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4加尿酮体4加正常血糖后如何治疗遗传性糖尿病最好?
1.2药物疗法
西医强调对本病的早期治疗,主要治疗原发病,但对其晚期治疗,疗效难以持久。目前除了控制血糖、对症治疗、支持、降压、降脂、抗凝外,没有其他特殊方法。中医药在控制DN症状、延缓病情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陈国宝等用肾康丸(由黄芪、金樱子、水蛭、益母草、山楂等组成。)治疗早期DN 40例,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开博通组(72.5%),表明肾康丸在有效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对早期DN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宋笑妍等人应用六味地黄丸,发现它能显著改善DN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张晓刚等发现黄葵胶囊能有效防止DN下降,改善肾功能,降低尿微量白蛋白,减少细胞外基质沉积。参芎胶囊具有补肾健脾、益精益气、养血通络的作用,能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对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尿微量白蛋白疗效显著,可延缓DN的发展,但尿潜血阳性的病例极少。肾胃宁颗粒(党参、黄芪、茯苓、陈皮、法半夏、益母草、丹参、大黄、冬虫夏草等。)在减少蛋白尿、纠正脂代谢、改善肾功能方面有较好的疗效。
?2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2.1概述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文献报道DPN的发病率可高达90%。此病发病隐匿,可先于糖尿病症状出现,容易被忽视。主要临床症状为肢体疼痛和感觉异常,表现为对称性远端感觉异常,下肢多于上肢。目前普遍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与高血糖引起的代谢紊乱、微血管病变、神经营养因子缺乏、自由基损伤和基因表达异常有关。
2.2药物疗法
目前西医多采用控制血糖、调节代谢、改善微循环来纠正神经缺血缺氧,增加神经传导功能;此外,还有抗氧化、补充神经营养因子、使用免疫抑制剂、物理治疗、高压氧等方法。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DPN方面显示出一定的优势。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以米卡宝片为阳性对照,对糖满宁颗粒(黄芪、元胡、三七、赤芍、丹参、川芎、红花、苏木、鸡血藤)进行三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糖满宁颗粒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能在短时间内改善患者肢体麻木、疼痛等临床症状,尤其是面色晦暗、自汗。
深圳市中医院以STZ糖尿病大鼠为模型,对通络糖泰(水蛭、白芥子、冰片、延胡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通络糖泰能提高神经传导速度,降低AR活性。采用通心络胶囊(人参、水蛭、全蝎、土鳖虫、蛤蚧、蝉蜕、赤芍、冰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80例。总有效率为92.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7.5%。显著改善周围神经病患者的神经症状和体征,提高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在北京协和医院,金脉通胶囊(黄芪、生地、丹参、水蛭、菟丝子、女贞子、桂枝等。)用于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服用后患者临床症状和血糖明显改善,红细胞膜Na+-K+-ATPase活性升高,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加快。糖脉康颗粒(黄芪、生地、丹参、赤芍、牛膝、黄连、葛根、麦冬、淫羊藿、桑叶)具有降血糖、调节血脂、改善血液循环障碍等多种药理作用。,这有利于DPN的恢复。
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中医药治疗
?3.1概述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患者眼部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增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5年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率为25%,10年后增加到60%,15年后达到75% ~ 80%。其中,危害最大的疾病增生性视网膜病变占25%,成为全球尤其是发达国家成年人致盲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为三期:早期视网膜静脉均匀扩张、不均匀收缩,出现微血管血管瘤;中期视网膜静脉有渗出物、出血、水肿;晚期为视网膜增生性视网膜病变。
?3.2药物疗法
西医对单纯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主要是在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的基础上,结合使用改善视网膜微循环的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醛糖还原酶抑制剂、蛋白非酶糖基化终产物抑制剂和光凝疗法。增生性DR必须考虑局部治疗,如激光治疗、玻璃体切割术等,中医药治疗在改善视力、延缓DR的发生发展、促进眼底病变改善、改善患者全身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齐针胶囊(黄芪、女贞子、当归、丹参、红花)具有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的作用,可改善视网膜局部缺氧状态,纠正血流动力学和微血管异常,改善视网膜微循环,阻止病变发展。
姚等人采用降糖明目片(黄芪、蒲黄、生地、丹参、墨旱莲、女贞子、赤芍、牡丹皮、茺蔚子、菊花、决明子、车前子)治疗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60例。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张建英等人用芪参鳖甲丸(黄芪、沙参、山药、苍术、麦冬、牡蛎、鳖甲、枸杞子、玄参、天花粉、生地、葛根)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能明显降低血糖和HbAlc、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效降低患者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和红细胞聚集性。
?4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中医药治疗
4.1概述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与糖尿病的密切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糖尿病患者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等心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基因多态性和基因突变,二者都是二型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内皮细胞功能障碍、脂质代谢异常和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均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可加速动脉壁的破坏;蛋白激酶C(PKC)的激活和血小板功能的损伤最终导致血栓形成并影响心肌细胞的功能。
4.2药物治疗
大量循证医学研究表明,需要综合控制相关危险因素(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高血压、脂代谢紊乱、血液流变学异常等。)在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性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糖脉宁(黄芪、黄精、生地、丹参、益母草)不仅能降血糖,还能降低血脂、血粘度和血浆ET水平,增加心、肾SOD活性,降低LPO水平,阻断血管并发症的形成。松龄血脉康胶囊(松针、葛根、珍珠粉)能显著降低空腹血清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并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从而通过调节脂肪代谢防治糖尿病血管并发症。
?5中医治疗糖尿病足
?5.1概述
糖尿病性食物(DF)又称糖尿病坏疽,是糖尿病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引起的下肢疾病的总称,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足溃疡的发病率为2.2% ~ 15%,全球每年截肢的患者中约50%为糖尿病足患者。糖尿病足已经成为非创伤性截肢的首要原因。临床上表现为肢体麻木、感觉异常、疼痛、溃烂、坏疽。目前普遍认为糖尿病足的发病机制为糖尿病足三元学说:糖尿病缺血性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和局部感染。此外,溃疡的发生还必须有一个启动因素,如物理或机械刺激。
?5.2药物疗法
近年来,中医药在糖尿病足的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黄等观察了龙血竭胶囊(主要成分为龙血竭)对糖尿病足溃疡的疗效。结果表明,治疗组有效率为83.3%,优于对照组(565,438±0.5%),治疗组显效率为55.5%,显著优于对照组(24.2%),表明血竭胶囊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有效药物。据现代药理研究分析,可能与龙血竭抑制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抗菌作用有关。吴腾勇等用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早期糖尿病足,疗效显著,下肢血管病变及血液流变学症状明显改善。
松龄血脉康胶囊中的葛根和珍珠粉具有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抑制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的作用,从而降低血液粘度,预防动脉硬化和血栓形成,在治疗下肢血管疾病的同时,改善心脑血管循环,从而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王素梅使用糖脉通胶囊(当归、川芎、地龙、蜈蚣、黄芪、葛根、桂枝、天花粉、麦冬、赤芍、桃仁、红花、神曲、水蛭)治疗糖尿病足,可明显改善糖尿病足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神经传导速度,降低血液粘度和红细胞聚集,明显改善周围循环障碍。
?6结论
综上所述,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并发症有大量文献报道,在复方研究和临床辨证论治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中药具有多靶点、多机制的特点。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注重整体调整,毒副作用小,安全性高。此外,它巧妙地将益气养阴与活血化瘀的功能结合起来,在化学合成药物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