分未知,风险不可控。
更何况这些鼻药膏粉一般都是碱性的,pH值在8以上,腐蚀性很强。它们根本不适合pH值为6 ~ 6.5的鼻粘膜,而且渗透压不等于血液,会产生强烈的刺激。使用过程中会很难受,会不停的流鼻涕和眼泪。时间长了,黏膜上皮细胞会被破坏,出现类似“空鼻综合征”的症状。
此外,人们用植物精油擦鼻涕、滴鼻涕也很常见。喜欢香熏疗法的朋友都会知道,精油有一定的腐蚀性,一般在pH3~5时呈酸性。即使擦在覆盖角质层的皮肤上,也需要用底油稀释。如果直接接触到鼻粘膜,也会产生类似中药的灼烧损伤作用。
二、我们的鼻腔结构呼吸道的第一站是鼻腔。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鼻毛“黑森林”。鼻毛是呼吸道的第一道防线,能起到很好的阻挡较大沙粒或虫子的作用;此外,鼻毛还防止干燥的冷空气直接进入肺部,也有保护作用。所以如果鼻毛过长,影响美观,可以缩短,但不要连根拔起。
我们的鼻腔内部衬有一层完整的粘膜。黏膜下方是交错排列的毛细血管网,黏膜内部是成千上万的杯状细胞和具有分泌功能的分泌腺。
在这里粘液(或鼻涕)是一点一点分泌出来的,每天的分泌量大概是500~1000 ml,差不多是2~3罐可乐。
事实上,大多数鼻腔分泌物并不是从鼻孔排出,而是朝着鼻孔深处“逆流成河”,穿过喉咙,最后通过食道进入胃中。鼻涕是怎么流到肚子里的?
那是因为鼻粘膜除了鼻毛之外,还覆盖着薄薄的“纤毛”,不断推动粘液向鼻腔深处移动。在纤毛运动的帮助下,鼻涕会形成“粘液毯”,不知不觉地穿过喉咙,然后被吃进肚子里。这个过程就是粘液纤毛清除运动,也就是常说的“鼻涕倒流”,也是呼吸道非常重要的自我保护和清洁机制。
三、影响鼻粘膜的因素1,鼻涕毯罢工,轴带损伤。
反复呼吸道感染或过敏反应产生的非特异性炎症物质会破坏纤毛上皮细胞,使纤毛摆动频率减慢,引起形态结构异常。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纤毛会互相粘连,有的互相粘连,有的互相粘连,方向变得杂乱。虽然纤毛仍能有节律地运动,但已不能起到协同清除鼻腔异物的作用。
比如传送带的转轴虽然还在转动,但不仅转速变慢了,而且每个转轴的转动方向也不均匀,有的向前,有的向后,这样输送效率就会大大降低,各种分泌物和病原体运不出去就会堆积在呼吸道,而只有反复出现感染和炎症,分泌物变多,进一步加剧纤毛结构和功能的异常,形成恶性循环。
研究表明,由于纤毛结构异常,粘液纤毛对分泌物和致病因子的清除率下降,是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中医病因。此外,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对黏膜上皮表面的损伤也会使神经末梢敏感,容易被激怒,这也是支气管哮喘和过敏性咳嗽在轻微刺激下会突然爆发的原因之一。
2.外源性药物和手术损伤:前面提到过,不同pH值、不同等渗性的药膏或粉剂和手术操作都会损伤鼻粘膜,所以术前要慎重考虑。
3.滥用喷鼻剂:喷鼻剂根据作用原理属于减充血剂,也可称为缩血管药。药物性鼻炎是由于长期过度使用这类药物制剂引起的。
鼻塞的原因是血管通透性增加,使大量血浆渗入粘膜组织,引起水肿,阻塞气道。通过使用解充血剂,就像从源头上关闭了供水管道。没有持续的体液供应,组织水肿就会消退,黏膜肿胀的问题就会减轻,气道就会重新畅通。
但长期使用减充血药后,血管的“瓣膜”会对药物越来越不敏感,更严重的会出现血管反跳性充血。因为经常使用解充血药,血流量会减少,不仅会使粘膜组织得不到充足的营养供应,还会积累代谢废物,血管不得不代偿性扩张,以平衡药物对收缩血管的作用。最后的结果就是“喷鼻剂”越用越多。
药物性鼻炎患者,鼻粘膜结构会受到严重破坏,如纤毛细胞丧失、血管上皮间隙和基底膜破裂、血管上皮超微结构改变、细胞线粒体破坏等。,这些都导致粘膜纤毛清除系统的破坏,使炎症和感染更容易发生。
四、如何缓解和修复鼻黏膜,那么呼吸道黏膜受损,纤毛功能结构异常怎么办?
中药制剂用于雾化、抗感染、减少炎性分泌物释放、溶解粘液、清除呼吸道积聚的分泌物、刺激纤毛摆动和加快运动“垃圾”的传递能力,用芳香植物的气味缓解压力、调节情绪;此外,还可配合半导体鼻激光和生理盐水冲洗鼻腔,促进鼻腔血管循环,清除鼻腔分泌物。
动词 (verb的缩写)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1.注意鼻子保暖,避免冷风直吹鼻子。
2.不要滥用鼻喷雾剂。
3、避免医源性鼻粘膜损伤(手术或生中药膏等。)
4.及时解决鼻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