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可以吃中药吗?
1,中医治疗感冒
感冒初期的药方大家都很熟悉,分为辛凉、辛热。辛凉又进一步分为轻剂桑菊饮、平剂银翘散、重剂白虎汤。麻黄汤与桂枝汤的辛热根据表里有别,发展为小青龙汤表里有寒,麻杏石干汤与越脉汤热熔后不同,最后与辛凉剂一起,在白虎汤中走向大热方向。
但是感冒一旦是慢性的,迁延超过一两周,那么在处理的时候就会有很多点需要考虑,比如气逆、痰浊、气虚等。,而且用的方子也比较复杂。其实只要掌握以下三个方子,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
2.止嗽散
止嗽粉的名字是为了明确他要对付咳嗽。当然里面有很多止咳的药,有桔梗、紫苑、百部、白前、甘草等。,均有止咳作用,加芥末祛风,陈皮化痰。所以最适合感冒中期经常咳嗽,喉咙干痒,一点刺激性烟雾就容易咳嗽的患者。
缺点是只针对咳嗽,没有对付痰、寒、热的药。所以痰多、高热、明显怕冷,或头四肢疼痛,或舌苔厚腻,都暗示有止嗽散处理不了的寒热痰,需要考虑其他方剂。
当然,如果症状不是很严重,还是可以加减治疗,痰多的可以加半夏、茯苓。如果喉咙发痒,可加入射干和枇杷叶。不易咳出的痰加贝母、天花粉、发热、舌红咽喉、栀子、黄芩、石膏等。
3.定喘汤
顾名思义,定喘汤的主要目标是平喘,哮喘的主要核心病机是肺气不降。故方中多有款冬花、紫苏、杏仁、半夏降肺气,此外还有麻黄、银杏、桑白皮清肺热。
定喘汤最适用于感冒中期的喘息、呼吸浅、胸闷、胸背紧。定喘汤适用于伴有咳嗽或一系列咳嗽的咳嗽。咳嗽时会伴有高频喘息声,好像停不下来。是定喘汤的又一特色。如果因为痰多而容易咳痰,那就要考虑其他的方子了,比如小雄汤(痰黄而多),或者后面会提到。
感冒发展到这个阶段,通常会出现鼻子的症状,比如流鼻涕、流鼻涕、鼻塞等。定喘汤这种药本身是不可能完全治疗的。加入辛夷、苍耳子和鱼腥草可以缓解鼻子的症状。
定喘汤的另一个难点是痰。前面说过定喘汤痰量少,但通常很难咳出来。加入浙贝母、南瓜子、助乳能更有效地帮助祛痰。
4.参苏饮品
刚开始学解表药的时候,总听到一个规律。感冒的时候不能开补药,否则很难祛邪。原因是补药加多了会阻碍解表功能,降低治疗效果。
但是,但凡有规律,就有例外,参苏饮就是违背这一规律的方子,因为这个方子只在特殊情况下使用:气虚外感痰多喝。
参苏饮必须在发现患者出现气虚症状后方可使用,且其中至少有一人必须神疲乏力、言语无力、脉象微弱。饮食减少、食欲不振或腹泻也是气虚的可能表现。气虚,水湿不能运,湿是苏神汤的又一病理特征。白痰过多、胸满是另一个症状指标。
因为参苏饮强调治疗气虚痰浊,所以紫苏和葛根是缓解表证的唯一药物。选择紫苏最重要的原因是它不仅能解表散寒,还能理气化痰、止咳平喘。其余为沈藻姜草等补药,二陈汤加枳壳木香理气化痰,可视为六君子汤的变体;再加入桔梗、前胡止咳利咽。
5.苏神与小青龙汤的区别
苏神汤、小青龙汤都是外感风寒带痰,都是怕冷,痰多色,白而清。区别在于:
小青龙汤的畏寒更明显,所以用桂枝、麻黄祛寒邪,而苏神的寒象不太明显,身体虚弱承受不了太强的抗表药,所以只用紫苏、葛根。
小青龙汤的痰饮是寒邪挟肺所致,可用细辛、干姜、半夏等消除。而苏神汤的痰饮是气虚所致,所以用二陈汤、枳壳、木香祛湿。
适合小青龙汤的患者哮喘明显,用五味子_肺,参苏饮咳嗽明显,用桔梗利咽,用前胡止咳。
需要注意的是,参苏饮中没有清热剂,所以有热变的迹象,如咽痛、痰黄稠、发热等。
参苏饮是专为气虚痰多而设计的方剂。如果虚损不明显,可以用杏仁代替人参,这样宣肺止咳的效果更好,成为另一个大家熟知的方子“杏苏散”;如果痰多但咳不出来,可以加浙贝母、南瓜子。气虚和外感都可能引起头痛,所以头痛是适合参苏饮的患者非常常见的症状。可增加葛根的用量,或加入川芎、阿莎丽和茵陈。
6.一种治疗感冒的中药
1.感冒和普通感冒:恶寒较重,发热较轻(或不发热),头痛、鼻塞、流涕、喉痒、咳嗽、痰稀白;苔薄白,脉浮。应选用辛温解表的散风寒药物。如九味羌活丸、苏神李飞丸、依桐李飞丸,桑菊感冒片、银翘解毒丸、灵翘解毒丸、灵甘阳感冒片不能用,误用会加重病情或延误痊愈。
风热感冒:发热剧烈,轻度恶寒,头痛,咽痛红肿(或胀痛),或口干,咳嗽,咯痰黄稠,舌苔薄白淡黄,脉浮。用辛凉解表药,如桑菊感冒片或银翘解毒丸、灵翘解毒丸、灵甘阳感冒片。羌活丸、李飞丸不能选。误用会导致体温升高,咽喉痛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