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如何防治蓝耳病
1.入苗猪以防寒健胃为主,用生姜糖浆、山楂、陈皮、麦芽、神曲、黄芪、柴胡、甘草研磨成粉,以祛寒健胃,提高采食量,增强体质。
2.如果猪出现腹泻,首先要控制。白头翁、腹可安可用开水冲服。同时应及时结合多种补液方案(注意补液配方准确),采用饮水、静脉注射、腹部补液,最大限度减少脱水死亡。对于体质偏差的猪,可选择整群或部分猪喂湿饲料,即饲料在水中浸泡2小时左右(视温度而定),半干半湿,以提高饲料消化率,减少腹泻。仔猪腹泻后,应进行适当的中西药调理和保护,防止副猪和链球菌。中药是2-3瓶三元青/100斤水和鱼腥草,西药主要是头孢菌素(只喝水,尽量少用)和新诺明。
3.如果发热较多,可以用头孢+李强+普清,注射万特非林0.5ml/头,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续2-3次。
4.加强对病弱人群的锻炼保健。只要气温在20度以上,就可以在外面锻炼,让猪吃点泥巴,吃点草,晒晒太阳。但要注意饮水桶(适当添加葡萄糖和维生素),保证猪能喝水,同时有阴凉的地方。
5.免疫:接种疫苗后,合理使用中西药进行预防保健,提高猪的免疫力。蓝耳苗不宜过早免疫。一般要在50日龄免疫,0.15-0.2头/头。如果猪的表现不稳定,应相应推迟免疫,待猪稳定后再考虑补充免疫。
猪又称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是革兰氏阴性杆菌,有散发性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随着世界养猪业的发展,规模化饲养技术和集约化饲养的应用,以及新型呼吸综合征等因素的突然出现,该病变得日益流行和危害。近两年来,我国养猪场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的报道屡见不鲜,特别是当规模化养猪场感染蓝耳病和癣菌病后免疫功能降低时,猪的副猪嗜血杆菌病就会伺机爆发,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一.流行病学
副猪嗜血杆菌副猪嗜血杆菌主要发生在仔猪断奶后和哺乳期。发病率一般为10% ~ 15%,严重时死亡率可达50%。该菌寄生于鼻腔等上呼吸道,属于条件菌,可被多种因素诱发。感染猪或染病猪主要通过空气和直接接触感染其他健康猪,消化道等其他传播途径也可感染。目前只有大的实验室在做化验,一般的养猪场要及时得到正确的诊断并不容易。从发病情况分析,主要与猪场猪的机体抵抗力、环境卫生、饲养密度有关。如果猪得过蓝耳病,当抵抗力下降时,副猪嗜血杆菌很容易乘虚而入。猪密密麻麻,人满为患,屋内空气浑浊,氨味浓烈,频繁换群、混群或运输。当猪患有呼吸道疾病,如肺炎支原体、猪流感、伪狂犬病和猪呼吸道冠状病毒感染时,副猪嗜血杆菌的存在会加重其病情并使其复杂化。
二、临床症状
1,急性型:常发生于脂肪好的猪,病猪发热,体温升至40.5℃ ~ 42.0℃,精神抑郁,反应迟钝,食欲不振或厌食,咳嗽,呼吸困难,腹式呼吸,心跳加快,体表皮肤发红或苍白,耳尖发紫,眼睑皮下水肿,及部分。有时会在没有明显症状的情况下突然死亡,严重时母猪会流产。关节炎发生时,一个或几个关节肿胀、发热、初痛,多见于腕关节和跗关节。站立困难,后肢不协调。
2.慢性病例多见于哺乳猪,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咳嗽、呼吸困难、皮毛粗糙、四肢无力或跛行、生长不良,甚至衰竭死亡。
第三,尸检的变化
多种炎症,如胸膜炎、腹膜炎、脑膜炎、心包炎、关节炎等。解剖时可见,包括纤维素性或浆液性渗出,胸腹水增多,肺肿胀、出血、充血,有时肺与胸腔粘连。这些现象往往以不同的组合出现,很少单独存在。
第四,诊断
根据疫情、临床症状和尸检病变(特别是尸检病变),可初步诊断;诊断需要细菌分离鉴定或血清学检查。血清学诊断中,主要采用琼脂扩散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和间接血凝试验。本病主要与传染性胸膜肺炎相鉴别:猪嗜血杆菌感染引起的病变有脑膜炎、胸膜炎、心包炎、腹膜炎、关节炎,呈多发性;典型的传染性胸膜肺炎主要由纤维蛋白性胸膜炎和心包炎引起,且仅限于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