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汗后吃了15中药,但是不吃了又出汗了。如何服用?
出汗是对身体的一种保护,盗汗的原因有很多,不仅与睡眠环境的空气流通、被褥是否透气有关,还与某些疾病如肺结核、心内膜炎或淋巴瘤等恶性肿瘤有关。此外,内分泌失调,如糖尿病、甲亢患者,以及情绪障碍、植物神经紊乱的人,晚上也会大量出汗。从中医的角度来说,盗汗可能是气虚或者阴虚引起的。如果盗汗是气虚所致,血管舒张功能一般较差,可用补中益气汤加减调整。心血不足引起的盗汗、心悸、失眠,可用归脾汤加减治疗。如果是阴虚体质引起的,身体会燥热,也会出现盗汗。此时可用六味地黄丸加减方改善阴虚火旺引起的盗汗,宜滋阴降火,故应以当归黄流汤为加减方,但仍建议辨证后服用中药改善。盗汗有两种,一种是生理性的;一种是病理性的。现代医学认为,儿童新陈代谢旺盛,活泼好动,出汗往往比成人多,这是一种生理现象。该证的名称来源于《金匮要略》,又称睡汗。指入睡后出汗,醒来后停止。多为疲劳,尤其是阴虚者。详见疲劳、阴虚盗汗。中医说“阴虚盗汗”,“阳虚自汗”。睡眠时出汗称为“盗汗”。盗汗是中医的一个证候名称,表现为入睡后异常出汗,醒后停止出汗。《金匮要略·水气》中“吃饭出汗也是累人的,常常盗汗。”《景岳全舒汗证》指出:“自汗盗汗也有自己的阴阳之证,不能说自汗一定属于阳虚,盗汗一定属于阴虚”。此外,张景岳在《经越全舒汗证》中也说,自汗和盗汗有不同的阴阳证候,所以不能说自汗一定属于阳虚,盗汗一定属于阴虚。此外,还有阴虚所致的阴阳两虚、血瘀所致的水湿瘀阻等。,辨证时需要仔细考察,所以细分为:阴虚盗汗、阳虚盗汗、气虚盗汗、血瘀盗汗、血虚盗汗、湿阻盗汗、外感盗汗。可以选择中成药二至丸、白质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盗汗是人入睡后不自觉地出汗,醒来后停止,出汗后感到烦躁、发热的症状。多为阴虚内热,强行出汗所致。盗汗常见食疗方法:1、泥鳅汤:用泥鳅120g,用热水洗净粘液,剖腹取出肠子,放油中炸至金黄色,加水2碗煮至半碗,加少许盐调味,喝汤吃肉,每日1次,而小儿则分阶段喝汤,不吃鱼。服用3-5天。有益气养阴的功效。适用于盗汗,民间常用于治疗小儿盗汗,效果显著。2.豆豉酒:取豆豉250g,米酒1kg,炒豆豉,用米酒浸泡3-5天饮用,每次2汤匙,每日2次。具有补血益气、除烦清热的功效。适合盗汗。3.糯米煮猪肚:每次用糯米500g,猪肚1,大米放入猪肚内,用线扎紧,加适量水* * * 1小时,调味后,见风使舵,喝汤食用,再将糯米晒干捣碎,煮粥10次,每日1次。具有补中益气、剑阴止汗的功效。适用于治疗盗汗、自汗。4.大枣乌梅汤:取大枣15枚,乌梅10枚,水煎,每日1次。具有益气、敛阴、止汗的功效。服用10天,对盗汗有效。5、黑豆锅塘虱:每次用100克黑豆和2条塘虱鱼,去掉内脏和鳃,加些水把它锅起来,豆子熟了再加盐和油。具有养血滋阴、滋肾和中的功效。民间医学用于治疗盗汗、自汗、病后体虚、血虚头痛、耳鸣、乏力。6.韭菜炒鲜虾:每次用150g韭菜和250g鲜虾去壳,用油快火炒,煮熟后加盐调味,每天1次。具有补虚壮阳、固泻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盗汗、阳痿、遗尿、遗精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