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浴疗法的类型
药浴液的制备方法:①将药物加入适量的水,熬成液体;(2)将药物浸泡在溶液中几天,制成浴液;(3)将药物研磨过筛,制成粉剂或丸剂保存,用热水溶解成浴;(4)从药液中提取有效成分,加入皮肤吸收促进剂,制成药浴液。其用法可分为全身浴和局部浴两种。此法以洗澡水的温热之力和药物本身的功效为基础,疏通全身,开发窍,起到发汗退热、祛风除湿、温经散寒、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消肿止痛、祛瘀生新的作用。
(1)用法:
将中药浴液倒入清洗消毒后的浴缸或浴缸中,加入热水,然后将水温调到合适的温度即可洗澡。
(2)注意事项:
(1)洗澡前,先试水温,然后慢慢进入浴缸。洗澡加水后,温度要适中,不能过热,以免烫伤。
②洗澡时注意保暖,浴室温度不要低于20C,避免受凉、吹风,洗澡后立即擦干皮肤。冬秋季节,要特别注意温暖避风的浴场。老老恒颜曰:“沐浴之后,风来之时,便开,风易感,立竿见影。只是在皮毛中,会忽冷忽热,日积月累,会造成极大的痛苦。所以要避风,尤其是洗澡后。”
③饭前饭后30分钟内不宜洗澡。空腹洗澡容易低血糖,虚脱。充分沐浴后,全身体表血管受热水刺激而扩张,胃肠道等内脏血液会被调动,分散到体表,使胃肠道供血减少,胃酸分泌减少,消化器官功能降低,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
④高热多汗、高血压、主动脉瘤、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有出血倾向者不宜使用。
⑤对于儿童、老人及心、肺、脑等疾病患者,不宜单独洗澡,应由家人协助,洗澡时间不宜过长。
⑥洗澡时,对于关节病患者,洗澡时间要稍长,浴巾要用热水浸泡热敷。
⑦如果洗澡时和洗澡后感到口渴,应饮用约1000 ml温水,并及时补充水分。此法是在热与药的综合作用下,直接穿透局部皮肤肌理,起到解毒消肿除湿、祛风杀虫、止痒、活血行气、软化角质、祛腐生肌的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1)头部和面部沐浴:
这种疗法主要是将中药的浴液倒入干净消毒的脸盆中。等浴液温度合适了,就洗澡,洗头,洗。这种浴法对面部皮肤美容和护发美发有明显疗效,对头面部疾病也有治疗作用。
注意事项是:洗澡的时候要注意避免风寒,洗澡后也要注意防风。面部有明显急性炎性渗出的皮肤病慎用。
(2)洗眼:此疗法主要是将汤剂过滤后,对患眼进行冲洗。洗眼时可以用消毒纱布或棉球持续浸泡眼睛,也可以用消毒光学杯装半杯药水。先低头,使视杯紧贴眼眶边缘,然后回头,并频繁眨眼,每天洗两次眼浴,每次20分钟。临床上往往是先熏后洗。这种方法除了药物直接作用于眼部,可以达到疏通经络、消肿止痛、止泪止痒的效果外,还可以由于药液的温热作用,使眼部气血通畅。
使用这种方法时,要注意药液温度不能过高,以免烫伤,洗液必须过滤,防止残渣进入眼睛,同时所有用具、纱布、棉球、手指都要消毒,尤其是被困在暗处的,洗涤方法更要谨慎;这种方法不应用于新出血或恶性溃疡的患者。
(3)手足浴:
这种疗法是临床上治疗疾病和保护皮肤的常用方法。手浴不仅治疗皮肤病和软组织损伤,还具有护肤保健功能。手的美感是干净、嫩滑、润泽。适当的洗手不仅可以清洁皮肤,还可以防止皮肤老化。用温水洗脚,不要用冷水。洗完或浸泡后晾干,不要着凉。药液的用量要根据患病部位的不同而定,洗浴方式可分别为浸泡、冲洗或半身浴。治疗癣类皮肤病,可将药物浸泡在醋中,或煎煮后加入醋,制成药浴溶液。治疗股癣,浸液浓度不宜过高。
(4)坐浴:
这种疗法是用药物熬汤,放入盆中,让患者洗澡,将药液直接浸入肛门或生殖器内,来治疗某些疾病的方法。它能使药液长时间直接作用于患处,借助热量,促进皮肤和粘膜的吸收,从而起到清热燥湿、杀虫止痒、活血化瘀、收敛固脱的作用。煎药的温度要适宜,坐浴时不能太热,以免烫伤皮肤或黏膜,也不能太冷,以免产生不良刺激。一般40 ~ 50℃为宜。对于有脓性肛周脓肿者,应先手术切开引流,再进行坐浴疗法。
(5)药浴:具有明显的远期效果,排毒养颜、养心安神、妇科炎症、月子调理、舒筋活络、十二脉通络、减肥降脂、活血化瘀、祛寒湿。
(6)苗浴:调节血脂、血糖、血压,缓解疲劳,保护肝肾,养心醒神,骨质增生,止痛静脉曲张,排毒散寒,健脾养心,强筋壮骨,增强免疫力,活血通络。
(7)藏浴:保肝利胆,调理三高,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健脾养胃,排毒养卵巢,失眠多梦,腰背痛骨质疏松,调理心脑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