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发声的方法
为加强教师嗓音疾病的防治,摸清教师嗓音健康状况,宁波市海曙区中医院在五年内对31所大学、小学、幼儿园的1146名教师的发音器官进行了仔细检查。检查结果显示,患有运动嗓音疾病的有391人,占34.6438。患咽炎的有303人,占26.44%。各类学校教师发生率为中学36.36%,小学36.8%,幼儿园35.3%,大学22.6%。中等专业学校占20.4%
各类学校教师的运动嗓音疾病发病率远高于一般机关工作人员,高出数倍甚至数十倍,尤其是中小学教师。他们生病的原因是说话太多,声带长期疲劳;其次,发声方法不科学,损伤喉部肌肉;第三:如果你有其他疾病,不能得到适当的休息,继续使用声音;其次,语音保健效果不佳,生病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老师通常意识不到自己是专业的语音使用者。?我以前从来没有认真考虑过我的声音。?宁波大学基础教育学院的一名即将毕业的学生说:我最大的烦恼是如何在教室里站在一班学生面前。除了担心自己开始说话时声音会颤抖,我几乎没想过自己的声音。?一个小学老师说:?我从来没有考虑过我的声音是否卫生有效。有时候会口渴,但是严重的时候会觉得疼,有时候会咳嗽,甚至不停的咳嗽。?这个老师是慢性咽炎的症状。慢性咽炎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在教师、演员等用嗓较多的人群中发病率相对较高。由于教师经常要上课,用嗓时间长,容易疲劳紧张,工作环境中有粉尘接触,对咽部有刺激作用,所以教师慢性咽炎发病率比较高。
第一,声音疲劳
声音工作超过一定时间和强度后,音量和音质下降的现象称为声音疲劳。疲劳是一种生理现象,保护身体不受损伤,是休息的信号。嗓音疲劳后适当休息恢复是有意义的。过度疲劳导致嗓音疾病。嗓音疲劳本身不是病,只是原因造成的。这些原因如果在嗓音疲劳后不去除,就会成为嗓音疾病的诱因。过度用声或发声方法不当,脑力和体力劳动强度较大、休息较少时连续用声,容易出现嗓音疲劳。轻度嗓音疲劳常发生在长时间连续发声后,感觉声音不清脆,说话生硬,口咽干燥。检查声带是否轻微充血和闭合良好。休息一天就可以恢复,也可以用一些胖大海、石斛之类的中药泡茶。声音疲劳严重的要吃中药茶或者声音丸,也可以吃一些维生素B、C、E,加强营养。
二、急性喉炎
声音过度疲劳后可发生急性喉炎,常发生在音量过大的突然发音后,或讲课时间过长后。寒冷、过量烟酒、灰尘或有害气体刺激等因素均可降低机体抵抗力,引起咽喉黏膜的感染性炎症。喉咙发痒、灼痛或疼痛,发音变得粗糙低沉。严重者声音嘶哑,甚至完全失声,只能小声说话。检查咽部有无充血和水肿。声带充血水肿。如果是发声过度引起的,往往是声带局部充血;如果用棉花或橡皮塞塞住外耳道,病人的声音会降低。
第三,慢性喉炎
慢性喉炎是指喉黏膜的长期炎症。一般包括慢性单纯性喉炎、慢性肥厚性喉炎和慢性萎缩性喉炎。声带水肿、声带小结、声带息肉和声带肥大。患者常感到咽喉不适、干燥、烧灼感、轻微疼痛、瘙痒、异物感或颈部紧绷感。早上起来比较剧烈,经常干咳。如果炎症扩散到咽鼓管,就会出现耳鸣或听力下降,扩散到喉咙就会出现声音嘶哑。注意饮食卫生,保证身体营养平衡,少吃过热、过冷、辛辣食物。因职业要求说话过多的人,应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避免大声喧哗,长篇大论后不要马上吃冷饮,平时注意休息。如果有咽炎,要及时治疗,不能因为是小病就忽视治疗,从而影响身体健康。老师的发音技巧:在口语交流过程中,人们希望自己的发音准确、清晰、响亮、圆润、有吸引力。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并不能都这样做,尤其是一些老师,一两节课下来就感到口干舌燥、声嘶力竭、气喘吁吁。有些老师,年纪不大,嗓子不好,尽管知识丰富,却很难开口。这都是不懂科学发声技巧造成的。所以,掌握科学的发声技巧是让教师声音年轻的基本功。呼出的气息是人发声的驱动力,声音的强弱和* * *的状态直接关系到呼出气息的速度、流量和压力。气流的变化与声音的响度、声音的持久性、情绪的饱满程度有关。呼吸控制是学习说话的基础部分。控制呼吸流量的关键在下腹部。在发声过程中,小腹始终处于工作状态,即保持一定的张力,小腹的张力随着发声的需要而变化。需要发出高强度声音时,吸气量大,呼气压力大,小腹控制紧张。中间需要发出中低强度的音量时,可以吸入50%到60%的全量。上课音量多在中等强度的基础上灵活,腹肌适度灵活,让声音得到有弹性的腹肌的支撑。
教师的发声方法和技巧
第一,改善发音
有些人认为声音是天生的,无法改善。实际上,能正常发音的人,喉咙结构差别不是很大,但由于发音方法不同,声音的质量会有很大差别。一个人的声带(如长短粗细)是天生的,使用方法可以后天训练。
第二,丰富声音
音色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声带的不同活动。比如:真声,假声或者真假结合。这种虚实结合,必须通过咽喉的控制来解决。两个波段间隙大产生的声音是空气声,而两个波段产生的声音是真实的声音。从完整的真实声音到虚拟声音,有许多声音色彩层次给人不同的听觉感受。
第三,预防疾病,保障健康
在教师的日常教学中,喉头控制暴露出很多问题。比如发音的时候,喉咙用力,声音被挤压,声音太实或者太虚。声带特别娇嫩,适当锻炼可以提高发音能力。如果使用不当,一喊就可能充血嘶哑。在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正确感知教学内容,更多的取决于教师的表达是否清晰、准确、明确。想让学生听清楚,首先要看声音。在人类听觉的阈值范围内,强度在40分贝左右的声音可以使人获得理想的语音材料的感知清晰度。上限,听者在挣扎,说者更在挣扎。因此,
我们应该选择听和说都舒适的声音强度作为教授口语响度的最佳点。这个点就是60分贝左右的会话响度。在不同的语境下,正确感知语音材料所需的语音强度是不同的。然而,有一点是肯定的。在学生能够完全正确感知声音的声强范围内(如40至140分贝),应采用中低强度水平的语音。这种响度并不会影响教学交流效果,反而会有所提高,因为适度的降低不仅对老师来说是轻松、贴心的,对听者来说也是轻松、神秘、有吸引力的,会在学习中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为了更清晰、准确地了解口语教学的响度,我们使用了一台普通的声级机,对六位男女教师的课堂全过程响度进行了跟踪记录。教室面积是8?6平米,大约48个学生,坐在教室的最末端,记录声级机上显示的强度等级,每个老师的响度记录次数在20次左右。强度最低的教师平均强度为48.17 dB,强度最高的教师平均强度为55 dB。6位老师的平均强度为50.6分贝。每个老师的20个数值中,最低的只有36分贝;最高63分贝。大部分都在45 ~ 53分贝徘徊。一个老师最高只有56分贝。平均值超过50分贝的老师感觉很累。平均分最低的老师在课堂上谈笑风生。而且最后一排的实测数据比讲台上记录的数据略低20分贝,说明课堂上谈话的语音强度在60分贝左右,有的更低。这也恰好证明了有效的、轻松的教学口语的响度在60分贝左右。(实验日期为2005年4月)
教师的有声语言不仅依赖于一定的经验积累和逻辑推理,情感也起着重要作用。作为一名频繁使用语言的教师,了解言语情感的含义并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运用是非常必要的。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生活在开拓创新的社会背景下,现代中学生思想活跃,感情丰富,自我意识更强。他们要求发展个性,厌倦了空洞干巴巴的说教。他们对新事物新问题敏感好奇,情绪容易激动。但这期间他们都缺乏成熟的自省,自制力差,感情相对脆弱。总之,这是一个心理平衡容易被打乱的时期,但也是最具可塑性的时期。心理学家称之为青春期?心理断奶期?然后呢。在暴风雨期间?,生动地刻画了这一时期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在他们的思维结构中,视觉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能感受到形象,有强烈的情感倾向,容易接受。反之就很难,需要社会和老师的大力引导。
在学生的认知过程中,记忆质量的加强、审美联想、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学习动机的激发乃至知识技能的迁移,都与具有丰富情感色彩的材料和言行有关。他们对美丽动人的文字感兴趣,却对空洞的说教和干巴巴的文字非常冷淡和厌烦。有了老师语言的描述,他们也是又忧又喜,又爱又恨,甚至调整自己原有的认知定势,努力达到老师情感语言溢出的评判标准。在生活中,老师鼓舞人心的话语也能改变学生的负面情绪,引导他们向好的方向发展。近年来,由于心理学的发展,指出生动的材料和富有情感的文字在人的理解和思维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情感记忆远胜于图像记忆。因此,一些优秀的教师开始有意识地注重自己对教材的言语和情感分析。效果证明,教师如果能把作品中的这种潜力与当时学生的客观实际结合起来,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准确地描述出来,用直观生动的情感体验缩短学生与教材的距离,就会事半功倍。?感动人,先不担心感情?。直接的口头情感体验比以文字为媒介的间接情感体验更容易记忆,也更持久。在理智还不成熟的中学生身上也更容易引起* * *的产生。老师?言语的情感对信息转换的深度和广度具有强化和制约作用。
教师准确地模仿作品中的言语情感,或者用相应的情感对待作品的志向、要求、道德观念、知识技能,用言语情感中蕴含的评价方法感染学生,会强烈地吸引和激发学生去认识和探索,强化学生认知中的记忆效应,有时甚至会调整学生的认知定势,使他们重新组合,产生创新的奇迹。对教师声音的要求:准确规范,清晰流畅,圆润集中,简单明了,刚柔并济,富有现实性和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