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遂有毒吗?
甘遂是常用的中药。神农本草经归类为劣等。
别名:主田、崇泽、甘秋、灵丘、甘泽、枯泽、白泽、鬼丑、凌泽、浮肿花根、九狮草、古画丹、浮肿花、头痛花、猫眼。
来源:大戟科多年生肉质草本植物甘遂的干燥块根。
产地:主要产于陕西渭南、甘肃三原、天水、河南洛阳等地。此外,湖北、山西也有出产。
性状鉴别:块根串珠状,纺锤状或不规则棒状,长约2 ~ 6厘米,直径约0.5 ~ 1.5厘米,表面白色或黄白色(外层木栓已被打掉)。外层软木塞上有褐色斑点,没有清洗干净。陈九变成了红色和黄色。坚硬易断。面粉断,皮白,占半径1/2,木质部淡黄色。粉足木质部用水浸泡后呈黄色。轻微刺激,持续刺激。
最好是丰满的,白的,粉的。
主要成分:三萜类,包括d-大戟醇和r-大戟甾醇。
功效和功能:
1.腹泻:甘遂的致泻成分对肠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引起炎症充血和蠕动,引起严重的腹泻/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腹痛、头晕、心悸和血压下降,有时患者难以承受,应慎用。
2、利尿。
加工:醋加工。
性味:苦而寒,有毒。
归经:入肾、肺、大肠经。
功能:泻水消肿,消肿散结。
主治:水肿痰积。
附:抗甘草。
临床应用:1。主要用于攻胸水、腹腔积液,见证与牵牛花应用相同,仅用于身强体壮者。
1,用于治疗肝硬化腹水。用人参(或党参)、虫笋、黑牵牛、沉香、肉桂等利水药和补气药,消肿效果好。
2.用于治疗渗出性胸膜炎引起的胸腔积液。急性期如果出现潮热、疼痛、便秘、口干、口渴、心烦等实热症状,则属于“胸痹”证。单用甘遂效果不够,必须与大黄、元明粉配伍,如大新芎汤。
3.可用于治疗肾炎水肿(急性和慢性肾炎)。甘遂6g,磨成粉,放入公猪肾中,用竹纸包好,用水湿润,再用火煨。煨好后将猪肾切成7块,每天服用1块。旺旺服用4 ~ 5片后,肿胀会开始减轻。
使用注意事项:1。孕妇不宜服用,病愈后应尽快停药。2、宜用煨甜,或醋,因为煨后可减少其呕吐等副作用。醋酸作用后,可减少甘遂的毒性刺激。生甘遂毒性强,有泻下作用,不宜应用。3.甘遂、芫花、大戟在传统经验中与甘草不配伍,但现代初步实验结果仍很不一致。有报道指出,根据家兔实验,服用甘遂(或芫花、大戟)混甘草后,呼吸、心跳、体温、瞳孔反应、胃肠功能均无特殊变化,但其他实验证明甘遂与甘草配伍,剂量配比不同,反应不同。
用量多为丸剂,每次粉剂0.3~0.6g,最多0.9 ~ 1.5g装入胶囊吞服,否则容易发生恶心呕吐。也可水煎服(通常用量为1.5 ~ 3g),但效果一般不理想,有时用在4 ~ 12g时可能没有导泻作用。现代实验证明甘遂的有效成分不溶于水,所以前人不用甘遂汤是有科学依据的。
处方举例:大陷胸汤(伤寒论):大黄9g,元明粉15g,煨甘遂0.9g(研成胶囊)。先将大黄煮沸,再将元明粉煮沸,一两次煮沸后即成甘遂粉。
毒性:生甘遂作用强,毒性大,煨甘遂泻下作用弱,毒性小。醋炙后可减缓其泻下作用,降低其毒性。本品抗甘草,与甘草同用毒性会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