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吃粽子有哪些讲究?
根据《地方风俗》记载的做法,当时的粽子以小米为主,除小米外不添加其他馅料。然而,在注重饮食的中国人的巧妙管理下,我今天能看到的粽子在形状和内容上都有了变化。
首先,就造型而言,有三角形、四边形、枕形、小塔形、圆棍形等等。粽子叶的材料因地而异。因为南方盛产竹子,所以就地取材用竹叶包粽子。大多数人喜欢用新鲜的竹叶,因为用干竹叶扎的粽子煮熟后没有竹叶的香味。北方人习惯用芦苇叶扎粽子。芦苇叶细长窄,要两三片重叠使用。粽子的大小也千差万别,有两三斤重的巨型豆粽子,也有小巧玲珑、不到两寸长的甜粽子。
就口味而言,粽子馅既是肉又是菜,有甜有咸。北方的饺子以甜为主,南方的饺子甜少咸多。素材的内容是最能突出地方特色的部分。
北平的粽子大概有三种:一种是糯米做的白粽子,蒸熟了加糖吃。另一种是枣粽子,以枣和果脯为主馅。第三种是红豆沙粽子,比较少见。华北还有一种粽子,用黄米代替糯米,馅是红枣。蒸熟了,看到黄澄澄的红枣嵌在黏糊糊的小米里,有人称之为“黄金包裹的玛瑙”。
浙江湖州粽子香软,分咸甜两个品种。用鲜猪肉腌制,用上等酱油浸泡。每个粽子里面都是一块肥肉和一块瘦肉。汤圆里面是枣泥或者豆沙。加一块猪板油在上面。蒸熟了,猪油拌豆瓣酱,非常爽滑适口。五芳斋生产的粽子尤其有名。馅料都是专人挑选,有八宝饺、鸡肉饺、豆沙饺、鲜肉饺等等,各有特色。
四川的椒盐豆角饺子也很有特色。先将糯米和红豆泡半天,加入胡椒面、川盐和少许腊肉丁,包成四角小汤圆。大火煮三个小时,然后放在铁丝网上,用木炭烤。吃起来外酥里嫩,还挺有味道的。
广东中山鹿豆粽子的特点是圆棒形,手臂粗细。食材也有甜咸之分。甜的有莲蓉、红豆蓉、栗子蓉、枣泥;咸的有腊肉、烧鸡、蛋黄、扇贝、香菇、绿豆、叉烧。
闽南的粽子分为碱粽子、肉粽子、豆粽子。碱性粽子是在糯米中加入碱液蒸出来的。它又粘又软又滑。加蜂蜜或糖浆的冰特别好吃。肉馅饺子的材料有红烧肉、香菇、蛋黄、虾皮、笋干。厦门的肉包子是最有名的。豆包在泉州很受欢迎,是用九月豆拌一点盐,用糯米包着做成的。蒸熟了,豆子闻着香,有人就着糖吃。
谈论端午节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现在人们只知道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但据专家考证,粽子只是一种常见的民间食品,最初并不是在端午节才固定下来的。都说端午节吃粽子是对屈原的祭祀,是后人依恋形成的,只是反映了民众的意愿。其实吃粽子(清明节前一天)的起源比端午节吃粽子还要早,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介子推而形成的。直到现在,许多地方仍然有清明节前一天吃粽子的民俗。
端午节吃粽子作为一种民族习俗,最早出现在西晋周初写的地方习俗中:“仲夏端午,烹粟。”到了唐宋时期,粽子已经成为端午节的必备食品。
粽子方言的演变
春秋时期,小米用茭白叶包裹成角状,称为“角粟”;用竹筒包装的大米密封烘烤,称为“筒粽子”。
东汉末年:草木灰浸泡小米,因水中含碱,小米用树叶包裹成四边形,煮熟后做成成广东碱粽子。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做粽子的原料除了大米,还加入了益智仁,煮出来的粽子叫“益智粽子”。
南北朝:杂饺出现。品种增加了,饭里混了动物肉、栗子、红枣、红豆,包好的粽子也作为礼物交流。
唐代:粽子用的米“洁白如玉”,粽子的形状出现圆锥形和菱形。日本文献中有“大唐粽子”的记载。
宋朝:有艾叶包的“艾香粽子”和“蜜饯粽子”。见苏东坡诗“粽子里见杨梅子”。这时也出现了用粽子堆成亭台楼阁和木制车马的广告,说明吃粽子在宋代是非常时尚的。
元代:粽子的包裹材料由野菜叶变为野菜叶,突破了野菜叶的季节限制。
明代:出现了用芦苇叶包裹的粽子,附加的材料已经出现了豆沙、猪肉、松子、枣、核桃,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清代:“火腿粽子”出现。
现在的粽子有上千种,五颜六色。现在的糯米一般都是用糯米壳包裹,但内涵和颜色要看当地的特产和风俗。比较有名的有桂圆、肉、水晶、莲子、蜜饯、板栗、麻辣、酸菜、火腿、咸蛋。
大江南北品明宗
广东粽子:广东粽子个头大,外形独特。除了鲜肉粽子和红豆沙粽子,还有以鸡丁、鸭丁、叉烧、蛋黄、香菇、绿豆沙为馅料的什锦粽子。
闽南粽子:厦门、泉州的烧腊粽子、碱水粽子享誉海内外。烧腊水饺的米饭一定是最好的,猪肉是五花肉,先腌制香烂,再加上香菇、虾仁、莲子、红烧肉汤、白糖等。吃的时候蘸上蒜泥、芥末、红辣酱、萝卜酸等调料,香甜爽滑,油而不腻。
宁波粽子:浙江宁波粽子呈四边形,品种有碱水粽子、红豆粽子、红枣粽子等。其代表品种酸水粽子是在糯米中加入适量的酸水,用老黄叶包裹而成。糯米煮好后变成淡黄色,可以蘸白糖,又香又好吃。
嘉兴粽子:嘉兴粽子呈长方形,有鲜肉、豆沙、八宝等品种。比如鲜肉饺子,瘦肉里往往夹着一块肥肉。饺子煮熟后,肥肉的油渗进米饭里,入口肥而不腻。
北京粽子:北京粽子是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个头小,呈斜四边形。在北郊农村,人们习惯吃大黄粽子,又粘又香,馅多是红枣和红豆沙。
其他著名的粽子还有四川和湖北的辣粽子,贵州的腌粽子和苏北的咸蛋粽子。
上海有很多种粽子。
以杏花楼、新雅为代表的广式粽子,口感绵软,味道浓郁。它的形状底部是平的,正方形和五边形,一个角朝上,其余的向四面八方延伸。广式饺子的品种很多,有栗子、鲜肉、蛋黄、香菇。枕包饺子有烤鸭、香菇、栗子、鲜肉、蛋黄、米仁等,其他还有碱水饺子、豆沙饺子、鲜肉饺子、鲜肉蛋黄饺子、红豆饺子等。
淮阳的特色水饺,以老板斋、扬州饭店为代表,有“八味八式”,正宗的“小脚”粽子,四角形红枣红豆粽子,秤砣形蛋黄栗子粽子,元宝形火腿粽子,三角豆瓣咸肉粽子,抱枕鲜肉粽子,长枕鸡肉粽子,菱形豆沙粽子,各具特色。
Kutokuhayashi供应的蘑菇汤圆、豆板汤圆、豆沙汤圆、红豆红枣汤圆、松子白米汤圆、罗汉汤圆都是素食。
清真洪长兴的粽子很清真,外壳微绿,棱角分明,外表细腻,味道纯正,尤其是“牛肉粽子”,是其他帮派没有的。
沈大成,嘉兴粽子店,五芳斋和其他传统专卖店供应各种粽子,如红豆沙,鲜肉,白米饭,红枣和红豆,以及新鲜的蛋黄。沈大成首创了咖喱鸡粽子,这是丰富多彩的。各种粽子的品种、形状、味道、颜色都不一样。广式抱枕包裹的大粽子450克,而迷你粽子只有25克。
洋粽子
日本:粽子被称为毛娟,在农历五月五日吃。它是用竹叶或竹叶包裹米粉,长成圆筒状而成。
越南:农历端午节吃粽子。咸水饺用糯米、虾仁、瘦肉、红豆包着,咸蛋半个;碱性粽子是用椰丝、虾米、绿豆把糯米粉包成菱形,蘸糖吃。肥肉饺子用糯米、排骨肉、虾、绿豆和五香调料包好,煮熟,去皮切片食用。
泰国:泼水节和雨季吃粽子,主要是甜粽子。它是用椰汁浸泡糯米,配以椰肉、黑豆、芋头、红薯,用芭蕉叶包裹,蒸熟后食用。
墨西哥:有一个庆祝玉米丰收的“粽子节”。节日期间,家家户户都用芭蕉叶包裹玉米和牛肉、鸡肉、胡萝卜、土豆、辣椒等。在吃之前把它们煮熟。
此外,哥斯达黎加、洪都拉斯、秘鲁等国也有吃粽子的习俗。
你对端午节昵称了解多少?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中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得最多,达到20多个,是别名最多的节日。比如有端午、端午、端阳、崇武、重阳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长节、普杰节、龙舟节、玉兰节、粽子节等等。