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茱萸和竹芋中药
中文名:山茱萸(经典)
类别:水果类
中文名称:亚洲山茱萸
舒枣(本经)、鼠箭、鸡脚(吴本草)、山茱萸(小儿医学证治绝)、真枣(九黄本草)、肉枣(纲目)、枣皮(医镜)、山茱萸(医疗上参考西方)
来源是山茱萸科山茱萸的果肉。
植物形态山茱萸小落叶树,高约4米。
枝灰棕色,小枝无毛。
单叶对生;叶片椭圆形或长圆形,长5-7厘米,宽3-4.5厘米,先端窄,长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全缘,上表面近光滑,下表面偶有细毛,白色细毛,叶脉腋有黄褐色簇毛,侧脉5-7对,呈弧形平行排列;叶柄长约65438±0厘米。
花的第一片叶子开放,形成伞形花序,丛生于小枝顶端,其下有数片芽鳞;小花;花萼4,不明显;花瓣4,黄色;雄蕊4;在房间下面。
核果椭圆形,长1.2 ~ 1.5厘米,直径约7毫米,无毛,成熟时红色;果柄长1.5 ~ 2厘米。
种子长圆形,两端钝圆。
花期为5-6月。
挂果期:8月~ 65438+10月。
杂生于山坡灌木丛中。
有修养。
分布在陕西、河南、山西、山东、安徽、浙江、四川等地。
收集10至11的果实,采摘,采摘后去除枝干和果梗,用文火烘烤,冷却,去除果肉,然后晒干或用文火晒干。
应该放在阴暗干燥的地方,防止发霉腐烂。
药材肉质果皮破裂皱缩,不完整或扁平,长约1.5cm,宽约0.5cm。
新货表面紫红色,陈年久的多为紫黑色,有光泽,底部有果梗痕,顶部有一个或四个形状的宿萼痕。
柔软不易碎。
无味,酸,苦。
最好是无籽多肉红油的。
浙江、河南、安徽、陕西、山西、四川等地。
山茱萸加工:洗净、去核、去杂质,晒干。
酒山茱萸:取洗净的山茱萸,用黄酒调匀,放入密封容器中,放入水锅中,加水加热,炖至酒完全吸收,取出,晾干(每65438斤山茱萸用黄酒20 ~ 25斤)。
蒸山茱萸:取洗净的山茱萸,放入蒸锅中,加热蒸至黑色,取出晒干。
化学成分:含有莫诺苷,7-0-甲基莫诺苷,獐牙菜苷,Ioganin,山茱萸单宁1,2,3,(山茱萸单宁)。
性酸微温。
①经典:酸平。
②乌普本草:神农、黄帝、雷公、扁鹊:酸性,无毒。
齐波:辛。
③别录:温温和,无毒。
④药性理论:咸而辛,热。
归经入肝、肾经。
①中药汤剂:入足厥阴、少阴经。
②药物含义:入肝、心、肾三经。
⑧本草释义:入太阴肺经、足厥阴肝经。
适应症-山茱萸具有滋补肝肾、收敛精气、固本培元的作用。
治疗腰膝疼痛、头晕耳鸣、阳痿遗精、尿频、肝虚、寒热、出汗、心颤、脉散。
滋补肝肾,涩精固脱。
用于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阳痿遗精、尿频遗尿、崩漏带下、汗出虚脱、内热消渴。
温肝益肾,祛风止经血,治疗老年人尿频。
①本经:心中邪气寒热,温中,祛寒湿,除三虫。
(2)雷公罐装论:生命力强,秘精。
③别录:胃肠风邪,寒热疝气,头风,风来风去,鼻塞,目黄,耳聋,青春痘,温中,下气,多汗,强阴,养精,宁五脏,疏九窍,止小便,明目,强筋。
(4)药性理论:治脑骨痛,止月津,补肾气;升阳,添精,治耳鸣,除面疮,控汗,止老年尿失禁。
⑤《日华子本草》:暖腰膝,助水脏,除一切风气,破症结,治酒精中毒。
6“珍珠胶囊”:温肝。
⑦“求本草”:长期止泻,心虚,发热,出汗。
内服用法用量:煎服,1.5 ~ 3元;或者吃药或者吃粉。
宜忌火盛、阳强而不痿者,通称为湿热涩尿者。
本草经注:其实是我做的。
桔梗、防风和防己。
方剂①用于治疗五种腰痛:牛膝(去苗)一两,山茱萸一两,肉桂三分。药捣成细罗散,两元用温酒调食。
(《盛辉方》)②益元阳,补元气,固精,强申远:山茱萸(酒浸)取肉一斤,碎纸半斤(酒浸一天,焙制),当归四两,麝香一元。
顶是细粉,蜜丸炼,梧桐树大。
每次吃81粒,躺在有酒有盐的汤里。
(《福寿方婧》曹焕丹)3治脚气少腹无情:生地八两,山茱萸、山药四两,泽泻、茯苓、牡丹皮三两,桂枝、附子一两。
八味末炼蜜丸大,饮十五丸,每日再服。
(《金匮要略》崔氏八味丸)④治肾怯失音,开窍不当,精神不振,眼白,面色白:熟地黄八元,山茱萸、干山药四元,泽泻、牡丹皮、茯苓(去皮)五元。
上面是下面,蜜丸大如蝎子。
在温水中服用三粒药丸。
(地黄丸)⑤治老人少水,不是节,就是不能自助:山茱萸、益智仁、人参、白菜L各八元,分十剂,水煎。
(《方龙潭秘笈》)⑥治疗外感寒热引起的各种疾病,大病后不能痊愈,寒热错杂,大汗淋漓;或者热不冷,汗出来热解,眼睛一瞬间热的冒汗。
势危时,或难除,或呼吸困难,或心悸,或气虚不止:山茱萸(去核),生龙骨(捣碎),生牡蛎(捣碎),生芍药,六块钱,野山参,四块钱,甘草三钱(蜜炙)。
用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