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岁以下儿童睡觉后盗汗是什么原因?儿童盗汗的食疗与中药治疗
儿童盗汗的原因是什么?如何用中医偏方和食疗治疗?在临床工作中,笔者经常遇到因为盗汗而前来就诊的患儿。轻的衣服每晚都湿漉漉的,重的则伴随着饮食减少,消瘦,体虚。为此,家长们忧心忡忡,四处求医问药或查询秘方,但很多孩子服药后没有效果,晚上还盗汗。他们吃过的中药都是黄芪、党参、白术、龙骨、牡蛎、大枣等滋补类药物。可见,很多医生都把孩子盗汗视为身体虚弱。其实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孩子食物充足,营养丰富,很多孩子还是有营养过剩的趋势。为什么假证这么多?盲目服用补品,只会补得更多,出的汗更多。据笔者临床观察,小儿盗汗多为内热,逼津液出,故盗汗不断。热不清,汗不止。要想摆脱盗汗,必须清热。小儿内热多为脾胃积热、阴虚内热。脾胃积热的小儿常自发汗出,四肢明显,口渴但水不多,便秘,呼吸沉重,消瘦等。治疗方法应该是清热通便,通热外出,往往有止盗汗的作用。阴虚内热型的孩子,由于长期盗汗,津液消耗过多,所以阴虚。症状是:口干舌燥,手脚发热,大便呈颗粒状。治疗应该是清热养阴,虚热清里,他们的汗自然就止了。至于盗汗的孩子,经常感冒,真的非常少见。他们的感冒大多是睡觉时出汗踢腿引起的,与体虚感冒不同。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入睡后大量出汗,不仅头、后颈、头发湿了,枕头有时也湿了。这种睡觉时出汗,醒来时出汗的现象,中医称为盗汗。父母认为孩子身体虚弱,经常要一些补品调理滋补。其实孩子生长发育快,是纯阳,是因为多病少虚。儿童盗汗与成人盗汗不同,多由饮食不当引起。由于脾胃受损,气血失调,导致肌肉无力,阳不回阴而不能出汗。临床上,小儿除盗汗外,还常有脾胃湿热的症状,如食量差、口酸、腹胀、舌苔厚腻等。在治疗上,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对于这类孩子,主张健脾解郁,清热理气。近年来,我们运用苗药方剂醒脾杨二颗粒治疗小儿盗汗,取得了可喜的疗效。这个方子里只有四味药:白花蛇舌草理气健脾,祛风除湿,蜘蛛香解郁清热,醒脾开胃,宁心安神,收阴敛汗,山治茶理气养血,调和营卫,具有固肾的作用。四药配伍严谨,效果显著。服用后不仅盗汗可以止住,饮食、舌苔等异常也有望改善。所以家里有盗汗的孩子,家长不要急于“补虚”。请看看孩子的舌苔,闻他的呼吸,检查他的饮食和其他事情。如果孩子有上述脾胃湿热的体征,只有请医生用药祛湿醒脾,才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别忘了荤素搭配防盗汗,少吃营养均衡的零食,正餐不饿,健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