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芥(中药)

它是唇形科黍属植物荆芥的地上部分。所在地:江苏、浙江等地。秋季花开、穗青时剪去地上部分,或分别收获穗和茎入药。生木炭或油炸木炭。

辛,微温。归肺经、肝经。

祛风解表,清头目,利咽止痒,透疹,炒炭止血。

本品性温,辛而轻佻,长于疏风解表。是最温和的散风寒中药(又称风热散药),广泛用于外感表证,无论风寒还是风热。治风寒表证,常与防风、羌活等温里解表之品同用,如畲的败毒散。风热表证,常与薄荷、金银花等辛凉解表药或清热药同用,如《伤寒论》银翘散。

本品善解肌表、上焦之风,亦常用于风邪扰窍或皮肤瘀滞所致的上述症状,风寒、风热皆宜。头晕头痛者,宜与牡荆、防风等祛风止痛药配伍。目赤多水,常与菊花、桑叶等祛风清热明目之品同用。治咽喉肿痛,常与蝉蜕、薄荷、牛蒡等祛风宣肺、清热利咽之药同用;对于皮肤瘙痒,一般与祛风止痒药物合用,也可单独外用。研磨后,涂抹在患处。

对于有表邪且麻疹难以渗透者,本品的渗透作用可直接促进出疹点的渗透;其祛风解表的功效也有助于透疹。因为麻疹是由“内热毒、外热毒”引起的,所以要和清热解毒药一起用。

荆芥炒后改为收敛止血药,味涩,性平,属肝经。可用于吐血、鼻出血、便血、崩漏等失血综合征。但要区分寒热虚实,进行相应的配伍,做到标本兼治,增强止血效果。

此外,本品能祛风解表,促进血液循环(药性理论),适用于初发表证患者。

煎服。外用适量。荆芥粉的刺激性比荆芥强,用量可以略轻。

本草文献:《神农本草经》:“治寒热、鼠漏、瘰疬、疮毒、郁结、积气、出血、燥湿。”《本草纲目》:“祛风热,清头目,利咽喉,消疮肿。治强,目暗,疮毒,阴癫,吐血,鼻衄,出血,血痢,虚脱,痔疮,漏。”

2.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本品主要含挥发油,此外还有荆芥苷、荆芥酚、黄酮类、苯并呋喃类化合物。具有解热、抗菌、抗炎、镇痛、兴奋肠平滑肌、抑制癌细胞的作用;荆芥炭能缩短出血时间,大剂量使用能促进血液循环。

3.其他:本品在《古本草》中更名为“伪苏”,查阅文献时应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