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黄和小生地黄有什么区别
地黄用鲜地黄晒干或用文火焙干至八成干,比鲜地黄和熟地黄更耐贮藏。成品地黄干瘪有弹性,色泽棕黑灰。平日用熟地黄煮水或煲汤,适合肾阴不足的人,能补益肾气。六味地黄丸,主药为地黄,用于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
地黄又称熟地黄,是取鲜地黄焙干至心变黑,约八成干,揉成团。其性甘、苦、寒,入心、肝、肾经。属于清热凉血之药,是清热凉血,滋阴生津,润肠之品。不仅善于清血中之热,还善于滋阴清热生精。可用于治疗温病热入血、温毒斑、血热吐血、鼻衄、崩漏、血尿、发热后期阴伤、舌红烦渴、遗精便秘、阴虚发热、骨蒸乏力、内热口渴等疾病。常用内服剂量为10-30g,也可服用成丸散,用生炭止血。因生地性寒油腻,脾虚食少便溏,湿盛者慎用。中药生地黄、生地是典型的“生熟”药。两种药物的药用部位都是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根,因炮制方法不同而成为不同的类型。
地黄,传统中药,为玄参科植物的根茎。每年10至11采集,晒干,反复干燥至颜色变黑,质地变软,即为熟地黄。地黄属于清热凉血的中药,主要用于清热凉血,滋阴生津,治疗热入血,舌红烦渴,阴虚内热,肠燥便秘,内热消渴等一些疾病。一般不建议脾胃虚弱的便溏。
两者都来源于玄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黄的黄色地下块根。地黄是将地黄的块根慢火焙干至八成干;地黄用酒炖至酒尽或蒸发,蒸至黑润;然后取出晒干;前者晒干至皮肤上的粘液略干,切成厚片或厚块,晾干。后者在太阳晒到八成干左右时,切成厚片或厚块,晒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