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腥草含有马兜铃酸,具有肾毒性和致癌性。是真的吗?告诉你答案
马兜铃酸是一种硝基菲类有机酸化合物,天然存在于马兜铃、细辛等马兜铃科植物中,这些植物在传统中药中已被广泛入药。
早在2008年,马兜铃酸就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1致癌物,具有明显的肾毒性,可损害肾小管功能,甚至引起肾癌的风险。
目前,马兜铃、关木通、季芳这三种被认为含有较多马兜铃片段的中药在我国已被禁用,一些含有马兜铃酸的药材也受到严格控制,被列为处方药。
一般来说,长期服用和超过最大剂量都可能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在用药的时候,正规医生会考虑病情和具体情况,再开处方。只要严格遵医嘱,不随意加大用量,不乱用药,一般不会有问题。
说起鱼腥草,你可能很熟悉。是一味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抗菌利尿的作用。对于网上盛传的“鱼腥草因含马兜铃内酰胺可能诱发肾病、致癌”的说法,事实并非如此,也有不少专家进行了反驳。
首先要搞清楚几个概念。马兜铃科是植物界的一个分支,马兜铃酸是化学成分,马兜铃内酰胺是马兜铃酸的代谢产物。其中的概念完全不同。马兜铃酸是一种有明确致癌证据的物质,而马兜铃科的大多数植物都含有马兜铃酸。
其实鱼腥草并不是马兜铃科的植物,它含有马兜铃内酰胺和马兜铃酸,是不同的物质。因此,服用鱼腥草致癌的风险极低,国内至今没有一例因食用鱼腥草而中毒的案例。
另外,不考虑剂量就谈毒性也不准确。数据显示,鱼腥草干品中马兜铃内酰胺的含量为0.016g/kg,鲜鱼腥草中的含量更少。考虑到大家每次吃的鱼腥草量,即使有影响,也可以忽略不计。
中医认为,鱼腥草味辛,性微寒,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消痈排脓之功效,故为药食两用中药。
但鱼腥草驯化时间短,属于野菜,不宜天天吃。烹饪前可先用清水浸泡一小时,再用开水焯一下,再拌上调味料。
需要注意的是,鱼腥草因其功效和微寒的特性,不宜一次大量食用。一般情况下,鱼腥草每日食用量不超过500克,可以和生姜一起食用。
脾胃虚寒的人和经期妇女不宜多吃,以免鱼腥草的寒性加重身体不适。
另外,有些人吃鱼腥草会出现皮肤瘙痒、红肿等过敏现象。这类人最好不要吃,以免损害身体健康。
未经作者许可和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