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笼草的栽培方法及注意事项
猪笼草的栽培方法:
1,土壤:
猪笼草需要的土壤主要是疏松、肥沃、透气的腐殖土或泥炭土,保水性好。盆栽植物通常与泥炭土、水苔、木炭和冷杉树皮屑混合在一起。
2.水:
猪笼草对含水量的要求不高,猪笼草通常不喜欢过分潮湿密闭的土壤。与其他食虫植物只需要在生长季节保持土壤湿润不同,猪笼草种植时需要时刻保持土壤湿润。建议基质不要从水中挤出来,也不要松散。
3.照明:
猪笼草其实是一种附生植物,经常生长在大树下或者岩石的北面,属于常年半阴的环境。所以夏天请不要把猪笼草放在阳光下暴晒,而且一定要遮阴,否则叶子很容易被灼伤,直接影响叶笼的发育。
4.湿度:
空气湿度是影响猪笼草能否正常出瓶的关键。在自然条件下,猪笼草通常生长在湿度至少为60%的潮湿地区。为了提高空气的湿度,猪笼草可以用透明塑料袋完全覆盖,这样就可以很容易地获得高湿度的环境。
5.温度:
猪笼草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度,虽然逐月略有不同,比如3-9月为20-30度,9月至次年3月为18-24度。冬季温度不能低于16度,低于16度生长停止。
6、施肥:
猪笼草不需要特别施肥,因为猪笼草通常可以扑向昆虫转化养分。如果猪笼草有虫吃,就不用施肥了。
猪笼草栽培注意事项:
猪笼草的花也会散发臭味,所以尽量不要养在室内。庭院阳台是最好的选择。另外,猪笼草是附生植物,必须附着站立,所以需要为猪笼草设置支架。
药用价值
中药雷公湖的原植物是猪笼草(N. mirabilis)。
药材形态:干燥茎叶,叶顶端主要为囊状体。叶子纸质,碎了;长方形或披针形;上半部为灰褐色,有紫色点缀,叶脉清晰,下半部为深褐色:主脉突出并延伸成卷须,长度约与叶片相同,卷须顶端与囊状托相连。大部分囊体已被压扁,顶端连有囊盖;外表面褐色至棕黄色,皱缩,内表面红棕色至黄棕色,光滑,密被腺斑;昆虫尸体的碎片经常留在太空舱的底部。
采收期:秋季采收,切碎晒干。
产地:多见于阳光充足、潮湿的地区。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
化学成分:全草含黄酮苷、酚类、氨基酸、糖类和蒽醌苷类。
性味:甘凉。
《陆传本草》:“性寒,味涩。”
广东中医ⅱ:“淡而平。”
广州部队常用中药材手册:“味甘淡,性凉。”
功能主治:清肺润燥,利水解毒。治肺燥、咳嗽、百日咳、黄疸、胃痛、痢疾、水肿、痈肿、虫咬。
《陆传本草》:“消炎,解毒,利水。治疗水肿、痢疾、疮、溃疡、肿胀、虫咬和瘀伤。”
《广东中医》ⅱ:“清肺燥火,治咯血。”
广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利湿,化痰止咳》。治黄疸型肝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尿路结石,高血压,感冒咳嗽,百日咳。”
用法用量:内服:煎服,0.5 ~ 1两(鲜1 ~ 2两)。外用:捣碎敷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