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药食同源,在散风寒、行气止呕、鱼蟹解毒等方面有诸多优势。
风寒表证通常伴有气滞,表现为胸腕胀满、恶心、呕吐等。通常用陈皮,如中成药苏祥粉来治疗。
秋季干咳患者较多,可分为寒燥和温燥。秋燥微寒表现为咳嗽、痰少、口鼻干燥等。苏星散或中成药苏星鲁治科可用于治疗风寒表证合并寒燥的患者。
紫苏性温,缓解表症的能力也比较润泽。轻度感冒患者,甚至是淋雨感冒的患者,可以将紫苏叶、紫苏梗用水冲饮,比用生姜、葱白煮水更有效。紫苏叶温入血液,成人一次服6g入汤剂。虽然不发汗,但也有缓解肌肉的力量,和荆芥接触会出汗,见汗。
脾胃位于中焦。如果患者的气机不畅,如果阻塞了中焦,就会恶心呕吐。我经常用紫苏配半夏、陈皮来治疗。如果患者总喉咙有异物感,没有疼痛感,咳不出来,咽不下去。如果有梗阻,和他的情绪有关。如果他焦虑无聊,病情会加重,往往没有器质性病变。中医称之为“梅核气”,《金匮要略》说:“女子若咽喉有灼热感,半夏厚朴汤负责之。”半夏厚朴汤含紫苏叶。
紫苏是解表药,所以很多医书都没有提到它的止呕作用,而是把作用概括到行气通便的范畴。临床上常用行气通便法止呕,如连苏饮。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患者单纯呕吐,伴有便秘,这是关格的严重表现,先用鸽子汤养胃熬粥,再用连苏饮治疗,属于中医的治疗方法,所谓“独木舟快,船小好掉头。”此后,我在临床上给恶性梗阻患者服用少量连苏饮(黄连1~2g,紫苏叶2~3g,也可加少许紫苏梗),然后辨证施治。
紫苏叶也是治疗妊娠恶性梗阻的重要药物之一。产后女性体质较弱,感冒疾病较多。中医说“产前宜凉,产后宜温”,这就是女性产后服用生化汤、温经汤的原因。产前孕妇不怕冷,部分伴有温热症状。这个时候可以适当使用感冒药。我经常建议患者喝黄连紫苏叶水,减少不良反应,止呕保胎。
生活中吃了鱼和蟹后,我们可能会有两种不良反应:一种是吃完后上吐下泻,尤其是吃鱼和蟹不干净的时候;二是食用后容易过敏,如皮疹、腹痛、腹泻等。此时可以用紫苏进行治疗,常用剂量为3 ~ 10g;也可以和姜一起用。需要注意的是,紫苏和其他辛温解表药一样,气味芳香易挥发,不宜久煎,3~5分钟即可。
此外,紫苏和生姜同属药食同源植物,不仅能给鱼、虾、蟹、螺(螺)解毒,若与上述食物同炒,也是极佳的调味佳品,能提神除腥。而且芳香类药物还可以醒脾,刺激食欲。秋天可以将紫苏和螃蟹一起蒸,去腥;吃螃蟹后,用紫苏、生姜煮水喝,可以暖胃、暖胃、防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