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能治好吗?

手足口病(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疱疹,少数儿童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危重患儿发展迅速,导致死亡。如果西医治疗没有并发症,大部分手足口病患儿一周就可以康复。治疗原则以对症治疗为主,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维生素B和C以及抗病毒药物。此外,手足口病可合并心肌炎、脑炎、脑膜炎等疾病,应及时复查。中药治疗★金银花、板蓝根、连翘各6克,黄连3克,煎水漱口。★若疼痛剧烈或牙龈红肿,可用板蓝根10g、黄芩6g、白鲜皮6g、金银花3g、竹叶2g、薄荷2g,煎服含漱。★手脚明显红肿,可煎服黄芩10g、黄连10g、红花6g。★如果感到痒,可用生地黄、牡丹皮、板蓝根、白鲜皮、地肤子各10g,忍冬藤20g,红花6g煎服,每日三次,共1周。食疗偏方★荷叶粥:鲜荷叶2片,白米50克。把荷叶切碎,给宝宝煮粥。★竹叶20片,10灯芯,15g扁豆,6g滑石,加少许糖,水煎服给宝宝喝。编辑第十四段。手足口病的治疗和预防原则!1,治疗原则在治疗方面,如果没有并发症,此病预后一般较好,一周内痊愈。治疗原则以对症治疗为主。可以服用抗病毒药物、清热解毒的中草药、维生素B、C等。有并发症的患者可肌肉注射丙种球蛋白。患病期间要加强对孩子的护理,做好口腔卫生。进食前后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漱口,以流质、半流质食物为无刺激性食物为宜。手足口病可并发心肌炎、脑炎、脑膜炎、弛缓性麻痹等,应加强观察,不可掉以轻心。2、预防的原则,这种病没有具体的预防方法。加强监测,提高监测灵敏度是控制该病流行的关键。各地要做好疫情报告,幼儿园要做好晨检,及时发现病人,采集标本,明确病原学诊断,对病人的粪便和用具进行消毒,防止疾病传播。疫情期间,家长要尽量让孩子少去人多的公共场所,减少感染的机会。医院要加强预防,设立专门的诊室,防止交叉感染。在有严重并发症的手足口病流行区,与患者密切接触的虚弱婴儿可肌肉注射丙种球蛋白。3.防控措施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种多样,婴幼儿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幼儿园的卫生工作是预防本病感染的关键。(1)个人预防措施1。饭前饭后和出门前用肥皂或洗手液给孩子洗手。不要让孩子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与患病儿童接触;2.护理人员接触儿童前要洗手,给幼儿换尿布和处理粪便,妥善处理污物;3.婴儿使用的奶瓶和奶嘴在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洁;4.在此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孩子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的清洁,室内要经常通风,经常晾晒衣服和被子;5.有相关症状的孩子要及时去医疗机构就诊。在家接受治疗的孩子不要接触其他孩子。家长要及时晾晒或消毒衣物,及时消毒粪便。轻症患儿不需要住院,应在家治疗和休息,减少交叉感染。(2)幼儿园和小学为1。流行季节,教室、宿舍要通风良好;2.每天清洗消毒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3.清洁或消毒时(尤其是清洁厕所),工作人员应戴手套。清洁后立即洗手;4.每天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5.教育引导孩子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6.每天进行晨检。发现可疑儿童时,应采取措施及时送医,并在家休息。儿童使用的物品应立即消毒;7 .儿童数量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的需要,教育、卫生部门可以决定在幼儿园或者小学采取放假措施。(3)医疗机构防控措施1。疫情期间,医院要实施预检分诊,设立专门门诊(站)接收疑似手足口病人,引导发热出疹患儿到专门门诊(站)就诊。候诊、治疗等区域应增加清洗消毒频率,室内清洗时应采用湿式清洗;2.医务人员在对每个患者进行诊断、治疗和护理后,应认真洗手或消毒手;3.诊疗和护理患者过程中使用的非一次性器械和物品应当擦拭消毒;4.患有其他非肠道病毒感染的儿童不应入住同一病房。重症患儿要分开治疗;5.住院患儿使用的病床、桌椅等设施和物品必须消毒后才能继续使用;6 .儿童呼吸道分泌物和粪便及其污染的物品应消毒;7.医疗机构发现与肠道病毒感染相关的手足口病人增加或者死亡病例时,应当立即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控制机构报告。编辑第十五段。儿童患手足口病的具体表现(HFMD)是由几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影响5岁以下的婴儿。手足口病常表现为:儿童面颊、舌、软腭、硬腭、内唇、手、足、肘、膝、臀、前阴周围出现米粒或绿豆大小、发红的灰白色疱疹或红色丘疹。?8?5皮疹“四不像”:不像蚊虫叮咬,不像药疹,不像嘴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8?5口腔内疱疹破溃后,出现溃疡,经常流口水,吃不下东西。?8?5临床上不痒、不疼、不结痂、不结疤。?8?5疼痛难忍,不时哭闹、坐立不安的孩子。?8?5孩子尿黄。?8?皮疹严重的患儿可伴有发热、流鼻涕、咳嗽等症状。手足口病一般一周内可以痊愈,但如果之前疱疹发作,就非常容易感染。手足口病具有流行强度高、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等特点。病毒可通过带有病毒的飞蝇叮咬的唾液滴或食物、通过口鼻或直接接触传播给健康儿童。疫情报告(一)2008年5月2日起,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报告符合上述病例定义的手足口病病例。(二)报告的内容和方法发现手足口病患者时,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传染病报告卡》的“其他依法管理和重点监测的传染病”栏内填写。实施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应在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未实施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应在24小时内发出传染病报告卡。报告病例分为“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诊断病例”。如果是实验室诊断病例,应在报告卡的“备注”栏中注明肠道病毒的具体类型,如果是重症病例,还应在“备注”栏中注明。(三)在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发生疫情或暴发时,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及相关规定,及时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四)报告信息的分析与反馈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逐级审核疫情报告信息。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每天浏览分析监测数据,发现病例或死亡病例异常增加或聚集性分布,应及时核实并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及时向下级疾病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反馈疫情分析信息。编辑本段手足口病疫苗目前没有针对手足口病的疫苗。请不要相信谣言,以免上当受骗。潘强调,目前我国还没有预防手足口病的疫苗,也没有特效药。任何预防手足口病的疫苗、治疗手足口病的特效药都是谣言,民众千万不要随便相信,以免上当受骗。除了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采取“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晒被”等预防措施外,还建议参考以下预防措施(药方):金银花6克、芦根10克、板蓝根10克、淡竹叶3克、生甘草3克,水煎7-10天,每日2次,每次50毫升。3岁以下婴幼儿可少服;3至6岁儿童可服用此剂量;6岁以上的人可以适量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