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陆简介
2英文参考diplopod [21世纪科技双语词典]
3中药字典马陆是中药的名称,出自《神农本草经》【1】。
3.1马陆的别名千足虫和大草鞋虫[1]
3.2来源及产地:马陆科动物约安巨蜥(Brolemann)或其他马陆动物的全虫。分布在全国大部分地区。[1]
3.3辛温有毒[1]。
3.4功能主要用于破积解毒[1]。
1.肿块的治疗。将麸皮翻炒,去头去脚。煎服:3 ~ 9g。[1]
2.治疗痈肿恶疮。涂上浆糊,捣实或研磨后撒上。[1]
3.5慎用本品有毒,慎用[1]。
4“*字典”马陆4.1来源“经典”
4.2拼音姓名m m:陆
4.3马陆的别名有焦(庄子)、白祖(本经)、马礼、蛆虫、马弼(方言)、马弼(说文)、秦曲(淮南子中的高)和飞飞。千足虫(分类本草学)、甲虫虫、壶耳(贵州偏方集)、大草鞋虫(四川中医志)、白蕉录(泉州本草)。
4.4来源为马陆科全虫、约阿希姆马陆或其他马陆动物。
4.5原始形状长而圆,表面光滑。长约12厘米,宽约7毫米。它由大多数环节组成,从颈椎板到肛门段,约有64个体段。头的两侧有许多单眼,分成两组,形状像复眼。天线1对,有毛,长约5毫米。口器包括1对颚,小颚愈合形成颚唇。体背深褐色,后缘浅褐色,前缘覆盖部分浅黄色。颈板呈半圆形,深褐色。第二至第四节为胸部,每节有1对行走肢体;第五节以下是腹部,除最后一节外,每一节都有两对肢体。雄虫第7节的步态变成了生殖肢。第六个篮板后各体节两侧有臭腺孔。幼虫环节少,只有3对脚,每次蜕皮1次,体节和脚会相继增加。
4.6栖息地分布多在潮湿地区,吃草根腐烂的植物一碰就会蜷缩起来散发恶臭。分布在全国大部分地区。
4.7加工《论雷公烤》:“凡使臣(马陆),收割后,将糠头煎至焦黄,从马陆中取出,用竹刀削去,碾成末用。”
4.8性味①经典:“辛温。”
②别录:“有毒。”
4.9功能主要是破积;解毒。治腹痛,饱胀,痈疮。
(1)经典:“主腹满硬,破积,消瘦,疮秃。”
(2)别录:“治脘下痞满之寒热。”
③纲要:“辟邪疟。”
④草药分类:“治诸痒疮,痈敷鱼嘴。”
⑤贵州民间验方药集:“治麻风病,除风湿。”
4.10外用马陆用法用量:煎膏、研磨或捣实。
4.11注意毒性,慎用。
4.12附件①鼻息肉的治疗:马陆醋研磨,棉花蘸鼻孔。(泉州本草)
②虫蛀处理:马鹿、鲜葛根。* * *捣烂,敷脖子。(四川中医年鉴)
③治百疮百毒:马鹿、滚山竹、葛宝、乌梢蛇、蛤蚧、蜈蚣。* * *用桐油煮糊,贴在外面。(四川中医年鉴)
4.13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