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酱料的干调有哪些,即常用的干调有哪些?
中国:
八角、八角、茴香、花椒、生姜、胡椒、薄荷、丁香、茉莉、桂花、玫瑰、肉豆蔻、肉桂、甘草、陈皮、香叶、罗汉果、砂仁、肉豆蔻、肉桂、木香、白芷、山奈和山楂。
十三香简介
“十三香”是指13种具有独特香味的中草药,包括肉豆蔻、砂仁、白蔻、肉桂、丁香、花椒、八角、茴香、木香、白芷、山奈、山姜、干姜。属于调味料、厨房用品、调味品。
一般来说,“十三香”的比例应该是:花椒、大料、肉桂、山奈、陈皮、高良姜、白芷,各有65,438+0,然后放在一起,就是“十三香”。也可以单独使用。比如茴芹的气味很浓,最适合做素菜和豆制品。白芷用于牛羊肉可以去腥增味,使肉质变嫩。腊肉、香肠用肉桂,可使肉、香肠香味浓郁,长期食用不油腻;汤中用陈皮、木香,可使气味淡雅清香;用三奈和生姜做鱼,既能去腥,又能使鱼酥、嫩、香。熏制鸡鸭鹅,配以肉豆蔻和丁香,可以使熏制的味道独特,嚼起来鲜香,香味十足。
制作十三香时,原料必须充分干燥或烘干,粉碎过筛,越细越好。每种原料都要单独粉碎,分开存放,最好放在无毒无味的可食用塑料袋里,防止香料“回潮”或走味。使用时,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一定要适量,因为肉桂、丁香、茴香、生姜、辣椒都是天然调味品,但如果过量使用,也有一定的副作用,甚至有毒性和致突变性,所以“少用多用”为宜。
十三香调味料各种成分的性质、味道和营养价值
1、八角:辛温,理气止痛,温中散寒,是菜肴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
2、丁香:辛温,香气浓郁,温肾助阳,温中止呕。
3、山奈:辛、苦、温、温、寒,理气止痛,少用。
4、山渣:酸,消食化滞,对高血压、高血脂有明显的降低作用,一般温煮为佳,茶也有不错的效果。
5、茴香:味辛,理气和胃,散寒止痛,是烧鱼的常用调料。
6.木香:有木香和云木香两种,能行气止痛,气味浓烈,但在食材中很少使用。
7、甘松:辛、甘、温,类似香草药理,食欲不振,气滞胸闷,常用作卤水鹅。
8、甘草:甘、平,补中益气,泻火解毒,润肺化痰,解表药性,必备良药。
9、干姜:分为南姜和北姜,味辛、温,发汗解表,温中止呕,化痰温肾散寒,是家庭感冒、肠胃不好的必备之品。
10、白芷:发汗解表,祛风止痛,具有抗菌作用,是龙虾调味的必备之品。
11、豆蔻:味辛,温性强,温和暖胃,产于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是烤、卤、腌菜肴的好料,龙虾调味必备。
12、当归:甘辛温,养血行气,止痛,一般与母鸡同煮,能起到滋补作用。
13、肉桂:俗称肉桂,三年生,产于广西,温肾助阳,温经通络。
14、肉豆蔻:辛、温、香、涩、止泻、温、行气,产于东南亚,是香料中的好调料。
15、花椒:四川青椒最好,陕西红椒次之,山东和中国大陆次之,温中散寒,止泻温脾。是家庭菜肴中的必备。
16、孜然:原产新疆,多为孜然甘肃,是新疆羊肉串的常用调料,香味浓郁。
17、香叶:我国香叶质量较差,进口香叶香味浓郁,防腐作用强。
18,庚欣:温心,铜壁桥,全中国。它的别名,木龙花,王春华和童春花,是红烧肉的好材料。
19、辣椒:辛、热、温、寒,增进食欲,帮助消化。白胡椒产于中国海南岛,黑胡椒产于两广一些地方,大量黑胡椒从越南进口,是家庭必备的调味品。
20.草果:味辛,性温,胸中胀满闷,少食治病,是扒鸡的主料,主产于广东。现在很贵。
21,曹寇:辛温,中开胃。
22、阳春砂:新文,是腌制卤菜的佳品,价格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