蝎毒的应用
蝎毒的传统使用方法是“清水去盐,晒干或小火烘烤”。盐法确实能提高铜、锰的含量,有毒微量元素铅的含量明显降低。但全蝎的主要成分蝎毒是一种有毒蛋白质,长期加热多被破坏,影响药效。根据研究资料,卤水熬制的目的是利用盐的高渗作用,防止蝎子腐烂变质,虽然这实际上降低了主要成分蝎毒的作用。但盐的配方不准确,盐的不同成分对药材中各种元素的含量有影响,使蛋白质、氨基酸等成分含量降低,总灰分和酸不溶性成分含量增加。因此,建议取消传统的卤水煮法。全蝎及其制剂对多种顽固性疼痛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我国对全蝎镇痛作用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分离蝎体和蝎尾,分别用65438±000℃热水提取,过滤,等渗,用大鼠和小鼠常规热辐射甩尾法和醋酸扭体法测定pH7.2的溶液。蝎体和蝎尾制剂具有强烈的内脏痛、皮肤痛和刺激大鼠三叉神经诱发的皮层电位。镇痛作用是粗蝎毒的3倍,蝎尾的毒性比蝎身大6倍左右。镇痛作用的强度和剂量呈S形曲线。与阿司匹林、安痛定、吗啡相比,蝎毒在0.89mg/kg的作用与安痛定的最大强度相近。蝎毒对皮肤灼痛也有明显的镇痛作用,且作用随剂量增加而增强。蝎毒还显著抑制三叉神经电刺激诱发的N波。0.15mg/kg蝎毒对N波的抑制率与大剂量吗啡(10mg/kg)相似。
全蝎及其粗毒素虽然有一定的镇痛作用,但如果直接用于临床,毒副作用很大。为了减少这种副作用,一般对蝎毒进行分离纯化,提取出具有镇痛作用的单一有效成分。通过凝胶过滤和离子交换层析,从东亚钳蝎毒液中分离纯化出一种蝎毒镇痛肽——蝎毒-ⅲ (TT-ⅲ)。小鼠甩尾实验结果表明,TT-ⅲ (0.424 mg/kg)使痛阈(甩尾反应时间)提高4倍,侧脑室注射TT-ⅲ对皮肤诱发电位N波的抑制作用与同剂量吗啡相似。利血平后,皮层诱发电位的N波失去抑制作用。侧脑室注射5-HT后,TTⅲ对N波的抑制率恢复到68.9%。将蝎毒注入大鼠侧脑室后,痛阈迅速而明显地升高,并能持续较长时间,这表明蝎毒外周给药时以特殊的方式作用于中枢的某些镇痛结构。将蝎毒和吗啡微量注射到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中,其强度是吗啡的4倍,其机制可能是蝎毒通过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起作用。
有人用两步层析法从粗毒素中分离纯化出镇痛活性肽SV-IV。临床验证表明,蛛网膜下腔注射能显著抑制屈肌反射,提示SVC-IV的镇痛机制不同于吗啡,它不是通过阿片受体发挥镇痛作用的。而且不仅对大鼠急慢性躯体疼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还具有一定的促进神经再生的特殊作用。可能是因为它能改善局部神经损伤中粗细神经纤维的形态和功能。体外脑切片技术和细胞内生物电记录方法的应用表明,蝎毒的某些活性物质能抑制海马内的痛觉放电,其作用途径一方面是激活内源性阿片系统,另一方面是增加乙酰胆碱的释放,从而协同蝎毒的镇痛作用。与血压无关。已经通过大鼠、小鼠和猴子的五种模型评估了蝎毒的依赖性。结果表明,蝎毒对阿片类药物没有生理依赖性。提示蝎毒有效镇痛成分在临床应用中不会产生吗啡样依赖性。全蝎及其提取物能提高巨噬细胞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反应。通过对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碳粒廓清功能的测定,发现蝎毒乙醇提取物TSV能显著增强巨噬细胞的廓清和吞噬能力。发现高、中、低剂量的全蝎粉混悬液能显著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率和吞噬指数。原因可能是TSV刺激巨噬细胞分泌IFN-γ,以剂量效应关系增加巨噬细胞分泌NO,而TSV对巨噬细胞分泌无明显影响,说明其能提高巨噬细胞的特异性反应。这可能是全蝎作为一种中药能广泛应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等免疫性疾病治疗的机制之一。
有人对超低温冷冻粉碎制备的蝎粉进行了免疫功能试验。结果表明,全蝎粉能促进小鼠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促进溶血素和溶血斑的形成,促进淋巴细胞的转化,说明全蝎粉对小鼠的免疫功能有良好的作用,可作为免疫刺激剂。小鼠分别灌服全蝎和全蝎汤(2g/kg)6天后,发现网状内皮系统对碳粒的清除作用和血清溶血指数值明显降低,对非特异性免疫和体液免疫有相似的抑制作用。这说明不同的用药方法有不同的作用,这与临床上治疗肿瘤常以吞服全蝎粉,治疗痹症常以煎剂相一致。蝎毒在治疗肿瘤方面有很多优势,如蝎毒来源丰富,蝎毒有效成分的不良反应较其他肿瘤化疗药物少,不抑制肿瘤宿主免疫功能,甚至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蝎毒对人直肠腺癌细胞有显著抑制作用,而腺癌细胞对化疗和放疗不敏感等。研究表明,用蝎毒治疗的晚期肝癌、肺癌、鼻咽癌、胃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比对照组要长。实验表明,小剂量蝎毒(半致死剂量1/10-1/30)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和抗凝促凝的双向作用,而大剂量(亚致死剂量或半致死剂量以上)则有严重的毒副作用。将乙醇加热回流制备的全蝎提取物注射到荷瘤小鼠皮下,发现能明显降低网织红细胞肉瘤(SRS)和乳腺癌(MA-737)的DNA,明显抑制肿瘤生长。进一步研究发现,全蝎粗提物(全蝎粉经乙醇提取后进一步减压浓缩得到)能使体外培养的人宫颈癌细胞(Hela细胞)全部死亡和脱落,并呈明显的量效关系;它不仅能显著抑制荷肺腺癌(LA-795)小鼠的肿瘤生长,而且能防止胸腺萎缩,恢复和增强胸腺的免疫功能,因此停药后机体对肿瘤生长仍有较高的抑制率。
全蝎醇制剂在体外能显著抑制人肝癌细胞的呼吸作用,对结肠癌和人肝癌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全蝎不同部位进行分期提取,观察到全蝎尾提取物(灌胃法)接种前后对肉瘤(S180)的抑瘤率分别为45.0%和47.6%,而全蝎体提取物无抗肿瘤作用。说明蝎尾提取物对肿瘤既有预防作用又有治疗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干蝎尾粗提物在成分和生物活性上与蝎毒非常相似,均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
蝎毒的抗癌机制尚不清楚。认为蝎毒能抑制Eca109、S180等癌细胞的生长,降低分裂指数和克隆形成率。对Eca109细胞有细胞毒作用,抑制Eca109细胞线粒体脱氢酶活性,导致线粒体脱氧酶活性降低,细胞代谢紊乱,细胞缺氧,甚至死亡,而蝎毒对正常人血淋巴细胞无诱变作用。实验表明,腹腔注射蝎毒10天后,艾氏腹水癌小鼠的生命延长率为52.04%-54.38%。停药10天后,荷瘤小鼠的体重抑制率仍为24.2%-31.1%,说明蝎毒对抑瘤和延长其寿命有显著作用。蝎毒的抗癌机制可能与其多肽有关。比如APBMV(butus matensitienom抗肿瘤多肽)就是从东亚的蝎子中分离出来的多肽。能明显抑制人低分化鼻咽癌上皮细胞CNE 2Z、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HL 60、人肝癌细胞株SMMC 7211、人胃癌细胞株MCG803、人食管上皮癌细胞株Eca 109、小鼠肝癌H22和小鼠黑色素瘤(黑色素瘤B16)的生长。
此外,蝎毒素中含有的靶向氯离子通道阻断剂也可能有其作用。例如,脑胶质瘤细胞表现出独特的氯电流(称为GCC电流),表达水平与肿瘤恶化呈正相关。这种GCC电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肿瘤细胞表面一种特定氯离子通道的异常表达,但这种电流在正常细胞中表达水平很低或不表达。
蝎毒在白血病的治疗中可能有特效,因为粘附和侵袭是白血病髓外浸润的重要环节。蝎毒及其成分可减少白血病细胞从骨髓中逃逸,抑制白血病细胞对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和跨血管迁移,干扰白血病细胞对细胞外基质的降解。NOD/SCID小鼠注射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建立白血病小鼠模型,然后给予不同浓度的PESV,观察模型小鼠MMP-2和MMP9表达的变化,探讨蝎毒抑制白血病细胞外基质降解和髓外浸润的机制。结果表明,各组小鼠MMP-2和MMP9的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组,说明蝎毒对MMP-2和MMP9的过度表达有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与蝎毒浓度有关,证实了蝎毒能有效干扰白血病细胞对细胞外基质的降解,抑制髓外浸润的发生。通过观察比较小鼠外周血白血病细胞状态和小鼠存活状态,发现各组小鼠的白细胞计数、血涂片和存活状态也优于模型组。说明蝎毒能减少动物模型中白血病细胞的数量,抑制白血病细胞的增殖。
有人以全蝎为主药,用中药制成全蝎解毒液(全蝎、蒲公英、败酱草、黄芪、党参)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结果表明全蝎解毒液能有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用全蝎复方(全蝎6g、烤蜈蚣6g、僵蚕6g、土鳖虫6g、蜂蜜500ml)治疗白血病29例,缓解率25-64.65438±0%。食欲不振,临床症状和血象改善为65-80%。血栓形成的病理实质与血管损伤、血流动力学改变、凝血异常、血小板功能亢进、纤溶活性降低有关。通过研究全蝎提取物对家兔实验性动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发现全蝎能明显延长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酶时间(TT)。说明全蝎对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均有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全蝎提取液主要是间接纤溶,通过改变血液成分的性质,起到抗血栓作用。蝎毒纤溶活性肽对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纤溶因子的影响研究表明,蝎毒纤溶活性肽作用于内皮细胞,使t-PA活性升高,PAI-1活性降低,t-PA/PAI-1比值升高。同时发现全蝎提取物可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纤维蛋白含量、促进纤溶系统活性来抑制血小板形成。
用薄层色谱和纸色谱对蝎毒中抗凝血活性成分进行了鉴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全蝎抗凝血活性成分中不含生物碱、糖类、甾体和萜类化合物,双缩脲试验法显示为蛋白质和多肽。以0.3%茚三酮为显色剂,正丁醇:乙酸:冰乙酸:水(4: 1: 1: 2)为展开剂,以14种已知氨基酸为对照品,首次从样品中分离出6个成分不同的斑点。当样品与对照品展开时,某些氨基酸的Rf值非常接近。活性肽水溶液在高温常压下煮沸时不易被破坏。
不同剂量的蝎毒活性肽对血小板聚集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P
许多中草药中的宏量和微量元素对药效有很大影响。全蝎的主要活性成分是蛋白质、氨基酸等物质,其中蛋白质含量最高。添加无机阳离子可能会与蛋白质相互作用,从而缩短凝固时间。静脉注射60mg/kg蝎毒可使大鼠血压升高,增强心肌收缩力,显著提高左心室收缩力。其升压作用与肾上腺素能α受体有关,而其正性肌力作用与肾上腺素能β受体关系不大。静脉注射蝎毒0.5mg/kg可使麻醉兔左心室内压升高;在灌流液中加入蝎毒可明显增强离体豚鼠心脏的心肌收缩张力,同时会引起心率减慢和心律失常。蝎毒能增加兔乳头肌的收缩力,引起主动脉条收缩,可能与激活细胞膜钙通道,增加膜对钙离子的通透性有关。
蝎毒和蝎子提取物对离体蛙心的收缩和心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全蝎头和四肢提取物对心脏收缩也有抑制作用;尾巴对离体心脏收缩有兴奋作用。此外,蝎毒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有助于减少斑块形成,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有人研究了河北产蝎毒和抗癫痫肽(AEP)对咖啡因、哌替啶、士的宁三种小鼠惊厥模型的作用,并与地西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AEP对咖啡因引起的惊厥有较强的作用,惊厥的发生率、程度、平均总持续时间和死亡率均显著下降,明显优于地西泮。催眠惊厥四项指标也明显下降,但略弱于地西泮;对士的宁惊厥的作用强度与地西泮相似。蝎毒的抗惊厥作用弱于AEP,对三种模型的作用强度顺序与AEP相同,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蝎毒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单胺类神经递质的释放有关。能减少γ-氨基丁酸对中间神经元的损伤,增加γ-氨基丁酸的释放。提高大脑皮层GABA受体的集体活性,降低大脑皮层NMDA受体的结合活性,从而有效降低神经元的兴奋性,从而起到抑制癫痫发作的作用。KA癫痫大鼠经蝎毒治疗3周后,与实验对照组相比,蝎毒治疗可防止KA癫痫大鼠前深梨状皮质T区κ阿片受体和NR2B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量减少,降低对癫痫的敏感性。蝎毒还能选择性增加癫痫敏感大鼠海马强啡肽原mRNA(PDYN mRNA)和胆囊收缩素原mRNA(PCCK mRNA)的表达,提示蝎毒能加强生理性抗癫痫作用。经BMK蝎毒处理后,腹侧海马PDYN mRNA阳性神经元数量显著增加,表明蝎毒能逆转腹侧海马PDYN mRNA的表达水平,选择性增强海马DYN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功能。这可能是抗癫痫复发的重要细胞和分子机制之一。
蝎毒耐热蛋白(SVHRP)能诱导培养海马神经元NPY阳性反应和NPYmRNA表达。同时还发现,SVHRP对KA诱导的原代海马神经元兴奋毒性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这可能与SVHRP促进NPY合成有关。还能抑制急性分离海马神经元的电压依赖性钠电流,改变钠通道的动力学特性,抑制其激活并促进其失活,从而降低神经元的兴奋性。BmKIM可通过阻断钠通道,提高钠电流阈值,减少谷氨酸释放,从而抑制癫痫。
蝎毒中的一系列短链肽可以特异性阻断电压门控钙激活钾电流,阻断钾延迟电流必然降低神经元的兴奋性,从而缓解发作。还能增加KA癫痫大鼠前深梨状皮质T区Bcl-2蛋白的表达。全蝎提取物能显著降低KA癫痫模型大鼠DGCs、CA1、CA2、CA3椎体细胞核内c-Fos的表达,还能抑制脑啡肽(PENK)mRNA表达的增加,从而显著降低海马神经元的兴奋性和抗癫痫敏感性的形成。全蝎对caspase-8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也增强了生理抗癫痫机制。
进一步研究发现,蝎毒抑制胶质细胞增殖的机制主要是通过下调转录因子GFAP的基因表达,从而抑制GFAP的表达,防止胶质细胞增生的形成,这是蝎毒抗癫痫反复发作的重要机制。在马桑内酯诱发癫痫的大鼠模型中,发现侧脑室注射蝎毒素,癫痫的发生率大大降低,发作程度也有所减轻。其表现是给予蝎子毒素的大鼠没有任何大发作行为,小发作的平均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脑电图多散在单个癫痫波中,提示蝎毒对癫痫时神经细胞的同步放电和放电的扩散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临床应用
有人用全蝎、地龙、僵蚕、石菖蒲、郁金等药,* * *蜜为丸,每丸3g,开水冲服,治疗癫痫607例。总有效率为93。4%.小仙灵散由全蝎、天麻、胆南星、石菖蒲等制成。以每公斤0.15-0.3g的重量,分三次温开水服用,每日用量0.2g,7周为1个疗程。结果110病例中,治愈38例,占34.55%。显效37例,占33.63%;好转27例,占24.55%;无效8例,占7.27%;总有效率为92.73%。另用全蝎配伍的复方制剂倪萍先轸丸配合西药卡马西平治疗癫痫76例。结果完全控制9例,减少75%以上35例,565,438+0%-75% 20例,65,438+00例26%-50%,频率减少25%。
有人通过根癌农杆菌叶盘法将构建在双元载体上的昆虫特异性蝎神经毒素AaIT基因转化到中国南方杨树N-106中,获得了转基因杨树。杀虫试验表明,转基因杨树对舞毒蛾一龄幼虫有明显的抗性。还有人在编码烟草花叶病毒的序列后融合了昆虫特异性蝎神经毒素AaIT的合成基因,将其插入表达载体pNGY-2,然后将重组表达载体转入烟草NC89。获得的转基因烟草具有显著的抗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