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适合种植哪些药材?
聊城市位于鲁西平原,属暖温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春天干燥多风,夏天炎热多雨,深秋干燥,冬天干燥寒冷。”日照充足,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土壤分为沙土、沙壤土、盐碱土、红淤土四种,土质肥沃。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适合多种中草药的生长繁殖。历史上,由于适宜的生长气候,我市野生中草药资源十分丰富。根据80年代末中草药资源普查结果,有:植物:茵陈蒿、决明子、苍耳、栝楼、蒲公英、白茅根、天花粉、香附、蛇床、紫花地丁、王不留行、柴胡、巴戟天。其中,莘县产的桑皮质量上乘,闻名全国。动物:土鳖虫、蟾蜍、刺猬、獾等32科32种。矿物质和其他类:芒硝、伏龙肝和百草枯。当时确定了四个药源保护区,分别是(1)南镇、高唐县、姜店老城区。(2)东阿县的关山、刘集、丹庄沿黄河北岸。(3)莘县王峰、延吉地区。(4)冠县林场。这四个保护区野生药材种类繁多,储量大,分布相对集中。2.种植历史我市有种植中药材的习惯。建国初期,大部分是农副产品和园林花卉的副产品。在计划经济时代,各级政府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发展中药材生产的有关指示》,响应国家“南药北移、北药入关”、“本地生产、本地供应”的号召,开始将中药材纳入农业规划,逐年下达种植指标。1959年6月,“山东省万亩大药材场现场会”在冠县召开,有中国药材公司和山西、河南、河北药材公司参加,在当时影响很大。当时聊城夏播万亩中药材103个品种。后来由于粮药争地争水争肥,种植面积逐年减少。1973日照药材生产大会后,聊城药材站和各县(市)公司在“统筹规划、加强领导、合理布局、建立基地”的指导下,开始有计划地扩大种植面积,先后建立了一批种植年限长、面积大、重点品种突出、经济效益高的合作社和队100。由此带动了周边200多个大大小小的生产村和生产队专业种植药材,形成了一大批种植药材的专业队伍,造就了一支中药种植技术骨干队伍。1985后,国内中药材市场放开,竞争日趋激烈,价格不稳定,中药材种植面积因产量、价格、信息、销售等原因严重下降。1988期间,聊城医药公司将中药材生产列为企业承包六项指标之一,确定品种、面积、采购金额,并进行考核。1988-1990期间,计划种植稳定在20个品种左右,种植面积约400亩,但由于各种原因种植面积逐年减少。2.中药材1的野生资源及种植现状。野生资源现状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大面积的荒地、盐碱地、闲置地得到了充分的开垦和改良。混在农作物、野生动物等中的野生中药材。也因喷洒除草剂、人工拔除或动物食用而破坏了它们的生长和生活环境,从而大大减少了野生药材的面积和品种,一些野生药材品种。现有的野生药材品种,大多生长在河流、路边、房前屋后等没有人为破坏的地方。据调查,约有100个品种,包括苍耳、香附、罗布麻、茵陈、蒲公英、浮萍、麦冬、蒺藜、蓖麻、桑葚、马齿苋、杜仲、槐花、天南星、荆芥、女贞、蛇床、栝楼。2.中药材种植一般技术管理要求比较高。在计划经济时代,因为有签合同不采购的现象,进入市场经济以来,由于农民信息不灵通,中药材种植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指引,也存在价格不稳定等因素。这些都影响了人们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目前农民根据自己的信息渠道,大多是自发生长,自产自销。其中一些是作为经济作物种植,而不是用作药材。如阳谷县闫楼乡边宇村农民自发种植牛蒡约1000亩,亩产2000斤,经济效益可观。主要出口日本和韩国食用。冠县店子乡有13000多个灵芝大棚,年产量7000吨。是全省最大的灵芝基地,已形成规模,也主要用于食品加工和销售。作为中药材的有:冠县贾珍、阿桑镇种植菊花300亩,亩产150公斤;冠县梁堂乡、莘县樱桃园乡种植金银花600亩,亩产约100斤;冠县孙疃乡种植80亩大青,亩产根茎叶400斤;冠县东古城镇种植甘草4亩,亩产500斤;邹刘庄,冠县种植黄芪30亩,亩产500多斤;莘县张寨、美中乡有耕地80亩,亩产300斤左右。莘县王封乡种植80亩大青,亩产根茎叶400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