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人知道常用的煲汤中药配方?

药膳具有保健、防病等多种功能,应用时应遵循一定的原则。药物能治病,见效快,重在治病;药膳多用于养生防病,见效慢,重在保养和预防。药膳在保健、养生、康复方面有重要作用,但不能代替药物治疗。各有优劣,应根据具体人和病情选择合适的方法,不可滥用。

1.辨证施食:中医强调辨证论治,药膳的应用也要辨证施治。如血虚患者常选择大枣、花生等补血食物,阴虚患者常选用枸杞、百合、麦冬等。只有根据证据使用材料,才能发挥药膳的保健功能。

2.因时而异:中医认为人与日月相对应,人体脏腑气血的运行与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用寒远离寒,用热远离热”,就是说用感冒药要避免寒冷的冬天,用温热的药要避免炎热的夏天。这个观点也适用于药膳。

3.不同人吃:使用药膳时,人的体质年龄要不同。儿童体质娇弱,不宜选择忽冷忽热的原料。老年人肝肾亏虚,用药不宜温燥。孕妇怕胎气,不宜用活血利便的产品。这些都是药膳要注意的。

4.因地而异: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生活习惯有一定差异,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也不同。有的地处潮湿之地,饮食温、燥、辣,有的地处寒冷之地,饮食热、腻,而南方的广东饮食凉、甜,药膳选料也是如此。

药食配伍禁忌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药膳的配伍禁忌都很严格。根据历代医学家的经验,将中药与食物的配伍禁忌、服药禁忌、食物禁忌、食物的反面介绍如下:

1,不兼容:

猪肉:防乌梅、桔梗、黄连;吃苍术让人心动;吃荞麦使人脱发,患风病;鸽肉、鲫鱼、大豆食物的搭配,让人停滞不前。

猪血:忌地黄、何首乌;吃大豆会让人感觉萎靡不振。

猪心:忌吴茱萸。

猪肝:和荞麦、豆酱一样,让人患慢性病;吃鲤鱼肠令人沮丧;鱼和鱼共食,导致坏疽。

羊肉:抗半夏、菖蒲;忌铜、朱砂、醋。

狗肉:抗商陆;避免杏仁。

鲫鱼:抗厚朴;忌麦冬、芥菜、猪肝。

鲤鱼:忌朱砂、狗肉。

龟肉:忌酒、水果、苋菜。

鳗鱼:忌狗肉和血。

麻雀肉:忌白术、李子、猪肝。

鸭蛋:忌李子、桑葚。

龟肉:忌猪肉、兔肉、鸭肉、苋菜、鸡蛋。

以上中药与食物的配伍禁忌。是古人的经验。值得关注。所以,药膳的烹调要注意。至于这些中药与食物不配伍的科学真相,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2、服药忌口:

药物与食物不相容是古人的经验,后人沿袭。虽然有些没有经过科学证明,但在得出可靠的结论之前,使用传统说法是可取的。主要包括:猪肉防乌梅、桔梗、黄连、胡黄连、百合、苍术;猪血忌地黄、何首乌、蜂蜜;羊肉忌半夏和菖蒲,忌铜和朱砂;狗肉忌商陆,忌杏仁;鲫鱼忌厚朴,忌麦冬;大蒜忌地黄、何首乌。萝卜忌地黄和何首乌。忌茯苓加醋。

食物与食物的配伍也有一些禁忌。虽然道理并不充分,但在药膳的应用上保持谨慎,将其作为重要参考,似乎还是合适的。这些禁忌是:猪肉要忌荞麦、豆瓣酱、鲤鱼、黄豆;羊肉忌醋;狗肉忌蒜;鲫鱼忌芥末、猪肝;猪血忌黄豆;猪肝忌荞麦、豆瓣酱、鲤鱼肠、鱼肉;鲤鱼忌狗肉;龟肉忌苋菜、酒、水果;鳗鱼忌狗肉和血;麻雀肉忌猪肝;鸭蛋忌桑葚、李子;鸡肉忌芥末、糯米、李子;龟肉忌猪肉、兔肉、鸭肉、苋菜、鸡蛋。

药膳中的药物配伍禁忌遵循《中药学》理论,一般指“十八反”和“十九畏”。“十八反”的具体内容是:甘草、大戟、海藻、芫花;川乌、瓜蒌、半夏、白蔹和白芨;藜芦、沙参、丹参、玄参、苦参、阿莎丽和芍药。“十九怕”的具体内容有:硫磺怕硝,水银怕砒霜,狼毒怕立陶宛,巴豆怕牵牛花,丁香怕姜黄,川乌,草乌怕犀角,牙硝怕三棱柱,官圭怕赤石脂,人参怕五灵脂。

3、病人禁忌:

禁忌是中医理论和实践的内容之一。主要包括三类:一类是某些疾病,某些食物。如:肝,忌辛辣;心脏病不咸;水肿应避免硬盐、油炸、生冷等食物;骨病有酸有甜;胆病不宜油腻;寒性疾病忌瓜果;鱼虾为疮禁忌;肝阳、肝风、癫痫、过敏、惊风患者不宜吃头发;头晕、失眠者忌辣椒、胡椒、茶等。一类是指某些疾病,某些食物。如阴虚内热、痰火上炎、津液衰竭者,忌食生姜、辣椒、羊肉等温热、干燥、发热的饮食;外感疾病、咽喉疾病、眼疾、疮疡、青春痘后,应忌食芥末、大蒜、螃蟹、鸡蛋等气性产品;凡是湿热之人,不宜吃焦糖、猪肉、芝士饼、米酒等助湿热的饮食;凡中度寒性脾虚、病情严重、产后者,忌食西瓜、梅子、田螺、螃蟹、文蛤等。各种失血、痔疮、孕妇等忌食汝瓷、花椒等活血饮食,忌食破血通经、剧毒、催吐、辛辣、孕期滑腻之品。另一种是服药后应忌食某些食物,如:服用止汗药,忌食醋和生冷食物;服用补药,忌吃茶萝卜;有些禁忌已被证明是合理的,有些是不现实的,在药膳的应用中可以作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