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纳米公司股价下跌的原因

德国纳米走弱,竞价一度跌停,盘中最大跌幅达到18%。截至记者发稿时,德国纳米仍跌14%,股价报148元,总市值257亿。

4月25日,德国Nano刚刚经历了15%的暴跌,元气尚未恢复,又遭遇重挫。从k线上看,德国Nano近日连续下跌。自2022年7月高点427元至今,已下跌65%,市值缩水487亿。

截至一季度末,德国Nano的股东数量达到2.9万户,近一年来不断增加,而持有机构数量和持仓量持续下降,机构套现和散户接盘。

德国纳米,主营业务为纳米磷酸亚铁锂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在中国出货量前两位,是当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的主要供应商。

4月26日,德国纳米发布一季度报告,营业收入49.45亿元,同比增长46.56%,净亏损717万元,同比下降65.438+094%,扣非净亏损7.36亿元,同比扭亏,每股基本亏损4.14元。

此前,德国纳米2022年财报显示,2022年营业收入225.57亿元,同比增长355.3%;净利润23.8亿元,同比增长188.36%;公司拟每10股转增6股,派发红利10元(含税)。

对于业绩快速增长的原因,德国纳米表示,2022年,在政策和市场的推动下,新能源汽车市场和储能市场迎来快速增长,而上游原材料价格保持高位,公司主要产品纳米磷酸亚铁锂量价齐升,营业收入和净利润规模同比大幅增长。

对于第一季度业绩的大幅下滑,德国Nano没有进一步公告。不过大部分都和锂电池材料大幅降价有关。

今年以来,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跌跌不休。2022年电池级碳酸锂最高价格超过60万元/吨。2023年初,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仍在50万元/吨以上。之后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开始暴跌,跌破50万元、40万元、30万元,今年4月12突破20万元/吨

德国Nano的主营业务虽然是磷酸亚铁锂,但是不可避免的受到碳酸锂的影响。磷酸亚铁锂价格在2022年一季度达到约654.38+0.68万元/吨的高位,之后经历了小幅下跌,并在当年年底达到654.38+0.77万元/吨的峰值。随后,磷酸亚铁锂价格一路下跌,2023年4月,价格已跌至7万元/吨左右。

一方面,国内碳酸锂和磷酸亚铁锂产能不断扩大,国外进口量不断增加,导致供大于求。另一方面,下游新能源汽车消费增速放缓,对碳酸锂价格造成一定影响。

目前德国Nano还在扩张。2022年,德裕益威项目第二季度顺利投产,曲靖方得年产110000吨磷酸锰锂正极材料生产基地项目也于9月底进入试生产阶段。两个项目全部投产后,德国纳米的磷酸盐正极材料产能已达37.5万吨/年,产能位居行业前列。

德国纳米在发布2022年财报的同时,宣布拟发行可转换债券募集不超过35亿元,用于年产65,438+0,654,38+0,000吨新型磷酸盐正极材料生产基地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事实上,2022年,德国Nano的一些指标与业绩增长“相悖”。2022年,公司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业务毛利率为20.07%,下降8.73个百分点。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也减少了665,438+0.36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德国Nano的股价持续下跌,市值减半。在这个过程中,各大券商还是比较乐观的。4月14日,国海证券给予买入评级。4月26日,东吴证券表示业绩符合预期,给予买入评级。

从机构关注度来看,半年来,共有***19家机构发布了德国纳米的研究报告,预测2023年最高目标价为346.00元,最低目标价为289.30元,平均为319.47元。评级方面,多数机构维持“买入”。从最新的股价来看,这些机构都是。

虽然机构在唱多,但基金在减持。一季度数据显示,持仓机构有38家(更新),累计持仓数量为2760万股,持股比例降至17.8%。2022年一季度,机构持仓比例达到40%。

此外,一季度前十大流通股显示,5家大股东减持,4家不变,仅易方达环保主题基金增持25万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