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灵人的困境——菲亚特在中国的坎坷之路
菲亚特在中国第二轮又输了。虽然没有官方公布,但是是唯一的型号?菲翔(包括其两厢版)从去年就消失了,没有推出国六车型的迹象。至于没有官方公布的原因,尽管面子原因,广汽FCA旗下的Jeep还活着。虽然卖的不好,但是还能撑一段时间。但无论如何,菲亚特应该再次告别中国市场。
菲亚特这个品牌最早为中国人所知大概是从126p开始的。这款车1972发布,0.7升两缸发动机(现在你去意大利租菲亚特?500的0.9柴油版也是双缸)。改革开放后,在波兰组装的一批126p于上世纪80年代以易货方式从波兰进口。当时国内的人们对家用车几乎没有概念,不到一万元的126p一下子成了很多万元家庭和出租车司机的首选。
90年代初,菲亚特的另一款车型Uno Uno进入了我们的视线,也是一款进口两厢车。进口版本多为1.3升汽油手动挡,也有少数在东南沿海“特殊方式”进口组装的贴牌货。小时候126p完全没有印象,但是我确实坐过Uno。印象最深的是百叶式天窗,感觉又肥又高级。
在那个汽车市场不成熟的年代,126p和Uno都卖得不错。但也是因为市场太不成熟,车企随便拉一辆车就能卖钱。我觉得菲亚特第一次出口中国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便宜。
以下是1997 1.48万的汽车报价。什么概念?比捷达和富康便宜,比优诺便宜的车是李霞。......
其实早在1986年,依维柯就被南汽科技引入中国开始组装,这在某种意义上是菲亚特第一次正式进入中国,因为当时依维柯是菲亚特的全资子公司。
这里不得不提菲亚特集团。下图为菲亚特集团旗下所有品牌,依次为菲亚特、蓝旗亚、阿尔法罗密欧、菲亚特商务车、阿巴斯、玛莎拉蒂、法拉利以及各种依维柯。
从1996开始,南汽正式引进第二代日用傲然投产,一度成为国内轻客领域的销量冠军并延续至今。其实普通客货版2018已经停产了,但是傲人的军用版衍生车型2045/2046第二代还在生产,大家可以自己去了解一下。
上图是比较早期的依维柯傲娇带花。早先引擎盖上有三色条纹。这张照片是2007年我还在上小学的时候拍的。当时我的骄傲还是短途客运的主力。(为什么前挡风玻璃没了还要拉客?)
回到菲亚特的乘用车。正是因为南汽依维柯的成功,在中国乘用车市场迅速扩张的世纪之交,菲亚特的国产计划被提上日程。南京菲亚特成立于1999年,2002年首款车型Palio帕利奥上市。当初搭载的是来自西雅特的幻变1.5汽油机,卖了8万多台汽油机。这款发动机来自更早的南汽恩格尔,是南京汽车工业的又一段历史。可以自己了解一下。后面加的标称1.3升的发动机其实只有1242cc,据说是意大利进口的,所以国产Palio系列的1.3版本比1.5版本贵。......
2002年,这类“精品”车的市场竞争并不激烈。所谓的“精品”就是比李霞轿车优越,同级别的也只有当时的四眼Polo和别克赛欧,所以前两年,南汽菲亚特的日子还是比较好过的。
很快,同平台的三厢版锡耶纳和旅行版周末风也相继推出。
其实Palio系列的三款车型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将两厢、三厢、旅行等同一款车型同时引入国内的车型(平台178仅一款皮卡之隔,这款Palio皮卡是多年后在众泰试产的),尤其是周末的小旅行车,我还是蛮喜欢的。...
不过Palio系列的产地是菲亚特1996,在巴西首发,平台为178。官方已经明确表示这是发展中国家的世界车型,主要产于南美、非洲、土耳其、印度等国家。而Palio和上面提到的Uno是有关系的,也就是说这是为旧结构的第三世界国家打造的新模式。
然而,在外国车型迅速涌入中国市场的十年里,南京菲亚特很快遇到了困难。2006年和2007年,中国消费者不再购买它。毕竟卖车不能天天靠血统。随着雨燕、飞度等具有竞争力的新车型的出现,90年代采用Palio设计语言的汽车逐渐失去了竞争力。
意大利人在中国有多辛苦?他们低估了市场潜力巨大的中国市场,在最需要新车型拯救场面的时候选择了锡耶纳魔变,于是2006年,派朗上市。我从没见过这辆车出故障。号称全新发动机的1.7升自吸发动机,只有可怜的95马力。过了一年,南汽菲亚特凉了。
我们不知道是意大利还是中国,但如果菲亚特早两年带来一款新车型,可能不会死得这么难看。2007年南汽与菲亚特决裂前夕,有三个传言。一是菲亚特与南汽分手后想与奇瑞进行第二次合资;二是菲亚特欲将阿尔法罗密欧品牌引入国产;第三,菲亚特想要推出一款名为D200的新车型。传言被事实证明了,但是这D200到底是一款什么车?
就是这货,第一代后期Doblo Dobo,很纯粹的欧洲货厢。这款车之前已经在国内车展亮相,在南京菲亚特试产了很长时间,但是南京菲亚特在2007年就夭折了。还是凉的,不然多宝进来会死的。...
至于多年后众泰买菲亚特178平台复兴帕利奥和锡耶纳的事,我就不说了。太血腥了。下面是众泰Z200。众泰在开始制造仿制品之前,通过到处购买生产线来制造汽车。
广汽菲亚特的菲翔在2012年国内上市之前,菲亚特从国内进口了部分车型。分别是2008年售价高达140000的1.4升自吸A0级两厢车,纯正亚平宁血统的A级车Bravo博越(如下图),大家一定很熟悉的11年Linea推出的菲亚特500,还有165438年进来的道奇酷威的飞跃
其实博越是那个年代少有的有意思的车,国内销量20万,1.4T/150 PS的机器。主力车型是6速手动,原厂8.x秒破百。我高中的时候曾经在北京坐过一次优步。司机听我说知道是什么车,非常激动。他半夜在三环上开始了激烈的行动,试图告诉我这辆车有多棒。只记得底盘很硬很硬朗,是想象中欧洲车的手感,但一直没机会开。
不用说,菲亚特500,一款经典的意大利车,也是我最喜欢的车型之一。但在国内市场,500注定只是少数人的玩具。其实我最不了解的就是墨西哥产的菲亚特Freemont菲跃。
如果你知道道奇JCUV酷威(北美叫征途),你会非常熟悉。没错,是同一款车,但在中国同时以不同品牌销售。众所周知,车企在一个国家或地区深耕数年,品牌形象和车型定位是两大关键。飞跃其实是菲亚特克莱斯勒集团全球布局的产物之一。因为欧洲人不太喜欢道奇这个品牌,所以这款车试图以菲亚特的身份在欧洲分得一杯羹(虽然卖得不好)。下图为国产最终道奇酷威。有幸体验了2.4酷威,当年第一个“汉兰达最强对手”,我觉得很垃圾。
在澳洲和巴西,菲亚特菲跃和道奇酷威同时销售,但酷威主要卖3.6?V6版本是高端,而飞跃卖的是2.0T菲亚特柴油发动机和一台老款2.4四缸自吸,这就错位了。然而在中国,这一切都乱了套。两车定位高度重合,都提供2.4和3.6两种车型,而菲亚特的2.0?Multijet?II型柴油机没有出现在菲跃上,而是出现在了酷威上。
在菲跃进口中国后不久,广汽菲亚特的菲翔诞生了,依然是道奇的标变车型。这是飞翔的美国兄弟道奇达特。
飞翔在国内也没有竞争力。菲亚特的1.4T发动机,配备的是干式双离合,可靠性堪忧,发动机变速箱标定也不是那么好。我没开过菲翔,但开过Jeep指南者1.4T,发动机变速箱一样。那辆车的双离合器就像一场灾难。我觉得一片云之后的飞翔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至此,菲亚特品牌在中国的脉络结束,广大汽车爱好者并不感到遗憾,只有国内菲亚特用户担心售后和二手残值。但菲亚特并不是一个真正制造烂车的品牌。
这是我今年在土耳其开的菲亚特Egea,1.3T柴油+5速手动,95马力,200牛·米扭矩。定位类似于标志301。2015年底在土耳其发售,对于土耳其、非洲等市场并没有那么“第三世界国家味道”,之后又以Tipo的名义返销欧洲市场。这款“Eazy”版本在土耳其的最低落地价为13.5万里,今天的汇率约为15.9万人民币。
我租的1.3T手动挡属于中等价位的动力总成,上面有1.4L自吸汽油和1.6T柴油发动机。得益于多年在欧洲车市的深耕,菲亚特的柴油发动机非常优秀。这个Egea对廉价柴油车在怠速和日常行驶时的抖动毫无印象。柴油发动机强大的低扭矩会给长时间开汽油车的人一种这款车动力十足的感觉,但是0-100kph需要11.8秒。
当时在地中海沿岸的山路上,我把车推到了极限。伴随着涡轮的呼啸,我努力回忆大众捷达的驾驶感受。如果将Egea引入中国,他们会是直接竞争对手,但我完全记不清了。虽然动力较弱,但Egea的底盘甚至比卡罗拉等国内主流A级车还要好。你可以感受到人和车的直接交流,而不是捷达那种空灵的感觉。
汽车,柴油机,手动挡,山路,这应该是菲亚特的意思。在土耳其,得益于市场需求和早期与tofas的合资,菲亚特经常占据销量榜第一的位置。
面对中国市场,铃木就像菲亚特的他是我的兄弟。两个品牌都有自己的好车,但都是小型车,与中国市场的需求背道而驰。我们不应该说中国人对汽车一无所知。毕竟市场才是真正的战场。没有大车提升品牌形象,迎合大部分消费者的需求,中国不适合菲亚特。
还有一个很玄学的东西。在华合资后混得不错,活到现在的车企,绝大多数都是先造b级车,而菲亚特根本没有自己的b级车。......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Google和汽车之家,如《入侵?
如有错误,请指正。
本文来自车家作者汽车之家,不代表汽车之家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