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给宝宝喂中药?
怎么让宝宝喝中药?
1,掌握温度去苦味。
人舌头的味道和煎药的温度有关。汤剂温度在37摄氏度时,味道最苦,高于或低于37摄氏度时,苦味会减弱。但煎药温度高于37摄氏度时,容易灼伤口腔黏膜和食道。因此,当汤剂的温度下降到37摄氏度以下时,给孩子服用。即使对比,汤的香味和味道还是很浓的。这时候让孩子含一小块冰,既不会影响药物的吸收,还能缓解口腔中的苦味。
2.转移孩子注意力,吃药更方便。
让孩子在玩耍中不时吃药,可以转移注意力,忘记药的苦味。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方式需要保持药液的温度,一般温度在20℃-30℃之间。温度过低,会伤害孩子的脾胃,引起腹痛;如果温度过高,容易防止烫伤孩子的食道。
3.儿童服用中药应以“浓汤”为主
“浓汤”不等于“长汤”,因为长汤可能会导致某些中药失效或增加副作用。比如小儿感冒用的中药多为解表药,味香易挥发,长期煎服容易失去解表功效。浓缩煎药方法如下:将中药浸泡30分钟,然后用武火煮沸再改为文火15分钟。然后倒出药汁,根据孩子的年龄用文火煎到需要的量(如果有经验的家长可以直接煎最好)。
4、汤剂的量足够喝。
一般来说,对于1岁以下的宝宝,每天服用中药最好不要超过20 ml,不考虑服用次数,主要是勤服,只要每天喝的药差不多均匀即可;1~3岁宝宝可煎至40 ml左右,分三次服用;3-6岁儿童可将中药煎成60毫升,分三次服用;6岁以后,孩子可以服用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